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古代文学论文 >

矫健小说的叙事研究

发布时间:2020-10-25 22:04
   矫健在中国当代文坛上取得了卓越的创作实绩,被评论家标签为很会“讲故事”的作家。诚然,非凡成就的取得与矫健独特的叙事策略密切相关。本论文以胶东作家矫健的小说为研究对象,从四个方面具体论述了矫健文学创作所展现的独特叙事策略。首先,纵观矫健的文学创作历程,细致梳理了矫健叙事风格的演变过程。矫健小说创作大致分为三个演变阶段:从浪漫传奇到现实主义的转型,再到现代主义的新开拓,最后夹杂着后现代主义意味。每一次叙事风格的转变都是矫健人生阅历丰富后,关于生命、人性的一些新思考,更是矫健自觉地探索与时代同步的艺术追求。其次,论文研究了矫健精巧的结构叙事艺术,通过对矫健所设置的叙事结构进行归纳、总结,发现矫健小说中最具特色的结构有“回视式”、“复式”和“中国套盒式”三种类型。这些精心设计的叙事结构模式与矫健所要传达的情感格调紧密相连。矫健借助于“回视式”的结构在探索往事和近观现状中,呈现浓浓的故乡情思;身在商业社会,许多人不免为了名利而忘却本心、为了一时解脱而被欲望奴役,矫健将这种社会现实通过“复式”与“中国套盒式”结构投射到小说中,展现出凄凉悲切的情感。再次,论文考察了矫健小说叙事时间的生成与建构,系统分析了矫健对叙事时间的处理方式,主要从时序、时距、时频三方面具体展开论述。矫健有意地拆解时序,使整个故事呈现出盘根错节的复杂状态,弥漫着悬念感,富有艺术张力。通过不断变换时距的长短,加快或放慢小说的叙事节奏,矫健小说的节奏达到张弛有致的艺术效果。另外,矫健运用“重复叙事”调节小说的叙事频率,设置故事情节与叙事话语的重复,突出相应的故事主题,增强情感表现力。正是依托这些“时间”艺术,矫健的小说彰显出张弛有致的叙事节奏,生发出和谐的形式美学意蕴。同时,矫健也利用“时间”设置为塑造人物形象、推动情节发展、营造空间环境服务,展现“时间”独特的艺术功能。论文的第四部分,论文分析了矫健小说中独特的叙事视角。矫健并不拘泥于单一的叙事视角,而是大胆尝试,使叙事视角呈现出多元化的形态。在矫健的小说中,最值得注意的叙事视角有地缘文化视角、知青视角及第一人称叙事视角。这些叙事视角是矫健展现小说主题的一个载体,矫健根据不同的主题需要,设置不同属性的叙事视角。矫健为了揭示胶东农民现代文化人格成长过程中的复杂性、艰巨性、曲折性主题,加入胶东地缘文化的视角;为了聚焦、放大知青在文革中苦痛参半的生活,挑选独特的知青视角进行展示;为了再现邮票、股票、地产等领域的资本较量和人性挣扎主题,借助第一人称叙事视角。这些具有代表性的叙事视角,在矫健小说的发展进程中,强化了故事所涵蕴的主题。在结语部分,论文结合矫健特殊而传奇的人生经历,将其置于“50后”作家群与同时期“胶东作家群”背景下,探讨其别具一格的叙事策略,提出其文学创作始终保持“与时代同行”,并进一步指出在这种创作姿态的指引下矫健文学创作的优缺点,试图较全面地解析矫健文学作品的价值意义,更准确地定位矫健在胶东乃至中国当代文坛中的文学地位。
【学位单位】:鲁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I207.42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对象
    二、研究现状
    三、研究方法与基本思路
第一章 叙事风格的演变
    第一节 从浪漫传奇到现实主义的转型
    第二节 现代主义的新开拓
    第三节 夹杂后现代主义的意味
第二章 精巧的叙事结构
    第一节 叙事结构的类型
        一、“回视式”结构
        二、“复式”结构
        三、“中国套盒”结构
    第二节 结构之道的情感探索
        一、浓浓故乡情
        二、凄凉悲切之情
第三章 张弛有度的时间叙事
    第一节 叙事时间的处理方式
        一、时序的处理
        二、时距的安排
        三、时频的调配
    第二节 时间调控的艺术功能
        一、塑造人物形象
        二、驱动情节发展
        三、营造时空环境
第四章 独特的叙事视角
    第一节 多元的叙事视角
        一、地缘文化视角的加入
        二、独特的知青视角
        三、第一人称叙事视角
    第二节 叙事视角与主题的观照
        一、胶东民众精神成长的艰难
        二、知青苦乐参半记忆的解读
        三、现代人性异化的别样书写
结语:与时代同行的矫健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泽宝;;新变与重构:论小说话中小说品第的开展及其意义[J];中国文学研究;2018年02期

2 王宏图;;思考故事:为世界赋形的一种方式——从《朝霞》看“思维小说”的特性[J];文艺争鸣;2017年11期

3 吕隆敬;;例谈小说之空间美[J];北方文学;2017年36期

4 胡玲红;;浅谈小说阅读的基本方法[J];中学语文;2018年15期

5 王鹏;;张炜《古船》仇恨与欲望书写下的人性追问[J];北方文学;2016年19期

6 王国伟;;从生活中打捞尖锐的痛——刘宁小说印象[J];五台山;2016年09期

7 许娟;;苏教版九年级语文第二单元指导[J];新高考(升学考试);2016年10期

8 曹荐科;;叙事教学:语文小说教学的新理念[J];新课程研究(上旬刊);2016年11期

9 柴淑霞;;刍论初中小说教学[J];福建教育;2016年44期

10 王晓燕;;小说《追风筝的人》中的电影元素[J];青年文学家;2016年3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芳;80年代小说与西方荒诞思潮[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2 翟永明;生命的表达与存在的追问[D];山东大学;2005年

3 邱运华;诗性启示:托尔斯泰小说诗学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1999年

4 刘惠卿;佛经文学与六朝小说母题[D];陕西师范大学;2006年

5 江腊生;后现代主义与中国20世纪90年代小说[D];苏州大学;2006年

6 李红秀;新时期的小说书写与影像阐释[D];四川大学;2006年

7 江红英;中国新时期知青小说叙事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8 韩春燕;当代东北地域文化小说论[D];吉林大学;2006年

9 牛竞凡;对话与融合的艺术[D];复旦大学;2006年

10 吴泽泉;暧昧的现代性追求[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卓欣欣;《留东外史》与《留西外史》中留学生形象的比较研究[D];江苏师范大学;2018年

2 张慧莉;上海叙事视野中的《繁花》[D];上海师范大学;2018年

3 杨婷婷;历史叙事·成长书写·乡土情怀[D];福建师范大学;2017年

4 周美;矫健小说的叙事研究[D];鲁东大学;2018年

5 叶君洋;何塞·卡洛斯·索莫萨小说中的酷儿精神[D];南京大学;2015年

6 张淼;论当代土家族小说中的民歌叙事[D];湖北民族学院;2017年

7 邓晨曦;万方小说创作论[D];广西师范大学;2017年

8 古莱姆拜尔·乃吉米丁;论祖丽菲亚·库力提肯小说创作[D];新疆大学;2017年

9 朱洪利;邵丽小说的修辞特色[D];闽南师范大学;2017年

10 王晓敏;中美语文教材小说文本练习系统比较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7年



本文编号:285602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285602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c58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