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古代文学论文 >

石楠传记文体研究

发布时间:2020-08-15 08:24
【摘要】:传记历来因其独特的文体特征:历史性、真实性、文学性而有别于诗歌,小说,戏剧等其他文学形式,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其特殊的地位与发展脉络。20世纪80年代,传记进入了蓬勃发展的黄金时期,传记文学呈现出多元发展的趋势,在传主与文体的选择方面都有较大的突破。而在众多优秀的传记作家中,石楠以其独具特色的传记文体在中国新时期传记文学史上烙下了自己的印记,她的传记被评论家称为“石楠体”。 本文旨在通过对石楠传记的细节探微和宏观把握来进一步探讨总结其文体的基本特征,深入分析原因与价值,以期加深对石楠传记的理解,全面地呈现其传记创作的价值。本文除绪论,结语外,正文分为三章进行具体论述。绪论部分首先界定了本文主要的研究对象,即石楠传记的文体,大致梳理中国传记文体的发展脉络。其次,概括石楠的主要创作经历与创作实绩,并通过分类总结近二十多年来文学界对于石楠传记创作的研究现状,以期能找出其中仍存在的空白与薄弱之处,由此体现出本文论题的研究价值。正文分为三章进行论述。第一章以石楠自己提出的鲜明的传记创作观“艺术和史实的统一”为出发点,主要从小说化的创作手法,如其传记虚构的尺度,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叙事艺术等方面展开详细论述,来总结其“石楠体”的主要文体特征。第二章从主客观两方面探讨“石楠体”形成的主要缘由。主观原因在于石楠自身的创作经历,先创作出了作品,才有了创作传记的理论知识,这使她的传记文体呈现出传记小说的面貌,以及她的女性身份和人生经历使得其传记中主体意识尤为鲜明;客观原因方面,本文将石楠传记创作置于大的时代背景下来分析其文体特征的主要成因。第三章主要从“石楠体”对于中国传记传统的突破出发论述石楠传记文体对于当代传记现代性转型的意义与价值,并阐述石楠传记文体所产生的审美效果以及对其他传记家产生的影响。结语部分,笔者再次肯定了石楠传记文体独特的价值,且在前面的基础上对于此种文体所存在的局限与不足进行简要的讨论,以期待传记作家创作出更加优秀的传记作品。
【学位授予单位】:扬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I207.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许兵;浅谈传记文学创作中的虚构[J];云南社会科学;2000年S1期

2 郭久麟;传记文学的性质及功能[J];重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0年02期

3 杜彩萍;传记文学个性化剖析[J];丽水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06期

4 ;第二届传记文学国际研讨会[J];外国文学;2001年06期

5 郭久麟;略谈传记文学的主题提炼[J];重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1年01期

6 张九雨;第二届国际传记文学研讨会综述[J];国外文学;2002年02期

7 白志坚;试论传记文学的艺术性(二)[J];集宁师专学报;2002年01期

8 胡芳;浅谈传记文学中的虚构[J];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9 全展;世纪之交:中国传记文学的六大热点[J];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10 郭久麟;史学与文学的有机结合——关于传记文学的性质的思考[J];重庆社会科学;2002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兰村;;对当代传记文学的回顾[A];中国语言文学资料信息(1999.2)[C];1999年

2 李健;;中国新时期传记文学传主形象的艺术突破[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07.3)[C];2007年

3 孙德喜;;书信与传记文学[A];第十七届中外传记文学研究会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2年

4 黄科安;王伟;;从知识者言说到大众化消费——中国传记文学的百年迂回[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12.3)[C];2012年

5 李政;;赫梯书信与传记文学——浅析赫梯国王哈吐什里三世致巴比伦国王卡达什曼-恩里尔二世的书信传记价值[A];第十七届中外传记文学研究会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2年

6 张积玉;;郭沫若传记文学研究述评[A];郭沫若史学研讨会论文集[C];1986年

7 谷辅林;周海波;;郭沫若传记文学的艺术手法[A];郭沫若研究第一辑[C];1985年

8 张维;;家书——传记写作的重要素材[A];第十七届中外传记文学研究会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2年

9 张积玉;;郭沫若传记文学研究述评[A];郭沫若研究(第五辑)[C];1988年

10 刘虹蕴;;传记类文学作品著作权权属判断标准及侵权考量因素的认定——评析柳红诉吴晓波等著作权权属、侵权纠纷案[A];2014年中华全国专利代理人协会年会第五届知识产权论坛论文(第二部分)[C];201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徐光荣;传记文学的崛起与勃兴[N];辽宁日报;2000年

2 南京大学 杨正润;传记是“中国文学里最不发达的一个部门”[N];社会科学报;2007年

3 李健;中国新时期传记文学传主形象的艺术突破[N];文艺报;2007年

4 张俊彪;传记文学理论与批评的新高度[N];文艺报;2007年

5 唐岫敏;一部西方传记的传记[N];文艺报;2008年

6 湖北荆楚理工学院教授 全展;传记文学闯新路[N];人民日报;2010年

7 驻北京记者 王晓风 通讯员 王云;北京石景山设立“中国传记图书馆”[N];中国文化报;2011年

8 郑一奇(编审);传记文学的价值与出路[N];中国图书商报;2011年

9 全展;传记文学研究的“世纪之作”[N];文艺报;2011年

10 欧明俊;传记文学是人类生命的载体[N];文艺报;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健;中国新时期传记文学研究[D];兰州大学;2007年

2 田英华;语言学视角下的传记体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3 孟晖;“传记式批评”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4 谢志勇;逡巡于文与史之间:唐代传记文学述论[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5 史素昭;唐代传记文学研究[D];暨南大学;2009年

6 王凌云;新时期中国画家传记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7 金正秀;晚清女性传记与国族想象的形成研究[D];北京大学;2011年

8 王永;还原·想象·阐释[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9 郭小英;中国现代学术性自传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10 朱旭晨;秋水斜阳芳菲度[D];复旦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吕东生;论陈廷一的传记文学创作[D];湖南大学;2013年

2 向刚;《美丽心灵》(节选)英汉翻译实践报告[D];广西民族大学;2015年

3 李敏;《永不妥协—玛格丽特·撒切尔生活录》(节选)翻译报告[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15年

4 刘婷婷;论奈波斯传记思想的特征及影响[D];陕西师范大学;2015年

5 郭惠敏;传记文学的翻译策略探讨[D];华北理工大学;2015年

6 陆婷;石楠传记文体研究[D];扬州大学;2015年

7 袁媛;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中国现代传记刍言[D];安徽师范大学;2005年

8 赵向南;清初十作家传记文研究[D];苏州大学;2002年

9 陈志扬;传统传记理论的终结:章学诚传记理论纲要[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10 汪炜;新世纪传记文学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79386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279386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fdd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