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古代文学论文 >

柳青浩然农业合作化小说比较研究

发布时间:2020-10-25 19:49
   文学与政治一直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农业合作化运动发生在我国新中国成立前后,是社会主义道路上的一个探索阶段,是党在中国农村实行的又一次土地改革,处于农业合作化之中的农村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在几十年的历史检验中,我们已经清楚地认识到,虽然这个政策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着较大失误,但是由于当时我们国家正处于过渡时期,这个政策的出现仍然对社会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积极影响。在上世纪40——50年代,众多作家受延安文艺座谈会的影响,将“为工农兵服务”作为创作的基本原则,此时在这场农村变革中农村的新风貌、农民的新生活的状态吸引了一大批作家的眼球,柳青与浩然便是这些作家中的一部分。作家们深入农村,与农民群众生活在一起,并以此时农村的重大变革为背景,以身边的农民为创作素材进行创作,因此,也就形成了一个特殊的小说题材——农业合作化小说。本文将对柳青和浩然的农业合作化小说进行对比,从作家的经历、文学创作道路、叙事话语等方面具体分析,探讨二位作家在农业合作化小说创作上的异同点,从而对意识形态与文学书写、艺术的真实与生活的真实、以及如何评价、以怎样的态度评价农业合作化小说等问题进行深入地探讨和总结。论文的研究内容整体上分为绪论、正文、结语、参考文献四个部分。绪论部分主要由四个方面的内容组成,首先介绍本文的选题依据,对柳青和浩然的生平以及出版的作品进行了大致的介绍,尤其是《创业史》《艳阳天》《金光大道》等三部小说,从而确立本文的选题,预设想要得出的结论和对现象的反思。其次是对两位作家及几部作品的现有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并分类整理出各个阶段学者们的研究范围和研究视角,为本论文提供丰富的研究技巧和素材,在这一部分,将前人的研究主要分为文本研究、作家研究、历史研究以及研究资料四个方面。在此基础上,确定本文章的研究意义和研究目标,在其中介绍本论题所运用的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确定研究范围。正文主要分为三章。第一章主要是对农业合作化运动及农业合作化小说进行简述。主要分为三节:第一节主要是简单介绍农业合作化运动的背景及学术界对其的讨论,为农业合作化小说做一个大致的社会背景的介绍;第二节主要介绍农业合作化小说的发展历程,农业合作化小说是以农业合作化运动为背景,并有着政治性、以及自身的矛盾性和悲剧性,根据合作社的分期,可以将农业合作化小说分为三个阶段:互助组阶段、初级及高级社阶段、人民公社阶段。第三节主要介绍柳青、浩然与农业合作化小说的结缘,柳青和浩然都亲身参与过农业合作化运动,对合作化运动的认识却有着一些区别。第二章主要是分析柳青、浩然农业合作化小说的异同,分别从三个方面进行分析:第一节分析柳青与浩然的生活经历与创作道路,虽然都是出身于农村,但是二者相比,柳青对农村的生活是主动接受的状态,而浩然则是经历了“被动——主动”的过程,第二节通过分析意识形态与真实书写之间的复杂关系,笔者认为柳青对于农业合作化政策的态度是“合法性”的解释,而浩然对政策紧紧跟随,在写作的状态中也是体现出“反其道而行之”的写作策略,第三节笔者主要分析农业合作化叙事模式的演变,虽然二者都是遵循了农业合作化小说的叙事模式,柳青是对赵树理的继承,浩然是对柳青的创新,但是二者依旧有自己的独创性,例如柳青的《创业史》是以史诗性叙事为主,而浩然的《艳阳天》和《金光大道》则是以斗争性叙事为主。在第三章中,笔者回归到文本本身,对《创业史》《艳阳天》《金光大道》》等文本中的叙事话语进行具体的分析,分别从农民叙事、女性叙事、爱情叙事三个方面进行分析。第一节农民叙事中,笔者主要从农民与土地的关系将作品中农民的阶层分为三种:先进农民、中间人物、落后农民,并且举最典型的的人物形象进行细致的解读,其次从地域与作家的语言特色进行作品的分析,认为柳青的作品更具地方色彩,但这也是由作品反映的不同地域的农村现实情况决定的,第二节中,笔者从女性叙事方面,将作品中的女性分为先进女性、转型女性以及落后女性,借助女性意识的视角,对文本中所体现的政治与性别之间的关系、以及典型的女性形象进行了简单的分析,第三节中,笔者触及文本中的爱情叙事,从主人公的爱情观进行解读,有志同道合的恋情,有“政治+恋爱”的典型,也有世俗化的温情,通过分析,可以看出被意识形态遮蔽下的爱情话语,也有其狭小的生存空间。最后,在结论部分,笔者通过总结全文,对五个方面的问题进行探讨和反思:一是关于意识形态与文学书写的问题,二是关于“艺术真实”与“生活真实”的问题,三是关于合作化小说的价值问题,四是关于柳青、浩然及其创作对当代作家的影响问题,五是关于读者对于合作化小说评价的态度问题。认为当代读者应该对柳青和浩然的文学观及作品的艺术成就进行客观评价,并对文学史上的评价进行反思。
【学位单位】:厦门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I207.42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选题依据
    第二节 研究现状
        一、柳青及其作品研究综述
        二、浩然及其作品研究综述
    第三节 研究意义
    第四节 研究目标
第一章 农业合作化运动及农业合作化小说简述
    第一节 农业合作化运动的背景及学术界对其的讨论
        一、农业合作化运动的背景
        二、从政治、历史角度对农业合作化运动进行简单评述
    第二节 农业合作化小说的发展历程
        一、农业合作化小说的出现
        二、农业合作化小说发展阶段
    第三节 柳青、浩然与农业合作化小说的结缘
        一、柳青对农业合作化运动认识的不同程度
        二、浩然对于合作化运动书写的情结
第二章 柳青、浩然农业合作化小说同中有异
    第一节 生活经历与创作道路
        一、农村经历对柳青思想观念的影响
        二、浩然文学创作道路的逐步形成
    第二节 意识形态与真实书写
        一、柳青:“合法”解释农村政策
        二、浩然:紧跟时代与“反道行之”
    第三节 农业合作化叙事模式的演变
        一、柳青:以“史诗性”叙事为主
        二、浩然:以“斗争型”叙事为主
第三章 《创业史》《艳阳天》《金光大道》等文本中的叙事话语
    第一节 农民叙事
        一、农民与土地
        二、地域与语言
    第二节 女性叙事
        一、社会主义新女性:政治话语的化身
        二、落后女性:与主流意识相背离
        三、转型女性:在社会变革中被救赎
    第三节 爱情叙事
        一、志同道合的选择:梁生宝的爱情观
        二、“政治+恋爱”的典型:萧长春与焦淑红
        三、颇具世俗的温情:高大泉与吕瑞芬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 柳青主要创作年表
附录二 浩然主要创作年表
致谢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曾金华;;论“十七年”农业合作化小说的叙事张力——以《三里湾》、《山乡巨变》、《创业史》为例[J];枣庄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2 惠雁冰;论农业合作化题材长篇小说的深层结构——以《创业史》、《艳阳天》、《金光大道》为例[J];文学评论;2005年02期

3 杜国景;论农业合作化小说中的“创业叙事”——以《三里湾》、《山乡巨变》、《创业史》为中心[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4 贺桂梅;“再解读”:文本分析和历史解构[J];海南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5 吴培显;观念的误区与艺术的困厄——重读浩然的几部小说[J];理论学刊;2001年02期

6 王蓓萍;关于浩然文学创作的思考[J];苏州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02期

7 王彬彬;理解浩然[J];文学自由谈;1999年05期

8 焦国标;您应该写的是忏悔录[J];文学自由谈;1998年06期

9 温宗军;柳青现象:两极的批评及其反思[J];湛江师范学院学报;1996年04期

10 今夕;不要跟着感觉走——由《金光大道》的再版所想到的[J];小说评论;1995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连晓霞;《金光大道》:政治意识形态规约下的文学话语[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李杰俊;从《艳阳天》到《金光大道》[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0年

2 刘芳波;论农业合作化小说中的婚恋叙事[D];浙江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85588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285588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aeb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