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古代文学论文 >

“十七年”革命历史小说侠义书写研究

发布时间:2020-09-16 20:47
   “十七年”文学作为当代文学的重要部分,其小说借鉴民间传统资源,吸收传统侠义因素作为创作质素。本选题以侠义书写为切入点,以《红旗谱》《烈火金钢》《林海雪原》《铁道游击队》《敌后武工队》以及《野火春风斗古城》等十余部“十七年”革命历史小说为文本细读对象,分析其中侠义书写的精神内涵及艺术呈现方式,以期揭示革命历史小说和侠文化间的内在联系。本选题从“十七年”革命历史小说侠义书写的精神内涵、艺术呈现、原因探析及意义与局限四个方面进行论述。第一部分主要从公平正义的理想追求、复仇反抗的精神意志、革命尚武的行动精神、舍生取义的牺牲精神、民族大义的脊梁精神等方面阐释侠义书写在“十七年”革命历史小说中的精神内涵;第二部分主要从人物塑造、场景设置、情节模式入手,分析侠义书写在革命历史小说中的艺术呈现:江湖侠客在革命教育影响下,由草莽英雄成长为无产阶级革命战士;侠义书写中的斗争场景由江湖世界转化为残酷的革命战场;贯连小说的复仇模式由侠客的个人恩怨转变为无产阶级革命的集体斗争,复仇行为转化为合法、合理的革命行为。第三部分主要从文学与政治的关系、作家因素、读者因素三个方面对“十七年”革命历史小说出现侠义书写的原因进行探析;第四部分主要分析革命历史小说中侠义书写的意义与局限,考察侠义书写在革命历史小说中的价值体现,反思侠义书写的局限与不足。“十七年”革命历史小说中的某些侠义书写在主流话语的体制下被改写,侠文化中的部分侠义传统被人民群众和意识形态所接纳。分析革命历史小说中的侠义书写,有助于遥感革命精神,致敬英烈过往,同曾经的历史保持联结,回顾侠文化于革命书写中的呈现,观照侠文化于当下的衍变与进阶。
【学位单位】:山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I207.4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柯弄璋;;论“十七年”革命历史小说中的风景描写[J];山东社会科学;2019年02期

2 刘宏志;;时代精神与英雄形象塑造——论革命历史小说与新革命历史小说中的抗战英雄形象塑造[J];中州大学学报;2017年04期

3 王永剑;;论新革命历史小说创作热潮的原因[J];文教资料;2011年18期

4 张仁竞;;论巴陇锋新革命历史小说《云横秦岭》的独特叙事[J];名作欣赏;2017年05期

5 李云雷;;从“向延安”到“回家”——海飞对新革命历史小说的探索[J];博览群书;2014年10期

6 徐成;;十七年革命历史小说类型化成因探析[J];文学教育(上);2015年01期

7 刘露蔓;;从两性关系看“十七年”革命历史小说中的女性形象[J];青春岁月;2016年23期

8 吴国如;欧阳璐;;论革命历史小说中革命知识分子形象塑造[J];红色文化资源研究;2016年02期

9 冯雷;;“老兵新传”:“后革命”视阈下的革命英雄形象新变[J];雨花;2016年18期

10 龚奎林;费飞;;大众文化语境中的新革命历史小说书写[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刘复生;;历史幽灵的复现:从革命历史小说到新革命历史小说[A];中国当代文学研究·2006卷[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李云雷;《回家》:对新革命历史小说的探索[N];文艺报;2014年

2 记者 卓兰花;长篇革命历史小说《天涯红云》出版发行[N];海南日报;2010年

3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杨庆祥;“真史”自在民间[N];中国出版传媒商报;2018年

4 李云雷;如何重新讲述革命故事[N];文艺报;2011年

5 孙先科;当代文学历史话语的叙事策略与历史观[N];文艺报;2006年

6 徐妍;儿童文学红色书写的另一种可能[N];中华读书报;2019年

7 柳江南;未曾走远的红云[N];文艺报;2019年

8 李庆西;叙述与解读[N];中华读书报;2002年

9 颜永生;小说的精神是复杂性精神[N];铜仁日报;2019年

10 本版编辑邋何西来 崔道怡 牛玉秋 石一宁 吴昒 贺绍俊;黎化长篇小说《江海祭》评论专辑[N];文艺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徐英春;一种故事 两种说法[D];吉林大学;2005年

2 郭剑敏;革命·历史·叙事[D];浙江大学;2006年

3 宋嵩;发现与重读-20世纪80年代“被遮蔽”历史小说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4年

4 陈由歆;话语权力的再生产[D];河南大学;2010年

5 万杰;现代革命语境中的复仇叙事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6 许道军;历史记忆:建构与模型——中国现代历史小说类型研究[D];上海大学;2010年

7 张勇;反抗压抑与消解神圣[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8 李玮;1949年后沈从文的文学守望[D];湖南师范大学;2015年

9 周徐;论新时期以来军旅小说的英雄嬗变[D];山东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许豪;“十七年”革命历史小说侠义书写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9年

2 叶芬;论“十七年”革命历史小说的人文构建[D];湖南理工学院;2018年

3 陈娅;“新革命历史小说”中的婚恋书写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4年

4 黄洁;十七年革命历史小说中的死亡问题[D];西北师范大学;2013年

5 万维玮;大众文化视野中的新革命历史小说[D];南昌大学;2010年

6 赖晓伟;革命历史小说论[D];江西师范大学;2011年

7 赵玮;中国当代革命历史小说“三重奏”[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8 郭平;大众文化视野中的新革命历史小说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9年

9 史万红;论“新革命历史小说”[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10 韦林池;广西革命历史小说论[D];广西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82035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282035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b0f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