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古代文学论文 >

姜夔、张炎词对比研究

发布时间:2020-10-14 13:45
   姜夔、张炎皆为南宋雅词代表,后人论词,常将二者并称。宋代以降,直至清代,姜夔、张炎在词史上的评价起起落落。元明时期,姜、张词地位下降,趋于衰落。清代在浙西词派的推动下,二人在词坛的影响所有回升。在历代文人学者的成果指引下,后人也作了一些探幽发微的工作。但是,对他们词作较为全面的对比研究却寥寥无几。在此基础上,笔者拟分三部分对二人词进行对比分析。首先,对比羁旅行役、忧叹时事、艳情、节序四类题材中,二人思想内容之异同。羁旅词中,姜词多南国景象,张词有北地风光;姜词展现出其淡然自适的心理状态,张词展现出更为复杂的心理冲突与情感困惑。忧叹时事词中,姜夔多偏安之叹,张炎易代之痛更甚。恋情词区别主要有二:其一,恋情专一度不同。姜夔用大量笔墨忆合肥情遇,张炎追忆不同女子;其二,寄托的情感不同。姜夔在恋情失落中打并入人生迟暮之感,张炎则在追忆旧梦时遥寄家国之叹。节序词,侧重对比二人表现节日民俗的不同。其次,从画面构建、意象色彩、语言特点、观物方式、结构布局几方面对比二人词艺术之异。具体来说,画面构建上,姜词以情串景,画面具有时空的迁移性与跨越性;张词即景叙情,景物安排协调有序,画面干净,层次清晰。意象色彩方面,姜词意象多苦淡清幽之色,张词意象多阴冷灰暗之感。语言上,姜词较为刚健,张词较绵丽。观物方式上,姜词物我交融,张词以物为主。结构布局可分两部分:整体结构上,姜词结构开阖跌宕,张词结构平缓紧凑。结句处理上,姜词结语多空灵飘逸之感,张词结语较妥帖平实。最后,从时代背景、个人经历、地理环境、文学传统剖析二人词相异之原因。包括分析南宋签订和议换取和平的政治背景与文恬武嬉的社会风气、元蒙政权的高压统治、姜夔才高位卑的清客生活与恋情失落、张炎身份的转变、江南与北方地形气候特点、二人师友对其的影响等。对比二人词作,有着多方面的意义。从细微处说,能更全面、深入地发掘姜夔、张炎词作之魅力,对更深刻认识二人词风起到有益的作用,为进一步较为全面地把握其人其词指明方向。从宏观角度来讲,姜、张二人作为南宋中后期与宋元易代时雅词代表,前后相承,对雅词发展起着关键作用。对比二人词作,能更清晰地把握南宋雅词的流变脉络,进一步拓宽宋词研究道路。
【学位单位】:重庆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I207.23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绪论
    (一)研究现状综述
    (二)课题研究意义
    (三)本文基本架构
一 姜、张词题材对比
    (一)羁旅行役
        1.共有的飘零之叹
        2.自然风貌与心理状态不同
            (1)所见的自然风貌不同
            (2)展现的心理状态不同
                ①姜夔的淡然自适与张炎的软弱消沉
                ②姜夔洁身自好的精神追求与张炎寻求超脱的心路历程
    (二)忧叹时事
        1.共有的黍离之悲
        2.忧叹内涵不同:姜词的偏安之叹与张词的易代之痛
    (三)艳情
        1.共有的对“莺莺燕燕”的回忆
        2.恋情专一度与寄托的情感不同
            (1)恋情专一度不同
            (2)寄托的情感不同
    (四)节序
        1.共有的因节触情之感
        2.表现的节日民俗不同
二 姜、张词艺术对比
    (一)画面构建:姜词时空迁移 张词协调有序
    (二)意象色彩:姜词的苦淡清幽 张词的阴冷灰暗
    (三)语言特点:姜词的刚健 张词的绵丽
    (四)观物方式:姜词物我交融 张词以物为主
    (五)结构布局
        1.整体结构:姜词的开阖起伏 张词的平缓紧密
        2.结句处理:姜词的空灵飘逸 张词的妥帖平实
三 姜、张词相异之原因
    (一)时代背景
    (二)个人经历
    (三)地理环境
    (四)文学传统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维江;谷卿;;“清空”“骚雅”内涵新释——以张炎与姜夔之词学为中心[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05期

2 刘扬忠;赵赟;;从词序互文看姜夔词的叙事特色[J];社会科学战线;2014年05期

3 房日晰;;周邦彦与姜夔词比较论[J];文艺研究;2008年06期

4 房日晰;;姜夔与张炎词之比较[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5 郭锋;;从张炎北游论其遗民心态[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6 韩立平;论张炎对陶渊明之接受[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7 刘扬忠;南宋中后期的文化环境与词派的衍变[J];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1997年06期

8 邓乔彬;;浅论姜张词风之异同[J];中文自学指导;1996年06期

9 陈忻;论张炎词风与姜夔的异同[J];重庆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8年01期

10 邱鸣皋;;关于张炎的考索[J];文学遗产;1984年01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王艳;周邦彦词两宋接受史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1年

2 张明强;宋代成纪张氏家族与文学研究[D];广西大学;2011年

3 张泓;姜夔词风源流论略[D];南昌大学;2010年

4 李月玲;姜夔词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5 杜伟伟;姜夔交游与创作考论[D];河北大学;2009年

6 镇聪;张炎咏物词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09年

7 李香珠;南宋浙江遗民词人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84074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284074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5ad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