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古代文学论文 >

朱察卿及其家族文学研究

发布时间:2020-10-25 18:04
   明代松江府上海县以朱察卿为代表的朱氏家族以科举起家,家族举人、进士代有人出,逐步发展为明代上海地区颇具影响力的望族。朱氏家族重视文教,诗礼传家,门祚绵长,家族文化在维系家族声望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本论文的题目为《朱察卿及其家族文学研究》,在立足于对朱氏家族文学进行整体研究的前提下,侧重于对朱氏家族的代表朱察卿及其文学创作的研究;在整理和分析朱氏家族存世作品的过程中,对朱氏家族及其文学创作作全面系统的考察。论文除“绪论”、“结语”外共分四章,以朱氏家族的文学创作为主要研究内容。绪论从整体研究与个体研究两个方面梳理了与朱氏家族有关的研究现状和研究成果,简要论述了对朱氏家族及其文学创作进行研究的意义以及笔者的研究思路。论文第一章考察朱察卿家族的家族谱系、科举仕宦、文学著述和家风家学,整体介绍朱氏家族的基本情况。朱氏家族自一世祖朱仲云由苏州迁至松江府上海县始,门祚绵延十一世之多,笔者通过对地方志、目录书籍等的扒疏,整理出朱氏家族谱系图,并对家族主要成员的生平事迹、存世著作及其版本特征予以实地考察。朱氏家族代有才出,各代皆有诗文集留下,家族文脉绵延不绝。笔者分别对其家族成员存世的七部别集进行整理,为本文主体部分的写作打下了基础。朱氏家族重视文教,诗礼传家,形成了君子慎独、好义慕隐、孝悌友爱、贤良温恭的优良家风,这是其家族长久不衰的重要保障之一。第二章与第三章即是本论文的主体部分。由于朱察卿在朱氏家族中个性较为突出、存世作品数量较多且质量较高,故而对其作专章论述,而将其他家族成员作为一章,分节述之。第二章以朱察卿及其文学创作为研究对象,对朱察卿的交游、思想、诗文创作内容、特点及影响作全面考察和分析。朱察卿好义慕侠,交游广泛,论文主要考察了他与王世贞、徐中行、李攀龙、吴国伦、谢榛、徐渭、张之象、董宜阳、顾从义兄弟、顾名世兄弟、沈嘉则叔侄、冯迁父子等人的交游。朱察卿一方面以山人自居,常常自称“濩落狂生”,嗜酒狎妓,疏狂放达,另一方面又极重视伦理亲情,形成了亦侠亦儒的人格思想。他以一个底层文人的视角观照自我与社会,在悲剧性的人生体验中将侠义精神内化,其诗文真实记录了明嘉靖年间倭乱造成的破坏和自己的生命历程。第三章主要考察朱氏家族中有完整作品集存世的其他成员的创作,即以朱元振、朱佑、朱曜、朱豹、朱家声等人的诗文创作内容及特点为研究对象。受生活时代大环境的影响,每一代家族成员的创作心态各有不同,故而表现出不同的内容和风格。第四章从社会与文学两个方面论述朱氏家族在明代上海地区的地位与影响,与同时期其他望族联姻是其家族地位较高的表现,也是进一步巩固家族地位的途径之一,营造轩馆园亭和参与邑治也是其家族地位较高的表现。作为文学世家,朱氏家族的文学作品在明清两代为众多典籍收录,影响广泛。最后将朱氏家族的文学创作置于地域文化中,总结家族文学创作成就。在以国家为主导的庙堂文化之外,家族文化以其独特的方式延续中华文脉,在一家之中代代相传,内化为一个家族的核心凝聚力,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和稳定性。作为一方代表的名门望族,往往是地域文化的重要载体,其形成既受地域文化的影响,又反过来影响和推动着地域文化的发展。朱氏家族元末始迁至松江府上海县,其家族文化的形成有赖于上海地区经济与文化的发展,同时家族成员的创作行为和文化成就也反作用于地域文化,成为明代上海地区重要的文化家族之一。本文在文献整理的基础上对朱氏家族在有明一代的文学创作进行考察研究,希望能够进一步丰富对松江地区的地域文学研究。
【学位单位】:上海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I206.2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综述
        (一) 整体研究
        (二) 个人研究
    二、研究思路及意义
第一章 朱察卿家族考略
    第一节 朱察卿家族之谱系考略
    第二节 朱察卿家族之科举仕宦
    第三节 朱察卿家族之家风探析
        一、君子慎独、好义慕隐
        二、孝悌友爱、贤良温恭
        三、重视文教、诗礼传家
    第四节 朱察卿家族之著述考略
        一、朱元振《寿梅集》
        二、朱佑《葵轩稿》
        三、朱曜《朱玉洲集》
        四、朱豹《朱福州集》
            (一) 六卷本
            (二) 一卷本
        五、朱察卿《朱邦宪集》、《朱山人集》
            (一) 《朱邦宪集》
            (二) 《朱山人集》
        六、朱家法《朱季子草》
        七、朱家声《春草篇》
第二章 朱察卿及其文学创作
    第一节 朱察卿交游考
        一、朱察卿与“后七子”
            (一) 朱察卿与王世贞
            (二) 朱察卿与徐中行、李攀龙
            (三) 朱察卿与吴国伦
            (四) 朱察卿与谢榛
        二、朱察卿与徐渭
        三、朱察卿与“云间四贤”
        四、朱察卿与顾从义兄弟
        五、朱察卿与露香园顾氏
        六、朱察卿与沈明臣叔侄
        七、朱察卿与冯迁父子
    第二节 朱察卿的思想与人格魅力
        一、人格思想
            (一) 山人身份的自我认同与抒写
            (二) 传统儒士的光前继后之愿
        二、文学思想
    第三节 诗歌内容的个性展现
        一、尚义慕侠
        二、悼亡思亲
        三、感时伤世
        四、送友怀人
        五、酬唱赠答
        六、游赏绘景
    第四节 散文创作的丰富呈现
        一、序
            (一) 序文
            (二) 赠序
            (三) 其他序文
        二、记
        三、人物散传
            (一) 传行状
            (二) 墓志祭文
        四、书牍
            (一) 记乱忧时
            (二) 述病伤己
    第五节 朱察卿诗文创作特点
        一、诗歌特点
            (一) 用典繁密
            (二) 情沛气充
        二、散文特点
            (一) 复古性
            (二) 议论性
            (三) 应酬性
第三章 朱氏家族其他成员的文学创作
    第一节 远在江湖心系庙堂——朱元振与《寿梅集》
        一、盛世和鸣之音
        二、惜阴悯雨之叹
        三、丘樊隐居之乐
    第二节 远离庙堂诗取自娱——朱佑与《葵轩稿》
        一、田园隐居之愿
        二、参禅悟道之行
        三、闺怨边塞之作
    第三节 藉辞发泻意致自足——朱曜与《朱玉洲集》
        一、朱曜诗歌创作
            (一) 松梅竹月之题
            (二) 纪游怀古之作
            (三) 唱和应酬之作
        二、朱曜散文创作
            (一) 失意儒者的自荐与仕不忘隐的进退之道
            (二) 寿原于天而系于人的得寿之道
            (三) 悯于生民寒暖与移风易俗的社会愿想
            (四) 忠义孝友之赞与晚明士人的发家史
    第四节 迹在周行情欢在野——朱豹与《朱福州集》
        一、个人性情的全面书写——朱豹之诗
            (一) “好山处处行游遍”——纪游绘景诗
            (二) “欲从老衲问天遊”——访僧问道诗
            (三) “乡愁多处酒无权”——羁旅感怀诗
        二、在其位、谋其政——朱豹之文
            (一) 忠耿言官的剀切直言
            (二) 标本兼治的良策益法
    第五节 行在黉校志在长林——朱家法与《朱季子草》
        一、朱家法诗歌创作
            (一) 感时伤己
            (二) 行途忆家
        二、朱家法散文创作
            (一) 序
            (二) 人物散传
            (三) 其他散文
第四章 朱氏家族的地位与影响
    第一节 朱氏家族的社会地位与影响
        一、望族联姻
            (一) 朱氏家族与玉泓馆顾氏、豫园潘氏
            (二) 朱氏家族与唐锦家族
            (三) 朱氏家族与杜开美家族
            (四) 朱氏家族与董宜阳家族
        二、构筑轩堂
        三、参与邑治
    第二节 朱氏家族的文学地位与影响
        一、家族文学活动考
        二、典籍收录与著录
        三、明清文人的评价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仁安;;明清时期中央朝廷与地方关系中的江南著姓望族[J];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年04期

2 陈昱良;;从明人墓志看官民违律纳妾问题[J];历史档案;2012年02期

3 罗时进;;家族文学研究的逻辑起点与问题视阈[J];中国社会科学;2012年01期

4 罗时进;;地域社群:明清诗文研究的一个重要维度[J];文学遗产;2011年03期

5 孙维昌;;上海出土明代玉器珍品鉴赏[J];收藏家;2010年11期

6 罗时进;;江南文学家族学研究[J];苏州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7 范金民;;明清江南望族的谱系——读《明清江南著姓望族史》[J];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2010年02期

8 方志远;;“山人”与晚明政局[J];中国社会科学;2010年01期

9 白耀天;;“郎(狼)兵”说[J];百色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10 何宗美;袁媛;;中晚明“山人侠”略论[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张世敏;明中期文人别集中商人传记文献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3年

2 贾雪飞;明中后期的上海士人与地方社会[D];复旦大学;2012年

3 翟勇;何良俊研究[D];上海大学;2011年

4 汪沛;徐渭文化心态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5 冯玉荣;明末清初松江士人与地方社会[D];复旦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李黎;俞允文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5年

2 王燕燕;晚明山人群体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3 李海燕;明代嘉靖、万历年间山人研究[D];暨南大学;2007年

4 秦凤;明代松江府作家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6年

5 刘新静;上海地区明代私家园林[D];上海师范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285577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285577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46b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