章太炎《诗经》研究
发布时间:2020-07-21 12:25
【摘要】:章太炎是清末民初著名的朴学大师。学界对章太炎的研究多集中在其政治思想、学术等方面的研究,对章太炎的《诗经》研究则没有过多关注。本文意在关注章太炎对《诗经》的研究。文章分四部分,第一部分探讨章太炎的家学渊源与师承交游。章太炎自小受家学的熏陶,研读经史。青年时期,进入诂经精舍,师从俞樾,开始接受正规的朴学训练,这为章太炎此后的为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第二部分为章太炎治《诗》对乾嘉朴学的继承。章太炎对《诗经》中文字的考释多保存在写于诂经精舍期间的《膏兰室札记》、《诂经札记》中,这些考释著述逻辑严密、论证详实,有些条目用俗语解诗,用方言解诗,为学路径大体不出朴学一脉。章太炎继承顾炎武《诗本音》的治学思路,通过《诗经》用韵情况明晓上古音韵。第三部分为章太炎的《诗经》学史考辨。凭借自身深厚的朴学功底,章太炎重新检讨《诗经》研究史上的公案,力主孔子删诗说,并提出了新的证据。在《诗》“六诗”问题上,章太炎认为“赋、比、兴”与“风、雅、颂”同为诗体。章太炎以古文经学家实事求是的立场,治诗主张尊《毛诗》、尊《诗序》,贬斥三家诗的怪诞之说,指斥废序说。同时,章太炎也对历代研究《诗经》的学者、论著作出了自己的评价,眼光敏锐,判断独到。第四部分为以《诗》为史:传统经学的突破。在经世致用思潮及自身的经世思想主导下,章太炎突破传统经学的束缚,夷经为史,《诗经》自然而然成为了史学的附庸,失去了往日“经”的光环,只具有“史”的价值,开始了近代化的转型。在章太炎夷经为史的背后,蕴涵的则是章太炎以史救国、存学救国的殷切期盼。
【学位授予单位】:山西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I207.22
本文编号:2764411
【学位授予单位】:山西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I207.22
【参考文献】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贾婷;俞樾《毛诗平议》训诂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16年
2 马瑜;俞樾《诗经》研究的成就及影响[D];山西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76441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27644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