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诗时代的抒情话语——历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中的诗词、歌曲与风景
【文章目录】:
一引录诗词与小说诗意化
二叠化歌曲与小说音乐化
三描摹风景与小说情感化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任美衡;;获奖作品与“茅奖”性格——茅盾文学奖精神及美学走向[J];博览群书;2015年09期
2 徐继鹏;;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改编电影的主题转换[J];青年文学家;2018年36期
3 葛瑞应;;价值哲学视野下茅盾文学奖的导向功能和可能未来[J];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年05期
4 ;星海钢琴倾情助力“第十届茅盾文学奖颁奖典礼”[J];乐器;2019年11期
5 马炜;;市场化语境中的茅盾文学奖多元评审趣味——以《暗算》获奖为中心[J];当代作家评论;2019年06期
6 高明;;“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题材研究[J];文化学刊;2018年05期
7 安海茵;;基于茅盾文学奖探究当代的文学出版[J];成才之路;2017年32期
8 傅修海;;“茅盾文学奖”的矛盾[J];粤海风;2015年05期
9 何映宇;;茅盾文学奖37年,在争议中前行[J];新民周刊;2019年47期
10 ;本期面孔 第十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家[J];辽河;2019年09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孙俊杰;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中的儒家文化表现[D];山东大学;2012年
2 诺布旺丹(俄日航旦);伏藏史诗论[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3 武晓红;唐五代诗词名物专题研究[D];浙江大学;201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丁超;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中的媒介生活研究[D];山东大学;2018年
2 王世锋;茅盾文学奖“主旋律”意识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3 李晓文;第九届茅盾文学奖:用文学书写“中国精神”[D];曲阜师范大学;2017年
4 牛征贵;坚守·超越·变异[D];福建师范大学;2012年
5 王芬;论第八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对“中国问题”的叙写[D];暨南大学;2014年
6 欧阳小婷;茅盾文学奖前三届获奖作品的人民性[D];江西师范大学;2014年
7 阿婧斯;试论蒙古史诗的文学禳灾功能[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3年
8 孙婧;矛盾文学奖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3年
9 龙布才让;新时期《格萨尔》史诗的保护与传承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7年
10 吴雪美;礼乐文化背景中的汉语“史诗问题”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84173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28417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