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古代文学论文 >

论韩少功小说中的“文革叙事”

发布时间:2020-08-17 08:47
【摘要】:韩少功是一位主体性非常强的作家,对时代主流意识形态总保持一种质疑的态度。他坚持理性思考,在文学作品中,对于“文革”这段对当代中国影响深远的历史,进行了理性的探索。本论文以韩少功“文革”结束至今所有直接描写“文革”,或以“文革”为叙述背景,或中间穿插“文革”情节的小说为主要研究对象,探讨其内在的反思性、启蒙性和解构性;从“文革”历史的尘埃中挖掘思想资源,以促进新的历史语境下国民思想的进步和社会文明的发展。本论文分为五个部分:“绪论”主要阐释了“文革叙事”概念的界定及本选题研究的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国内外有关本选题的研究动态分析;本论文的研究思路及创新之处。第一章探讨韩少功小说对“文革”的反思所呈现的理性思辨色彩,从“正反对立相容”这一辩证法的角度阐释了韩少功对那段复杂历史的“排斥与包容”的反思态度。“排斥”是对灾难的否定,表明了韩少功对于“文革”历史所持有的明确、严肃的历史是非观;“包容”是对苦难的释怀,表明了韩少功跳脱苦难感性的桎梏,追求以人为本的历史发展观。第二章从精神信仰的角度分析韩少功小说的“文革叙事”所追求的启蒙意义。这种意义也是一种超越历史、文学、现实界限的创造性的价值追问。韩少功把“文革”当作一次“思想事件”,从中挖掘其思想资源,力图在现代启蒙语境下,实现历史启蒙、文化启蒙、成长启蒙,但归根到底还是人的启蒙。第三章从韩少功对“文革”病症思维的解构,探讨其对多元思维的追求。“文革”的病态是一种“思维方式”的病态,是历史遗留与现实矛盾的极端病变。韩少功通过对二元对立思维、集体脱罪思维、政治极权思维的解构,旨在肃清“文革”思维对当代社会的影响。“结语”主要总结韩少功小说“文革”叙事的意义和价值。这既体现在韩少功“文革”小说对文化与人性“养成与反噬”关系的探索,也表现在韩少功的创作在现实“道德危机”和“信仰危机”中所呈现出来的精神担当。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I207.4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健;;生活裂痕中的虚无 评韩少功的《日夜书》[J];上海文化;2014年03期

2 黄德海;;非此非彼 韩少功《日夜书》的双重面孔[J];上海文化;2013年07期

3 李璇;;时代情绪的诗性书写——韩少功长篇小说《日夜书》印象[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S2期

4 廖述务;;时代情绪的诗性书写——以韩少功《日夜书》为中心[J];创作与评论;2013年01期

5 程德培;;打碎,如何重新组合 评长篇小说《日夜书》兼论韩少功的小说修辞[J];上海文化;2013年11期

6 汪雨萌;;书写绝望的日日夜夜——韩少功《日夜书》研讨会综述[J];文艺争鸣;2014年06期

7 舒文治;;在仰观深察的叙事里展开诸多纵深探究——韩少功长篇新作《日夜书》阅读札记[J];创作与评论;2013年01期

8 赵瑜;;与青春有关的日子[J];法制资讯;2013年05期

9 何映宇;范子萌;;韩少功:知青与寻根[J];新民周刊;2013年33期

10 管兴平;;当代文化视域中的精神变异——评《日夜书》[J];当代作家评论;2016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赵妍;;韩少功推出新作《日夜书》描写知青一代的当下命运[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13.3)[C];2013年

2 龚政文;;90年代以来韩少功的转型及其意义[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10年第4期(总第198期)[C];2010年

3 盐旗伸一郎;;寻不完的根——今看韩少功的一九八五[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09.6)[C];2009年

4 顾伟康;;“信仰危机”漫笔[A];时代与思潮(2)——中西文化冲撞[C];1989年

5 黄慧珍;;从真理和价值的关系看信仰危机[A];理想·信念·信仰与价值观——全国理想信念与价值观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0年

6 张亲霞;;当代青年信仰危机探源[A];理想·信念·信仰与价值观——全国理想信念与价值观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0年

7 李骊明;;关于当代信仰危机及价值导向问题的反思[A];理想·信念·信仰与价值观——全国理想信念与价值观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0年

8 金光洙;;20世纪初朝鲜爱国文化启蒙运动的兴起及其基本内容[A];朝鲜近代史研究[C];1992年

9 唐忠宝;王丽梅;;“去共产主义化”倾向对理想信念的冲击及其应对[A];太湖廉政论丛(第一辑)[C];2015年

10 张子林;;加强共产主义信仰教育的路径方式探究[A];伦理学与德育研究(2011年卷 总第六辑)[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李墨波 整理;韩少功与《日夜书》[N];文艺报;2013年

2 记者 舒晋瑜;犯忌还是突破 韩少功《日夜书》文体探索引争议[N];中华读书报;2013年

3 赵瑜;与青春有关的日子[N];中华读书报;2013年

4 记者 孙行之 实习生 李润玉;生活在自己与自己的抗争中[N];第一财经日报;2013年

5 本报特约记者 木叶;韩少功:从文革时代到改革时代[N];中华读书报;2013年

6 本报记者 舒晋瑜;韩少功:经验资源之后,需要精神上的沉淀、消化以及回应[N];中华读书报;2013年

7 艾里香;繁华都市与心灵隐居[N];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2016年

8 本报记者 舒晋瑜;韩少功:好小说要“始于情感,终于人物”[N];中华读书报;2016年

9 记者 李君娜;韩少功要将“寻根”进行到底[N];解放日报;2013年

10 本报记者 傅小平;韩少功:文学的冷眼与热肠[N];文学报;201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邱宏光;难以摆脱的思想之惑[D];武汉大学;2008年

2 李庆宗;在理性与价值之间[D];中共中央党校;2004年

3 史玉丰;二十世纪中国文学中的寻根意识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4 杨春花;论信仰对于社会秩序的价值[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5 董正宇;现代湘籍作家“泛方言写作”现象研究[D];苏州大学;2008年

6 胡乃岩;论信仰[D];浙江大学;2014年

7 丁四海;哲学视野中的个人崇拜[D];中共中央党校;2004年

8 方亭;未完成的主体性[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9 李广昌;民族主体性的觉解[D];吉林大学;2008年

10 周引莉;从“寻根文学”到“后寻根文学”[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艳;论韩少功小说中的“文革叙事”[D];湖南师范大学;2016年

2 陈闯;文化启蒙·社会批判·人文关怀[D];海南大学;2012年

3 石家旗;传统观念与现代意识的矛盾[D];海南师范大学;2019年

4 陆立伟;韩少功小说中的病症现象[D];广西师范大学;2019年

5 李栋;韩少功散文创作艺术论[D];湖南师范大学;2018年

6 周小纯;冒险的写作[D];湖南大学;2017年

7 罗莹;“五四”启蒙精神的不同轨迹[D];沈阳师范大学;2017年

8 张倩;论韩少功的现代性反思[D];湘潭大学;2017年

9 汪伟;生态批评视域下的韩少功乡土写作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1年

10 罗倩;楚地之子—韩少功创作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79509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279509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f49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