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古代文学论文 >

白族观音叙事研究:以云南省云龙县石门井为中心的讨论

发布时间:2020-08-01 06:33
【摘要】:云南省云龙县石门井及周边地区的白族观音叙事是当地民众对自身与观音之间关系的讲述。这些叙事包括口头和书面讲述的观音故事、日常生活中与观音有关的私人事件和经验。前者是作为文学故事的观音叙事,即文学叙事;后者是作为生活事件的观音叙事,即非文学叙事;二者在叙事手法和信仰体验上存在差异,在对神人互动关系的讲述中融合,从而共同构成作为整体的观音叙事,作为当地人的信仰实践而存在。一方面,两种叙事存在差异。作为文学故事的观音叙事经由对群体认识的虚构性、夸张性描述,在模式化的讲述中反映着区域内群体对观音的共同理解,又在不同个体的讲述中形成核心相同、具体面貌相异的千差万别的讲述,文学性是鲜明的。作为生活事件的观音叙事因个体对其拥有极大解释权,展现了个体对自身和周围世界的理解,又因其在具有一定地缘、亲缘关系的社会群落中生成和传播,具有真实性和地方性特征,生活属性突出。另一方面,两种叙事存在融合。作为文学故事的观音叙事与作为生活事件的观音叙事具有叙述主题、叙述逻辑上的相通性,它们以对观音在场的确信为前提,共同讲述着观音与民众之间的神人互动关系。个体性特征显著的非文学叙事展现民众对文学叙事的理解,推动文学叙事更新;集体性特征鲜明的文学叙事又在强势个体的推动下生成和流传,为非文学叙事提供注脚或呼应。在这个过程中,两种叙事共同构建着当地人的观音信仰实践。观音叙事不仅仅是对观音信仰的解释和理解,不仅仅是对信仰实践的指导,其本身便是观音信仰实践的具体表达。观音叙事与观音信仰一体而存。同时,在民间文学即是民间生活的意义上,兼有审美的文学属性和非审美的生活属性的观音叙事作为其信仰生活方式,是民间文学在当地的一种呈现样式。
【学位授予单位】:云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I207.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敏;杨建伟;王丽梅;赵净泉;;大理云峰寺白族朵兮中秋祭仪调查[J];宗教学研究;2015年04期

2 万建中;;“民间文学志”概念的提出及其学术意义[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06期

3 朱卿;;试论行为叙事作为民间叙事研究对象的可能性[J];贵州师范学院学报;2015年05期

4 户晓辉;;民间文学:转向文本实践的研究[J];中国社会科学;2014年08期

5 黄正良;;云龙山地白族古村宝丰宗教文化调查研究[J];大理学院学报;2014年07期

6 李琳;;印度文化与大理白族民间文学[J];大理文化;2014年05期

7 杨曦泠;;云龙白族吹吹腔戏[J];大理文化;2014年03期

8 赵纪彬;;佛教视域下的白族神话传说[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年06期

9 张银燕;;云龙盐业卤脉龙王信仰考[J];思想战线;2013年S1期

10 李子贤;;神话学史的启示:关注活形态神话[J];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1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刘亚丁;灵验记研究[D];四川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吴玉莹;俗文学中的观音本生故事文本研究[D];暨南大学;2018年

2 赵丹琳;论印度文化影响下的大理白族民间故事[D];云南师范大学;2018年

3 李新宝;云龙山地白族的谚语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4年

4 金知恕;清前期滇西云龙地区的盐井与地方社会[D];复旦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77710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277710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cd9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