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时期产业工人题材小说类型及文学史意义
【文章目录】:
一、产业工人与五四新文学
二、五四产业工人小说的两种类型
三、五四产业工人小说的文学史意义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付建舟;;清末民初新小说广告的文学史意义[J];文学评论;2012年06期
2 陶恒;;网络小说类型化与预设[J];智库时代;2019年47期
3 傅承洲;;清代才学小说是否构成一个小说类型[J];河北学刊;2017年06期
4 邱建丽;;试析葛红兵小说类型学的理论构建、运用与意义[J];雨花;2017年12期
5 李兴阳;;晚清小说类型理论的流变与意义[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6 陈萍;论清末民初的小说类型理论[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7 余珺宇;周焕柳;;轻小说:一种青少年阅读的文化潮流[J];北京青年研究;2017年02期
8 李榛涛;;重构理想的网络游戏新世界——网游小说类型研究[J];上海文化;2017年10期
9 陈平原;论鲁迅的小说类型研究[J];鲁迅研究月刊;1991年09期
10 李雅楠;;论网络小说类型划分的特色和误区[J];青年文学家;2016年1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李宗刚;新式教育与五四文学的发生[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2 张艳华;五四文学的语言选择与文体流变[D];山东大学;2007年
3 张文娟;五四文学中的女子问题叙事[D];吉林大学;2008年
4 王文参;五四新文学的民间文学资源[D];兰州大学;2006年
5 卢国华;五四新文学语境的一种解读[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慧娟;《论语》文学性研究[D];北方民族大学;2018年
2 刘芮琳;论五四文学作品对知识分子流浪行为的书写[D];华中师范大学;2019年
3 陈捷;科学精神与五四文学思想[D];扬州大学;2003年
4 杜晓丽;从《晨报副刊》看五四新文学[D];辽宁师范大学;2008年
5 车小伟;论张爱玲对“鲁迅五四文学传统”的回应[D];兰州大学;2011年
6 李月如;论新文化语境中的五四文学翻译[D];青岛大学;2004年
7 赵靖宏;网络同人小说及其社会文化心理论析[D];云南大学;2014年
8 吴绰;论胡适的平民文学观[D];辽宁大学;2016年
9 邓渝平;五四文学家日记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10 朱明建;论五四新文学的现代性[D];曲阜师范大学;2000年
本文编号:285694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28569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