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慎评点明人诗歌研究
发布时间:2020-10-15 05:23
生活在明代“前、后七子”文学复古思潮中的杨慎,在文学创作和批评上具有重要的地位。作为汉魏六朝派的领袖,杨慎对明人的评点是其文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诗歌评点史上值得重视。本文主要以杨慎对明人诗歌的评点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杨慎评点明人诗歌文献的系统梳理,厘清杨慎诗歌评点的特征与内涵,进而深入探究杨慎诗学的审美观与诗史观,力图从诗歌评点这一新的研究视角,推进杨慎诗学和明代文学理论批评研究。本文除绪论和结语外,主体分七个章节具体展开。第一章对杨慎评点明人诗集的概况进行叙录,包括作品存佚情况、批选时间、版本的嬗变、篇目概况、选本的著录情况、评本作者的生平事迹等。第二章梳理总结杨慎评点明人诗歌的特征,从评选诗歌的标准、评点的常用形式与评点特点的具体表现等方面把握杨慎评点的审美倾向和诗学主张。第三章主要探讨杨慎评点的审美观。从杨慎评点常用语入手,梳理以个别字眼为中心的词组以把握其诗歌审美理论特质,从《文心雕龙》考察六朝文学审美对杨慎审美思想的影响。第四章主要讨论杨慎评语的诗史观。结合《升庵诗话》揭示杨慎评点的诗史观。第五章探究杨慎评点的诗学流派倾向。从《空同诗选》中的汉魏六朝体及其他明人诗歌之源考察,阐明杨慎汉魏六朝派诗学思想内涵。第六章与第七章,主要是关于杨慎对张含、严嵩诗歌评点的个案研究。通过个案研究具体展现杨慎评点的特色,以期深化杨慎的诗学理论。总之,杨慎评点明人诗歌在明代文学批评理论研究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文献学价值和诗学价值。
【学位单位】:云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I207.22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由和研究意义
(一)选题缘由
(二)研究意义
二、杨慎诗学研究现状
三、研究范围和研究方法
(一)研究范围
(二)研究方法
第一章 杨慎评点明人诗集叙录
一、凡例
二
第二章 杨慎评点明人诗歌的特征
第一节 杨慎评选诗歌的态度与标准:尚严贵精
第二节 杨慎评点诗歌的形式
第三节 杨慎评语的特征
一、常用“好”、“佳”、“妙”等字眼进行评点
二、注重诗歌的结构
三、讲究诗歌用字的来历
第三章 杨慎评点的审美观
第一节 杨慎评点术语
第二节 从《文心雕龙》看杨慎评点术语之源
一、“丽”
二、“新”与“奇”
三、“清”与“典”
第三节 杨慎评点审美观之创新
一、崇尚“新奇”
二、“雄”“丽”并重
三、重“幽澹”诗风
第四章 杨慎评语的诗史观
第一节 《升庵诗话》中的诗史观
第二节 杨慎评点中的诗史观
第五章 杨慎评点的汉魏六朝派倾向
第一节 《空同诗选》中的汉魏六朝体
一、汉魏六朝体
二、与沈德潜评语比较
第二节 其他明人诗歌中的汉魏六朝体
第三节 杨慎六朝派诗学思想内涵
第六章 杨慎评点张含诗歌研究
第一节 评本间的差异
第二节 杨慎评点张含“学杜”诗
第七章 杨慎评点严嵩诗歌研究
第一节 评本差异概貌
第二节 与《钤山堂诗抄》评本比较研究
一、《钤山堂诗抄》版本概况
二、与《钤山堂诗抄》评语比较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 :杨慎评点术语表
附录二 :明人诗歌之源表
附录三 :严嵩评本概况对照表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致谢
【参考文献】
本文编号:2841760
【学位单位】:云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I207.22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由和研究意义
(一)选题缘由
(二)研究意义
二、杨慎诗学研究现状
三、研究范围和研究方法
(一)研究范围
(二)研究方法
第一章 杨慎评点明人诗集叙录
一、凡例
二
第二章 杨慎评点明人诗歌的特征
第一节 杨慎评选诗歌的态度与标准:尚严贵精
第二节 杨慎评点诗歌的形式
第三节 杨慎评语的特征
一、常用“好”、“佳”、“妙”等字眼进行评点
二、注重诗歌的结构
三、讲究诗歌用字的来历
第三章 杨慎评点的审美观
第一节 杨慎评点术语
第二节 从《文心雕龙》看杨慎评点术语之源
一、“丽”
二、“新”与“奇”
三、“清”与“典”
第三节 杨慎评点审美观之创新
一、崇尚“新奇”
二、“雄”“丽”并重
三、重“幽澹”诗风
第四章 杨慎评语的诗史观
第一节 《升庵诗话》中的诗史观
第二节 杨慎评点中的诗史观
第五章 杨慎评点的汉魏六朝派倾向
第一节 《空同诗选》中的汉魏六朝体
一、汉魏六朝体
二、与沈德潜评语比较
第二节 其他明人诗歌中的汉魏六朝体
第三节 杨慎六朝派诗学思想内涵
第六章 杨慎评点张含诗歌研究
第一节 评本间的差异
第二节 杨慎评点张含“学杜”诗
第七章 杨慎评点严嵩诗歌研究
第一节 评本差异概貌
第二节 与《钤山堂诗抄》评本比较研究
一、《钤山堂诗抄》版本概况
二、与《钤山堂诗抄》评语比较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 :杨慎评点术语表
附录二 :明人诗歌之源表
附录三 :严嵩评本概况对照表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致谢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文刚;;杨慎的杜甫研究[J];杜甫研究学刊;2013年03期
2 张劲松;;杨慎反宋人“诗史”说的阐释探幽——明人对宋代诗学话语的突破口[J];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3 赵俊玲;;杨慎对《文选》评点学的贡献[J];名作欣赏;2010年05期
4 邓新跃;;论杨慎对宋代诗学的批判[J];中国文学研究;2008年04期
5 陈斌;;杨慎六朝诗学述论[J];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6 白建忠;孙俊杰;;论杨慎批点《文心雕龙》[J];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7 徐希平;博取众长 独树一帜——杨慎《升庵诗话》论李杜评析[J];杜甫研究学刊;2002年01期
8 汪春泓;;杨慎批点《文心雕龙》述要[J];文学前沿;2000年02期
9 黄宝华;杨升庵诗论初探[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1年01期
10 王仲镛;略谈杨慎的《绝句衍义》[J];大理师专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年00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张广莉;杨慎诗学思想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5年
2 蒋旅佳;杨慎与六朝初唐诗学观研究[D];安庆师范学院;2011年
本文编号:284176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28417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