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泰吉《曝书杂记》治学思想与文献学价值研究
发布时间:2020-08-09 11:16
【摘要】:钱泰吉,字辅宜,出生于乾隆五十六年(1791),逝世于同治二年(1863)。十八岁时以经义古学第一名的成绩补嘉兴县学学生,善于经义之学。三十五岁时弃举为官,选授为海宁州学训导。后致力于经史之学,收藏古籍、校勘古书、勘正讹误,成为了钱泰吉一生的主要工作。终其一生,钱泰吉撰写了许多文章,特别是《曝书杂记》关于他读书、校书、藏书的心得体会,在江浙一代广为流传,享誉海内。本论文结合已有的研究成果,从三个方面对钱泰吉及其《曝书杂记》进行研究。首先,是对钱泰吉所处时代背景、个人生平和《曝书杂记》的编纂流传的研究。钱泰吉所处时代,正处于考证学发展最顶峰时期,且治学思想由清初的“务实”“经世致用”转变为乾隆、嘉庆时期的“实事求是”“稽古不问今”。乾隆、嘉庆两朝,汉学思想达于最高潮,考据学兴起,学者们专注于古籍的考证、校勘、辑佚等工作。道光以下,今文经学盛行,考据式微,学者往往借古言今,比附政治;此外,由于条件的充分成熟,清代藏书风气亦十分兴盛,尤其是江浙一带,私家藏书家往往互通有无,治学和藏书相互影响,学术氛围十分浓厚。面对上述的学术背景,钱泰吉在治学方面,兼采众家之长,在前人学说的基础上重新审视版本校勘之学,摒弃学派偏见,考证严谨亦注重文章义理,重汉学亦重宋学。藏书丰富的他借对部分藏书的评论,把自己的治学思想融入其中。《曝书杂记》现有二卷单行本,后钱泰吉又续编第三卷,并入《甘泉乡人稿》中,又刻入《别下斋丛书》《式训堂丛书》等书中。其次,《曝书杂记》长期以来被人们忽视的治学思想,是本篇论述的重点所在,亦是创新之处。它始终体现着“俾子弟知向学之方尔”的教育理念。本文第二部分,主要从四个方面来论述其治学思想:经学之法、诗文之法、字学之法、教育之法,身为州学训导二十余年的钱泰吉有着丰富的教育学子的经验,此外,钱泰吉在继承前人治学方法的同时又有自己的心得和体会。《曝书杂记》以子孙后代向学之人为直接读者,介绍所藏书籍,娓娓道来,传授作者个人的读书感想和学习理念。最后,作为读书笔记的《曝书杂记》,其文献学价值不容忽视。本文第三部分,主要从《曝书杂记》的藏书价值、版本学成就、校勘学成就几方面进行论述。书中提到有诸多书籍,钱泰吉会娓娓道来其得书由来,表达自己的藏书理念,并评判一书版本之优劣,比较不同版本,勘正讹误错衍皆有理有据,不会望文生义。钱泰吉《曝书杂记》中记载校勘《史记》、《元文类》等书,对后世学者进行相关研究有着很大的帮助和影响。
【学位授予单位】:青海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I206.2
本文编号:2787043
【学位授予单位】:青海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I206.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明刚;;乾嘉朴学与乾嘉诗派的递变[J];北方论丛;2015年05期
2 黄伟;;海宁藏书家管庭芬与钱泰吉的交往述略[J];嘉兴学院学报;2015年06期
3 刘黎;郭芹纳;;乾嘉考据学源起之新探[J];社会科学家;2010年08期
4 陈康;;清末经世致用学风得失探析[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5 武道房;;论嘉道经世学派的兴起及其对晚清社会的影响[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6 张晋藩;;清初经世致用的思想与实学的学风[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7 杨绪敏;安超;;明清学风嬗变之大势及对学术的影响[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8 寇淑慧;;钱泰吉和他的《曝书杂记》[J];贵州文史丛刊;2006年04期
9 杨绪敏;清初与乾嘉时期学风的嬗变及学者治学特点[J];江苏社会科学;2001年05期
10 张晶萍;乾嘉学术与“汉学”观念[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1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王启芳;晚清桐城诗派研究[D];山东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张丽华;论《甘泉乡人稿》的文献学价值[D];山东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78704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27870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