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古代文学论文 >

《文选》与明代弘嘉中州诗学研究

发布时间:2021-01-03 20:54
【摘要】:明初诗学重性理、重事功,推崇汉魏雅正而黜六朝浮华诗风。弘嘉年间,七子派复古运动则从文学本位的角度引导诗歌进程,形成“古体宗汉魏”但不废六朝传统的理念。因而,文学复古运动的高涨为汉魏六朝文学渊薮的《文选》创造了流传空间,《文选》崇雅黜靡的编纂理念和古诗风格更成为复古派的诗学凭依。与此同时,中州文人凭借李梦阳、何景明崛起明诗坛的契机,在明中叶这场声势浩大的复古运动中一扫北宋以来的晦暗图景,形成推波助澜的中州诗学气候。在明诗学复古背景下,《文选》与中州诗学有着文学层面的良性互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明诗坛复古和“文选学”的走向。《文选》和明代弘嘉中州诗学是中国文学发展史上两个时期的产物,勾稽二者的互动路线,要建立在对汉魏六朝和明代思潮演化轨迹的考索上。同时,文中地域视野下对文学关照的研究视角又决定了将中州作为特色文学土壤,结合《文选》在该地域的文学接受,以期探寻《文选》与地域交汇产生的诗学效应。全文分绪论、四章主体和结论三个部分,绪论介绍本选题的研究缘起、研究现状、研究方法和意义,并对文中“弘嘉”和“诗学”进行界定。第一章从地域文学考镜源流的传统入手,联系中州自然现象、人文内质和生态背景,将微观的地域作家作品和宏观的文学风气结合,绘制清前中州政治、文化层面的脉络与趋势,并从领袖和成员、政治际遇和文人心态、文学渊源和观念等方面分析弘嘉中州文人群体的形成与内涵。第二章分析明前中期《文选》刊刻情况、“文选学”在嘉靖之前的文学语境以及“文选学”与弘嘉中州诗学的时空关联,可知明“文选学”的范围由学术方面转向篇章审美解读和效习,《文选》代表的“诗者志之所之”的儒家诗教意识;文质彬彬的古典诗学标准;踵事增华、随时改变的文学发展规律等,为复古派宗汉魏不废六朝的诗学观提供理论批评模式。第三章结合“文选学”的诗学内涵具体分析李梦阳、何景明、高叔嗣和李濂的中古诗学观。总体而言,弘嘉中州文人对《文选》的接受浸淫在中州文化氛围中,以正统的儒家思想和诗学观对汉魏抒情言志的诗歌特质表示认同,又在兼容并蓄和淳朴尚真情的传统中,尝试接纳六朝诗歌。第四章主要论述对明中后期诗坛和“文选学”的影响。弘嘉中州文人以《文选》为首要取法对象复归中古诗学,是明初对汉魏六朝文学朦胧接受演进至七子派“古体宗汉魏”等具体理念的重要推动力。同时,又对明嘉靖后诗学的发展有一定影响,某种程度上充实了明“文选学”的诗学内涵,也有助于明“文选学”研究形式和著作的丰富。
【学位授予单位】:郑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I207.22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文选》与弘嘉中州诗学研究现状
    二、研究对象的界定
    三、研究方法与意义
第一章 弘嘉年间中州诗学的生成背景
    第一节 清之前“文化中州”沿革脉络
    第二节 弘嘉之际中州文人群体生成态势
        一、弘嘉中州文人群体概说
        二、弘嘉中州文人群体的政治际遇和文人心态
    小结
第二章 弘嘉年间的《文选》与“文选学”
    第一节 明弘嘉及之前《文选》刊刻情况分析
        一、《文选》在明前期理学背景下的刊刻情况
        二、《文选》在弘嘉年间复古思潮中的刊刻情况
    第二节 “文选学”在嘉靖之前的文学语境分析
        一、“文选学”与“选体”在明代发展的新局面
        二、明前中期“文选学”的诗学理念
        三、《文选》、“文选学”与弘嘉中州诗学的时空关联
    小结
第三章 弘嘉中州作家诗学观与《文选》
    第一节 雄厚气格:李梦阳诗学观与《文选》
        一、李梦阳的中古诗歌复古观
        二、《文选》与“真情”和“格调”的诗学理念
        三、李梦阳诗歌创作与《文选》
    第二节 “终怜俊逸”:何景明诗学观与《文选》
        一、儒家诗学影响下何景明的中古诗学观
        二、诗弱于陶亡于谢的选体之辨
        三、何景明诗歌创作与《文选》
    第三节 中州其他文人对《文选》的诗学接受
        一、高叔嗣“古澹”诗学观与《文选》
        二、“气格”与“辞采”兼备:李濂诗学观与《文选》
    小结
第四章 弘嘉中州诗学对《文选》的接受
    第一节 扩展弘嘉中古诗歌的复古范畴
        一、对弘嘉复古同调的感召力
        二、刺激宗法六朝诗学的宣扬
    第二节 对明嘉靖之后诗坛的影响
        一、对后七子派的影响
        二、对公安派与竟陵派“性灵说”的影响
    第三节 促成明“文选学”的文学功用
        一、删注本与中古诗学的普及
        二、广续本与中古诗歌的接受
        三、评点本与复古文学观的宣扬
    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及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于智荣;第四届《文选》学国际研讨会在长春举行[J];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0年05期

2 王立群;超越旧“成说” 开拓新领域——关于《文选》研究的断想[J];文学遗产;2005年02期

3 杨明;;《文选》研究的新贡献——读顾农《文选论丛》[J];博览群书;2008年10期

4 汪超;;试论两宋《文选》刊印盛况及其原因[J];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2008年03期

5 汪超;;论《文选》对两宋总集编纂的影响[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6 刘群栋;;《文选》五臣注价值新探[J];中州学刊;2009年04期

7 付琼;;宋人对《文选》文学标准的发难及其影响[J];学术论坛;2009年07期

8 刘群栋;;当前《文选》研究中的四大热点问题[J];求索;2010年04期

9 赵俊玲;;杨慎《文选》学成就刍议[J];许昌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10 陈增杰;;《文选》注标引小议[J];辞书研究;1983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丁红旗;;论隋时《文选》学中心在江南的形成及其北移[A];第二届江南文化论坛——江南都市与中国文学[C];2013年

2 徐华;;《文选序》与《文选》差异问题的再审视[A];历史文献研究(总第31辑)[C];2012年

3 施榆生;;李善对《文选》修辞表达的阐释[A];文学语言理论与实践丛书——辞章学论文集(上)[C];2002年

4 吴根平;;《文选》李善注引《方言》考辨(四则)[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5 梁奕华;;小论《文华秀丽集》中的游览诗——通过与《文选》进行比较[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6 李大明;;《文选》编诗“以时代相次”考辨[A];高校编辑出版工作论集[C];1999年

7 李唯中;;《文学选读》修订诌议[A];对外贸易外语系科研论文集(第二期)[C];1993年

8 任罡;殷爱玲;;典藏《文心》《文选》追味六朝遗音——镇江市图书馆并创“文心”与“文选学”两大资料中心[A];文心雕龙研究第九辑[C];2009年

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新华文摘杂志社 李朱邋中宣部党建杂志社 杨松青;领导干部学习的好帮手[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7年

2 赵俊玲;填补《文选》学研究空白[N];中国文化报;2008年

3 邱大军;深入学习宣传《文选》切实改进加强各项工作[N];海南日报;2006年

4 顾农;隋炀帝与《文选》学[N];中华读书报;2013年

5 刘西昆;省公安厅学《文选》深层推进[N];甘肃法制报;2006年

6 通讯员 张晓兰 记者 周俊凤;自治区《江泽民文选》宣讲活动在喀引起强烈反响[N];喀什日报(汉);2006年

7 ;关于认真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 深入学习《江泽民文选》的意见[N];菏泽日报;2006年

8 闫志民;真学 常学 深学[N];人民日报;2006年

9 演讲人 刘跃进;走近经典的途径[N];人民政协报;2012年

10 佘柯;密切联系实际 努力学懂弄通[N];人民日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郝P仔;明代《文选》学研究[D];北京大学;2012年

2 冯淑静;《文选》诠释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3 冯莉;《文选》赋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8年

4 赵俊玲;《昭明文选》评点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5 郭蓉;《文选》李善注征引式训诂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6 黄方方;颜师古、李善于《汉书》、《文选》相同作品注释对比研究[D];暨南大学;2012年

7 叶黛莹;从阅读到创作的诗学历程[D];武汉大学;2011年

8 傅刚;《昭明文选》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1998年

9 王书才;明清文选学述评[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10 郭宝军;宋代文选学研究[D];河南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立;《文选》与明代弘嘉中州诗学研究[D];郑州大学;2017年

2 徐小霞;《文选》奏议类文体研究[D];郑州大学;2015年

3 刘高尚;《文选》李善注引经部佚书考[D];郑州大学;2015年

4 赵亦雅;《文心雕龙》与《文选》诗歌思想比较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5 李秀;韩愈诗歌对《文选》的接受研究[D];重庆工商大学;2015年

6 臧鲁敏;《文选》论体文研究[D];华侨大学;2015年

7 熊小敏;方回《文选颜鲍谢诗评》研究[D];华侨大学;2015年

8 卢迪;《文选》李善注引部分杂家文献考[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9 卢兰;《文选》序体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5年

10 潘思宇;《文选》表体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80154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280154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0bc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