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祥夫短篇小说文体研究
发布时间:2020-09-04 19:11
王祥夫的短篇小说多以日常生活叙述为主,将现代化进程中底层社会的人世百态描述得淋漓尽致,既注重“怎么写”,又强调“写什么”,着重将小说的“术”与“道”有机结合起来。本文从文体的角度研究王祥夫的短篇小说,深入探究其短篇小说“术”与“道”二者之间的辩证关系,揭示王祥夫短篇小说的文体特征。小说文体的形成与社会文化语境和作家自身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本文从先锋尝试的现代性魅影、由先锋到写实的审美转型、个性禀赋的自觉追求三个方面,重点考察王祥夫短篇小说的文体与作家及社会文化语境的关系。王祥夫对短篇小说文体情有独钟,既受到时代文化语境变化的影响,也与他个人的艺术禀赋密切相关。作家的文体坚守源于他纯粹的喜爱与艺术追求,同时也是对抗商业化写作的表现。文体的形成离不开语言、结构、叙述方式、叙述视角这些基本要素,本文立足小说文本,从语言形态、叙述方式和结构模式三个方面考察王祥夫短篇小说的文体特征。王祥夫小说运用大量重复式话语和拟声词来刻画人物形象、展现内心情感、渲染作品氛围、助力情节发展,构成了其短篇小说独特的语言艺术;而“构画式”叙述、情绪化叙述和荒诞叙述则成为其短篇小说主要的叙述方式;在结构模式上,王祥夫的短篇小说除继承传统小说单线性结构外,匠心独运地采用中国传统绘画中的留白技法,增强了小说的画面感,营造出一种空灵意境和想象空间。从王祥夫短篇小说的文体渊源来看,一方面,作家吸收中国古典文学精粹,继承了古代话本小说、笔记体小说的艺术传统,且受到了赵树理和汪曾祺的影响。另一方面又借鉴西方现代短篇小说艺术,积极寻求文体资源,特别是吸收并借鉴了雷德蒙·卡佛的小说手法,将情绪叙述方式、重复手法以及简洁的人物对话运用到其短篇小说的创作中,丰富了短篇小说的艺术手法,增强了短篇小说的艺术魅力。王祥夫的短篇小说吸收了国内外各种艺术手法,并加以糅合,形成了王祥短篇小说别具一格的文体特征。他的短篇小说向我们展现了一个个中国故事,富有神韵与味道,具备中国美学特色。
【学位单位】:河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I207.427
本文编号:2812462
【学位单位】:河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I207.42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胡菁慧;;冯骥才小说与留白艺术[J];扬子江评论;2016年06期
2 李敏;;文学期刊与1990年代先锋小说的在场——兼谈先锋文学的终结问题[J];文艺争鸣;2016年07期
3 郭冰茹;;“说”故事与讲“故事”——话本传统在当代小说中的扬弃[J];创作与评论;2016年14期
4 陈晓明;;先锋的隐匿、转化与更新——关于先锋文学30年的再思考[J];中国文学批评;2016年02期
5 陈晓勇;;汪曾祺小说留白艺术试探[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6年04期
6 张清华;;先锋的终结与幻化——关于近三十年文学演变的一个视角[J];文艺研究;2016年04期
7 贺仲明;;先锋文学余绪:一个被忽略和误读的文学群体[J];文艺争鸣;2016年03期
8 何平;;“先锋文学”,止于“先锋姿态”[J];小说评论;2015年06期
9 贺仲明;;刘震云小说荒诞意识的生成和意义[J];小说评论;2015年03期
10 洪治纲;;先锋文学与形式主义的迷障[J];南方文坛;2015年03期
本文编号:281246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28124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