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古代文学论文 >

太子未亲参撰《文选》的“一个证据”说辩证——责《闲情赋》与录《神女》诸

发布时间:2021-01-03 20:56
太子未亲参撰《文选》的“一个证据”说辩证——责《闲情赋》与录《神女》诸赋之矛盾不是问题

【摘要】:萧统编纂《文选》的录文"底线"是无"有伤风教",而于集陶渊明作品则强调"讽谏",即其责《闲情赋》而录《神女》诸赋,采用的是不同之价值取向。《文选》录诗文的取向与其序文所说合,而这二者与《陶渊明集序》间存在的差异同,故考察本研究的相关问题,需合观这三者。刘孝绰有"子渊淫靡,若女工之蠹;子云侈靡,异诗人之则"说,《文选》则录这两家之赋,即例以刘孝绰为《文选》实际编者说,更是"自相矛盾"。清水先生的"这是太子未亲自参加实际撰录的一个证据"说,实际上乃缘其一再之疏忽所致,不能成立。

  • 一、关于清水先生“一个证据”说与相关批评者之论
  • 二、清水先生的“一个证据”说乃缘疏忽所致
  •     (一)未能注意到刘孝绰之“矛盾”与昭明太子同
  •     (二)未能注意到《陶渊明集序》与《文选序》之“矛盾”亦如此
  • 结语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傅刚;从《文选》选赋看萧统的赋文学观[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2 郭殿忱,陈劲松;论《文选》之序体[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3 陈延嘉,吴晓峰;钱氏《文选》学研究[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6期

4 陈延嘉;刘雁;;钱锺书《文选》研究之内容特点——《文选》钱氏学研究之三[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7期

5 唐普;;《文选》赋篇来源问题考辨[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6 顾农;左思《三都赋》及其序注综考[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7 力之;《文选》研究四题[J];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8 力之;;《文选》成书时间各家说辨析——《文选》成书时间研究之一[J];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9 力之;;综论《文选》非仓促成书——兼与《艺文类聚》(前十卷)比较[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10 冯莉;;论《文选》选赋义例二则[J];齐鲁学刊;2008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林大志;四萧文学研究[D];河北大学;2003年

2 王书才;明清文选学述评[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3 刘强;《世说》学引论[D];复旦大学;2004年

4 郭宝军;宋代文选学研究[D];河南大学;2009年

5 冯莉;《文选》赋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8年

6 王翠红;古钞《文选集注》研究[D];郑州大学;2013年

7 赵蕾;朝鲜正德四年本五臣注《文选》研究[D];河南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奕璇;《文选·赋》乐器描写及其文学表现研究[D];长春师范学院;2011年

2 张燕燕;五臣注《文选》注释特点研究[D];长春师范学院;2011年

3 钟其鹏;《文选·赋》“物色”类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1年

4 张小虎;南朝文人乐府诗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1年

5 崔军红;边缘化的江淹——论“江郎才尽”及其文学史意义[D];郑州大学;2000年

6 李丹;《文选·赋》李善注与《广韵》反切比较[D];兰州大学;2008年

7 胡健美;汉代班氏家族辞赋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8 刘洁;萧统《文选》与“文选”学的价值定位[D];西北大学;2009年

9 艾红红;《文选》书信体作品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10 彭婷婷;论萧统文学理论与其文学实践的相谐与相异[D];四川师范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立群;超越旧“成说” 开拓新领域——关于《文选》研究的断想[J];文学遗产;2005年02期

2 杨明;;《文选》研究的新贡献——读顾农《文选论丛》[J];博览群书;2008年10期

3 汪超;;试论两宋《文选》刊印盛况及其原因[J];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2008年03期

4 汪超;;论《文选》对两宋总集编纂的影响[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5 刘群栋;;《文选》五臣注价值新探[J];中州学刊;2009年04期

6 付琼;;宋人对《文选》文学标准的发难及其影响[J];学术论坛;2009年07期

7 刘群栋;;当前《文选》研究中的四大热点问题[J];求索;2010年04期

8 赵俊玲;;杨慎《文选》学成就刍议[J];许昌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9 陈增杰;;《文选》注标引小议[J];辞书研究;1983年06期

10 江庆柏;关于宋代的几种《文选》刻本[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88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丁红旗;;论隋时《文选》学中心在江南的形成及其北移[A];第二届江南文化论坛——江南都市与中国文学[C];2013年

2 徐华;;《文选序》与《文选》差异问题的再审视[A];历史文献研究(总第31辑)[C];2012年

3 施榆生;;李善对《文选》修辞表达的阐释[A];文学语言理论与实践丛书——辞章学论文集(上)[C];2002年

4 吴根平;;《文选》李善注引《方言》考辨(四则)[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5 梁奕华;;小论《文华秀丽集》中的游览诗——通过与《文选》进行比较[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6 李大明;;《文选》编诗“以时代相次”考辨[A];高校编辑出版工作论集[C];1999年

7 李唯中;;《文学选读》修订诌议[A];对外贸易外语系科研论文集(第二期)[C];199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新华文摘杂志社 李朱邋中宣部党建杂志社 杨松青;领导干部学习的好帮手[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7年

2 赵俊玲;填补《文选》学研究空白[N];中国文化报;2008年

3 邱大军;深入学习宣传《文选》切实改进加强各项工作[N];海南日报;2006年

4 顾农;隋炀帝与《文选》学[N];中华读书报;2013年

5 刘西昆;省公安厅学《文选》深层推进[N];甘肃法制报;2006年

6 通讯员 张晓兰 记者 周俊凤;自治区《江泽民文选》宣讲活动在喀引起强烈反响[N];喀什日报(汉);2006年

7 ;关于认真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 深入学习《江泽民文选》的意见[N];菏泽日报;2006年

8 闫志民;真学 常学 深学[N];人民日报;2006年

9 演讲人 刘跃进;走近经典的途径[N];人民政协报;2012年

10 佘柯;密切联系实际 努力学懂弄通[N];人民日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郝P仔;明代《文选》学研究[D];北京大学;2012年

2 冯淑静;《文选》诠释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3 冯莉;《文选》赋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8年

4 赵俊玲;《昭明文选》评点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5 郭蓉;《文选》李善注征引式训诂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6 黄方方;颜师古、李善于《汉书》、《文选》相同作品注释对比研究[D];暨南大学;2012年

7 叶黛莹;从阅读到创作的诗学历程[D];武汉大学;2011年

8 傅刚;《昭明文选》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199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小霞;《文选》奏议类文体研究[D];郑州大学;2015年

2 刘高尚;《文选》李善注引经部佚书考[D];郑州大学;2015年

3 赵亦雅;《文心雕龙》与《文选》诗歌思想比较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4 李秀;韩愈诗歌对《文选》的接受研究[D];重庆工商大学;2015年

5 臧鲁敏;《文选》论体文研究[D];华侨大学;2015年

6 熊小敏;方回《文选颜鲍谢诗评》研究[D];华侨大学;2015年

7 汪超;《文选》在两宋之流布与影响[D];广西师范大学;2006年

8 侯冬梅;胡刻本《文选》李善注注例应用情况研究[D];河南大学;2007年

9 熊鑫;吐鲁番出土《文选》残卷研究[D];西南民族大学;2013年

10 张燕燕;五臣注《文选》注释特点研究[D];长春师范学院;2011年



本文编号:277701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277701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c93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