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古代文学论文 >

走向革命的“宅门逆子”形象研究

发布时间:2020-09-03 20:24
   家族叛逆者是中国现当代文学中一类常见的文学形象,在20世纪的家族、革命叙事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本文以家族叛逆者中踏上现代革命道路的“宅门逆子”为研究对象,立足符合有关定义的家族及革命历史小说,从文本和文学史角度系统地研究其在20世纪中国现代革命中的生命历程。论文的内在逻辑包括两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文本层。从不同时期的作品来看,“宅门逆子”奔赴革命的契机具有多样性:符合主流的家国情怀、对婚恋自由的向往追求与庸常甚至功利的多种缘由,均展现出时代大背景下青年人迥异的精神心理。而“宅门逆子”殊途同归的选择也是历史的必然性所在。其中,参与无产阶级革命的“宅门逆子”在革命过程中面临着“身份认同”的困境。鉴于出身于剥削阶级或小资产阶级,他们必需获得组织和群众的信任和认可,以实际行动证明自身对革命的忠诚。这一考验贯穿他们的整个革命生涯,使“宅门逆子”始终“负重前行”。第二个层面是文学史层。笔者基于20世纪20年代革命文学发生以来的文学史,分析非文学因素影响下“宅门逆子”形象的历时性变化。从早期革命文学到建国后50至70年代的“十七年”文学,由于受到政治意识形态的一定影响,“宅门逆子”形象逐渐丧失个体生命特质,甚至他们的死亡结局也蕴含着政治隐喻。“文革”结束尤其是80年代之后,“宅门逆子”形象在对革命历史和家族故事的重述中获得新生。一方面,辛亥革命及其后走向国民党阵营的“宅门逆子”形象走进文学的视野,既丰富了家族叛逆者群体,也使得家族和革命历史叙事变得更加完整。另一方面,新的“宅门逆子”形象与传统家族和现代革命构成了立体的文学空间,个体、家族与革命的复杂关系得以浮出地表,寄寓着作家对百年历史的反思和展望。总结并分析这些新的变化,也是本文的研究内容。
【学位单位】:东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I207.4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董军;;国家形象研究的学术谱系与历史困境[J];社会科学文摘;2019年02期

2 刘义昆;杨兆祥;;面向新时代的国家形象研究:现状、不足与展望[J];中国出版;2017年22期

3 孔庆新;平睿其;;女大学生网络媒介形象研究[J];新闻战线;2016年20期

4 张文晖;;互联网传播视角的重庆旅游形象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年08期

5 黄佩然;;敦煌飞天艺术形象研究概述[J];北极光;2018年12期

6 唐亚薇;;滕肖澜笔下的上海外来媳妇形象研究[J];青年文学家;2017年02期

7 邴馨蕾;;中国古代文学狐神形象研究[J];剑南文学(下半月);2016年10期

8 赵晶晶;刘本锋;;塑造现代南昌城市形象研究[J];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16年09期

9 吴亚玲;;日剧中“魔女”的形象研究[J];知音励志;2017年03期

10 陈韬;;做提升“软实力”的智库 首家中国形象研究中心落户上海交大[J];上海教育;2016年3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伟;;现代旅游产业形象研究[A];区域旅游开发与崂山风景区可持续发展[C];1999年

2 翁捷;肖焕禹;;体育报纸摄影图片人物性别形象研究——以全国5家体育报纸为例[A];2015第十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二)[C];2015年

3 李蕙;;沈阳故宫旅游形象研究[A];第十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经济管理与人文科学分册)[C];2013年

4 刘菁;谭善琦;贾卉;;基于语料库的中外“进博会”报道中的上海形象研究[A];外语教育与翻译发展创新研究(第八卷)[C];2019年

5 易红发;肖明;周楠;;大学生微博的自我表露与自我期望形象研究——基于印象管理论的SEM实证研究[A];“传播与中国·复旦论坛”(2013)——网络化关系:新传播与当下中国论文集[C];2013年

6 徐明君;;沈阳打造国家中心城市的文化形象研究[A];第八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7 易红发;肖明;彭继春;寇娇;;Twitter英文用户眼中的中国(2006-2013)——基于主题建模和情感分析的探索[A];2014中国传播论坛:“国际话语体系与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14年

8 董军;;中国形象研究的现实困境与未来走向[A];中国政治传播研究(第I辑)——基础与拓展[C];2015年

9 聂艳梅;;欧美城市形象传播领域的研究进展及观点综述[A];都市文化研究(第14辑)——城市精神:一种生态世界观[C];2016年

10 刘斌;杜婕;;北京奥运战略与国家形象研究[A];第八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中共浙江省委党校、浙江省新型专业智库全面从严治党研究中心 蔡青竹;中国共产党形象研究的现状、问题与方向[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9年

2 本报记者 李玉 查建国;探索国家形象研究新路径[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5年

3 国社科院外文所副研究员 叶隽;多维视阈下的西方中国形象研究[N];中国图书商报;2008年

4 本报记者 孙霞云 潘明 周燕华;塑造[N];中国国门时报;2012年

5 孙霞云 潘明 周燕华;塑造新形象[N];中国质量报;2012年

6 本报记者 陈菁霞;以思想的方式抗拒中国“被他者化”[N];中华读书报;2010年

7 钱林森;天朝何遥远[N];文艺报;2007年

8 记者 施晓义;浙商应当是“责”商[N];浙江日报;2012年

9 孙霞云 潘明 周燕华;加强形象建设 提升质检形象[N];中国质量报;2012年

10 沈影 四川大学政治学院;俄罗斯区域媒体看中国[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刘晋晋;图像与符号[D];中央美术学院;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雪斌;《三博士来朝》中的艺术家形象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8年

2 王群;《史记》张汤形象研究[D];渤海大学;2019年

3 冯宇婷;《西游记》中猪八戒形象研究[D];渤海大学;2019年

4 张希鑫;阿成小说的北疆流寓者形象研究[D];辽宁大学;2019年

5 赵静静;文本书写:唐代女伎形象研究[D];安徽大学;2019年

6 于爽;近年中国小说中的“丧青年”形象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9年

7 陈敏凯;基于数字技术所构建的虚拟女性形象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2019年

8 吴晓峰;楼兰鄯善国女性形象研究[D];湖北美术学院;2019年

9 彭牡丹;《桤木王》中的恶魔形象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9年

10 宋木子;新世纪小说中的乡村强人形象研究[D];郑州大学;2019年



本文编号:281192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281192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d90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