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古代文学论文 >

“重构东北”—双雪涛创作论

发布时间:2020-08-23 11:06
【摘要】:近年来,双雪涛以其独特的“东北书写”,成为引人注目的新兴文学力量。本文立足双雪涛的创作,在梳理整合现有研究成果的同时,进一步细读小说文本,提取出双雪涛创作的整体概况和重要特征。同时,结合双雪涛的创作访谈,力图发掘其创作的独特意义,定位其现阶段的文坛地位及文学史上的价值。论文绪论部分说明选题背景、目的及意义,并在对己有研究成果的分析中确立本文研究的整体思路和立意,将“重构东北”作为脉络贯穿全文,并探究双雪涛写作“内核”,挖掘其写作在当下的独特意义。作为年轻作家,双雪涛在自觉写作中进行着个人与时代的反思。在回望历史的同时,也完成了面向时代的书写,关注着时代下的个人命运。双雪涛的创作具有显著特征,即苦难的日常化。作品记载东北人的生活和时代的际遇侧写,一方面以平淡笔触切入,描绘个体的痛苦与麻木;另一方面以题材切入,体现在苦难的普遍性上,即每个人铁色的生存状态:凶杀、死亡、沉默。在人物选材上,双雪涛关注着俗世奇人故事背后展现出的个体光辉。通过对“奇人/疯人/诗人”等边缘人物的书写,双雪涛完成了对人的尊严的关注。通过研究小说技巧,能够进一步了解作为小说家的双雪涛。通过叙事的虚实、宗教意象的“反复”等技巧,双雪涛以先锋笔触践行着小说家的理想。双雪涛的书写具有鲜明的东北地域特色,他对苦难日常人的命运的深切关注、对人的尊严和自由的守护、面向时代的自觉写作,构成了双雪涛文学创作的精神价值和存在意义。也正是这份意义,使他成为了东北文学青年作家群中的代表人物。
【学位授予单位】:大连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I207.4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康尔;;曲艺家应关注、活用艺术创作论[J];曲艺;2019年02期

2 周成平;;鲁迅《阿Q正传》研究的新收获——评刘福勤的《阿Q正传创作论》[J];上海鲁迅研究;1989年00期

3 王世家;;浅析《文心雕龙·风骨》篇中“气”之内涵[J];青年文学家;2017年17期

4 马小朝;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创作论特征[J];山东外语教学;1998年01期

5 德发,振勇;评李慧志的《小说创作论》[J];山东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年02期

6 赵建勋;;抗战时期暨建国前喜剧创作论略[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87年03期

7 刘绍智;“生活的苦恋者”——刘国尧诗歌创作论[J];宁夏社会科学;1988年02期

8 刘晓波;创作论的窘境[J];文学自由谈;1988年05期

9 阳晓儒;;试论叶燮的创作论[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8年01期

10 侯天杰;《文心雕龙·神思》释义评析[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1989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栾昌大;;创作论问题断想[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一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第二次年会论文集[C];1981年

2 邵耀成;;试论刘勰二层次的“创作论”[A];古代文学理论研究(第五辑)[C];1981年

3 王刚;;“天然灵动的韵致”——石定小说创作论[A];贵州省写作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刁克利;;作家生态与创意写作[A];2015世界华文创意写作大会论文集[C];2015年

5 李健章;;公安派的创作论——“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综释[A];古代文学理论研究(第二辑)[C];1980年

6 郭德茂;;“文如其人”论析[A];古代文学理论研究(第二十二辑)[C];2004年

7 宋俊丽;;论创作的实践性[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十一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1996年年会论文集[C];1996年

8 黄贞权;;“体用”论文化视域下的古典诗歌创作论——以孔颖达《五经正义》为例[A];作为理论资源的中国文论——古代文学理论研究(第四十二辑)[C];201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韩梅村;实践中生成的创作论[N];中国艺术报;2014年

2 赵兴红;责任与坚守——李进祥创作论[N];文艺报;2013年

3 张新宁;鲁迅与苏曼殊文言小说创作论[N];淮安日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杨倩;明代《文心雕龙》接受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2 树林;蒙古族藏文文论体系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2年

3 孙萍萍;阿来创作论[D];吉林大学;201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施雅颂;“重构东北”—双雪涛创作论[D];大连理工大学;2019年

2 李成莲;雷平阳诗歌创作论[D];江西师范大学;2019年

3 郑重;《文心雕龙通论》探岨[D];湖北民族大学;2019年

4 张宇宏;汉唐书法创作论之“兴”[D];南京艺术学院;2009年

5 吴修成;海岩小说创作论[D];兰州大学;2006年

6 李爱娟;新时期“文化散文”创作论[D];苏州大学;2004年

7 杜可珑;田耳小说创作论[D];广东技术师范学院;2015年

8 齐璐希;作家的劳动[D];辽宁大学;2013年

9 赵栗;从文学思维到视听思维—电视散文创作论[D];福建师范大学;2015年

10 王燕;张抗抗创作论[D];苏州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80144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280144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899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