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古代文学论文 >

宋代咏杏诗词研究

发布时间:2020-09-17 09:26
   以植物、花卉为题材的诗词,在中国古代文学中不胜枚举,杏花即其一。随着咏物诗的发展和鼎盛,宋代咏杏诗词创作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不仅在数量上远胜于前代,并且出现了很多专咏杏花的组诗。宋人的咏杏之作不仅对杏花的外在形态、气貌等做了细腻描摹,同时还赋予杏花以独特的情感寄寓和人文内涵。论文主体内容由五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咏杏的历史渊源与文学传统。本节依照时间顺序梳理了从先秦到唐朝出现的咏杏作品,归纳和总结了杏花意象在文学作品中的发生、发展过程。杏花意象在先秦时期还没有大量进入文学作品之中,直到唐代,才较多的出现在诗歌中,至宋代,咏杏作品的数量和质量都得到了大幅提升。第二部分,杏花自然形态的诗意书写。本节归纳总结宋人对杏花自然属性的描述。宋人从杏花多变的颜色、沁人心脾的香味、娇嫩妖娆的姿态等方面描写了杏花之美,表达了对杏花的喜爱和赞赏之情。同时,又从实用价值对杏的食用和药用价值进行了描述,从中见出杏在宋代民俗文化中的重要意义。第三部分,咏杏诗词的情感意蕴。本节解读宋人杏花诗词的情感特征和人文内涵。宋人以杏花敷叙春日胜景,拟写女子容颜,象征道教文化,隐喻科举仕途。此外,宋人咏杏之作还蕴含了借杏花感叹时光流逝和人世荣枯、借杏树来寄寓自己归隐之情等多种复杂情感。第四部分,杏花的意象连缀与诗境开拓。宋代诗词中存在大量的以“杏”为中心词连缀而成的新的意象,如杏园、杏坛、杏风、杏雨等等,进而形成了与“杏”相关的意象群。宋人能在传统文学书写的基础上融入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因而对传统诗境又有所开拓,体现出了鲜明的时代和人文精神。这比较集中地体现在“杏花雨”“杏花天”“杏花风”以及“杏坛”和“杏林”等几组意象上。第五部分,宋代咏杏诗词的文学意义。通过对比宋代咏杏文学和前代咏杏文学可知,宋代咏杏之作在表现形式、题材和文化意蕴上的进一步拓展与深化,宋代杏花诗词丰富了咏杏之作的表现形式、拓展和深化了杏花诗的表现范围和情感内涵、体现了宋人的审美情趣与文学文化追求。
【学位单位】:内蒙古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I207.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彭庆达;;诗词四要素:理、事、情、辞[J];湖南民族职业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2 宋湘绮;孙文豪;倪杨金子;普天启;孙妍;陈晶金;;当前大学诗词教育现状调研[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8年04期

3 孙爱军;尹国东;顾义华;;诵写诗词育新人[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2016年12期

4 吴又存;;从诗词大会看思想品德课程传统美德的传承发展[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7年14期

5 孙景坡;谢蔼怡;;谈温庭筠诗词的疏朗淡朴与要眇宜修[J];语文教学之友;2017年06期

6 吴又存;蔡晓玲;;诗词在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探析[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7年23期

7 金玲;;诗词《清平乐·六盘山》谱曲的两首歌曲研究[J];北方音乐;2017年15期

8 袁开文;;农村小学诗词进校园的实践探索[J];教书育人;2017年26期

9 高山;刘里一;;陕西当代诗词创作学术研讨会举行[J];现代企业;2016年11期

10 周兴涛;;华岳的诗词创作[J];孙子研究;2017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石晓奇;;在中原文化熏陶下的Pp玉立及其诗词创作[A];西域文学论集[C];1997年

2 李名方;;思惟研究与诗词创作[A];语言学新思维[C];2004年

3 左智勇;;高风亮节,诗如其人——从诗词创作看朱德革命的一生[A];全国朱德生平和思想研讨会论文集——纪念朱德同志诞辰120周年[C];2006年

4 ;编者说明[A];福建诗词(第十八集)[C];2008年

5 任愫;;毛泽东的艺术辩证法思想及在其诗词创作中的表现[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三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第三次年会论文集[C];1983年

6 ;王振远[A];中国楹联学会会员大典[C];2006年

7 ;前言[A];四川省诗词学会诗艺研讨会发言选登[C];2007年

8 ;郗佰骞[A];中国楹联学会会员大典[C];2006年

9 刘友竹;;李白的诗论与当代诗词创作[A];中国李白研究(1994年集)[C];1994年

10 ;赵立合[A];中国楹联学会会员大典[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张黎姣;古体诗的枝头还没长出花骨朵[N];中国青年报;2011年

2 深圳商报记者 魏沛娜;深沪汉三地诗词创作对话[N];深圳商报;2018年

3 黄君;论“三贤”诗词[N];中国文化报;2019年

4 潘岳 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党组书记 第一副院长;中华诗词与中华文化共同体[N];中国艺术报;2019年

5 记者 黄尚恩;中华诗词复兴论坛举办[N];文艺报;2019年

6 李文朝 中国作协诗歌委员会副主任;把握新时代中华诗词复兴发展的正确方向[N];中国艺术报;2019年

7 中华诗词学会副会长兼学术部主任、《中华诗词》副主编 林峰;诗词复兴与诗词大众化[N];中国艺术报;2019年

8 镇宁自治县诗词楹联学会主席 王勇 布依族;用诗词为时代立言[N];贵州民族报;2019年

9 杨志新 王贺;回答好中华诗词传承与发展的时代之问[N];中国文化报;2019年

10 中国社科院文学所博士研究生 青年诗人 王悦笛;关于新时代诗词复兴的反思与前瞻[N];中国艺术报;201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张经建;当代格律诗词创作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2 陆有富;文廷式诗词研究[D];南开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唐铭君;宋代咏杏诗词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9年

2 董秀秀;唐宋文房四宝文化与诗词创作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8年

3 姜媛媛;中学古典豪放诗词的教学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8年

4 张龙梅;诗词类电视节目的文化传承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8年

5 赖卓;《龙腾东瓯—温州历代龙舟题咏》诗词中的竞渡场景描述及作者心理表现之解读与分析[D];浙江师范大学;2018年

6 董灏;东干族留学生汉语诗词教学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8年

7 陆庆玉;凌云县河畔石刻诗词与语文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8年

8 王储平;陈克诗词研究[D];长春师范大学;2017年

9 王赛;僧仲殊及其诗词研究[D];河北大学;2017年

10 李珂;接受美学在中学诗词教学中的运用[D];湖北师范大学;2017年



本文编号:282053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282053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a6a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