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古代文学论文 >

论刘禹锡乐府诗与儒家诗教之关系

发布时间:2020-08-26 05:53
【摘要】:刘禹锡乐府诗与儒家诗教之间有着密切而独特的关系,这是其乐府诗在中唐独树一帜的重要原因。第一章简说乐府诗与儒家诗教及两者之关系。儒家诗教作为中国古代重要的诗论,萌芽于孔子对《诗经》的评论,到了两汉地位逐渐巩固与强化,而衰落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唐初对南朝文风的矫正,使得儒家诗教呈现复归的态势,从而才有了中唐时期的兴盛。自从汉乐府的产生,儒家诗教与乐府就有了较为紧密的关系。一方面,汉人常用诗教的眼光来看待汉乐府民歌;另一方面,汉代以及后世的乐府创作常常具有诗教的目的与风格。汉乐府民歌与诗教联系紧密,主要体现了“厚人伦”与怨刺时世的诗教作用,具有明显的功用性;南朝乐府民歌与诗教联系较弱,对“观风俗,知薄厚”的诗教有所取舍,功用性降低的同时注重乐府的抒情性。唐朝乐府诗与诗教的关系在前代乐府诗的基础上发展并有一定创新。李白的拟南朝民歌具有“观风俗”的诗教作用,补充了南朝民歌的一地之风;杜甫反映时事的乐府诗有讽谏与“温柔敦厚”的诗教作用;中唐新乐府运动受杜甫乐府诗的影响,极其重视诗歌的政教功用。第二章论刘禹锡乐府诗的目的与儒家诗教的关系。从其乐府诗的诗教目的来看,刘禹锡强调乐府诗“观风俗”的作用,其目的不仅是观一地之风俗,而是观四方之风俗,通过“言天下之事”,最后“形四方之风”,而其对各地风俗民情的描写又可以集中到武陵、连州、夔州三地,这与白居易等新乐府运动诗人以“补察时政”为主要目的形成了鲜明对比。刘禹锡的乐府诗也有“伤人伦”与“美盛德”的诗教目的。第三章论刘禹锡乐府诗的题材与儒家诗教的关系。从其乐府诗的诗教题材来看,其主要选取民俗题材来表现诗教意义,而以《淮阴行》五首与《竹枝词》九首最为明显。刘禹锡也有意识地选择讽刺题材来表现诗教意义,但是其诗教力度相比白居易的讽喻乐府显得非常薄弱,这也体现出两人在不同诗教目的下对乐府题材选择的不同倾向。第四章论刘禹锡乐府诗的风格与儒家诗教的关系。从其乐府诗的诗教风格来看,刘禹锡在乐府诗的情感抒发时能做到“乐而不淫,哀而不伤”,与他其他体裁的诗歌大不相同;在表达对社会弊病的看法时,相比于白居易等人的讽喻乐府,更能做到“温柔敦厚”。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I207.2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海波;;论李梦阳的乐府诗[J];豳风论丛;2015年00期

2 刘雪青;;庾信乐府诗的民族融合景观[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年05期

3 王立增;;从“讽政”到“人民性”:乐府诗接受的一个重要维度[J];学术界;2019年06期

4 王立增;;论唐代乐府诗的交际功能[J];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年01期

5 魏可然;;论范成大的乐府诗[J];名作欣赏;2018年15期

6 顾子s

本文编号:280479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280479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209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