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古代文学论文 >

论郭敬明小说中的城市书写

发布时间:2020-10-26 07:59
   郭敬明的创作一直以来都备受关注,也颇惹争议。传统的文学批评多指责其低劣的审美与肤浅的精神,而一众青年读者却对其趋之若鹜,甚至为之神魂颠倒。他的创作之所以能够引起年轻读者的共鸣,很大程度上在于其创作中对于城市的想象与城市经验的传达。向城而去,是中国社会发展的趋势,也是中国文化、文学不容回避的命题。由此观之,郭敬明的城市书写别具意义,他对于城市的理解代表了“80后”一代在遭遇现代化都市时某种心态与立场。因此,本文以城市书写为突破口,从意象、精神、审美等层面对郭敬明的创作进行观照,试图通过郭敬明的个案分析来对文学与城市的互动,文学如何表现正在兴起和不断变化的城市等问题做出思考。全文除绪论与结语之外,分为以下四个部分:论文第一章主要探讨郭敬明小说中城市意象的营造,着重从城市的物质形态入手,考察小说中经常出现的城市景观和意象,如摩天大楼、弄堂以及各种品牌等消费符号,并挖掘文本中城市景观和意象背后的历史、文化内涵。第二章主要以城市人形象为基础探讨城市与人之间的精神联系。“孩子”是郭敬明笔下的城市人的总体特征,而他们的精神状态即是现代城市精神的核心。第三章主要研究城市与审美。本章将重点讨论郭敬明城市书写的美学特征以及这种美学特征在文本中是如何显现的。第四章着重分析郭敬明小说是如何产生以及它的意义和价值,在此基础上探讨城市书写的未来发展方向。
【学位单位】:河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5
【中图分类】:I207.42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城市意象
    1.1 空间、景观和城市
        1.1.1 摩天大楼、离地美学与现代性
        1.1.2 里弄与地方性空间
    1.2 符号化、身体消费与城市
第二章 城市人物
    2.1 “孩子”:城市突围的失败
    2.2 城市之殇:生存、死亡、生命力的压抑
    2.3 精神之困:空间变换、分裂与超负荷、虚无主义
第三章 城市审美
    3.1 华丽感、光韵和虚假幻像
    3.2 感伤、抒情传统还是浪漫主义
    3.3 视觉化:画面、场景和人物
第四章 创作动机、价值及意义
    4.1 苦闷、迷茫、认同的重量
    4.2 消费、现代性、美学辩证法
    4.3 青春、城市、书写如何成为可能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晓东;;郭敬明:认同,谢谢!不认同,没关系![J];职场;2011年05期

2 贾思敏;;我的生活很硬质——专访郭敬明[J];IT经理世界;2010年02期

3 梁岚;;“郭敬明团队”运营模式浅析[J];现代商业;2017年19期

4 陈海燕;;郭敬明:一场事关“文化”的商业修行[J];商业观察;2016年01期

5 霍艳;;长不大的孩子和他的欲望 郭敬明解析(上)[J];上海文化;2015年01期

6 张鋆;;准确定位与积极营销——对出版人郭敬明的研究[J];青年记者;2015年23期

7 龚佳涵;;浅读郭敬明作品风格[J];好家长;2016年52期

8 四叶重楼;;他们是先抵达梦想的那个人[J];文苑;2016年11期

9 闫晗;;谁的成长没有过徒劳无功[J];创新作文(初中版);2016年12期

10 朱利安;;郭敬明 我不是“二代”我只能靠自己[J];意林文汇;2016年2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曹巧兰;城市审美形象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2 陈晓兰;文学中的巴黎与上海:以左拉、茅盾为例[D];复旦大学;2003年

3 韩绪;用民主设计塑造城市精神[D];中国美术学院;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扬;论郭敬明小说中的城市书写[D];河南师范大学;2015年

2 邱桂梅;性别视野下的“郭敬明现象”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7年

3 王笛;消费文化和粉丝经济影响下的“英雄神话”——郭敬明流行现象个案研究[D];南京大学;2014年

4 刘静;论消费语境下的郭敬明现象[D];山东师范大学;2015年

5 李双;“郭敬明写作”的文化透视[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6 陈婷;郭敬明现象的出版传播学解读[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7 徐杨;“小时代”中的“小情伤”[D];河北师范大学;2016年

8 王拓;大众文化语境下的“郭敬明现象”分析[D];东北师范大学;2015年

9 吕奋进;红色旅游与革命老区城市形象传播[D];武汉大学;2017年

10 亓晓红;1980年代以来文学中的南京形象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7年



本文编号:285673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285673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478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