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京师文人结社研究
发布时间:2020-10-28 17:40
有清一代文人结社蔚然成风,京师是北方地带文人结社的活跃区域之一,其社事活动极大的丰富和扩充了清代整体文人结社的内容。京师作为首善之区辐辏四方,集政治、经济、文化大权于一身,吸引天下有志文人纷至沓来,形成了空前的结社热潮。本论文是针对京师范围内文人结社进行整理所做出的专题研究,全文共分为上编和下编两个部分,力求将上编的论述与下编考证密切结合,从而研究出京师地区文人结社的整体特色。上编主要以论述为主,从不同的方面来对京师地区的文人结社进行剖析研究。论述内容一共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首先以时代大背景为主线,通过对清代京师地区的地理位置、政治背景、经济水平、文化政策等多方面因素分析,归纳出促成京师之地文人结社发生的客观条件。第二部分主要是从时间角度出发,梳理出清初、清中叶、清末等三个不同阶段中京师文人结社的发展历程,分别探讨了结社的发展、高潮、尾声等环节。第三部分针对京师文人结社这一主体进行分类,逐一对诗社、词社、文社、曲剧社等四个部分的内容探讨分析,从中分别整理出不同类型文人结社的发展特色及其性质。第四部分将重点放在结社自身特点的研究上,包括结社成员内部组成的特点、结社规模形式的大小以及结社不同渊源等角度。第五部分选取了四个典型结社代表来对京师结社进行个案研究,在整个清代京师地区文人结社中,特别选择了秋红吟社来作为京师女性文人结社的代表,从中探析京师闺秀文人们的结社特点;另选取京师外城宣南地区的宣南诗社这一最大规模的文人结社来一窥士大夫的雅集风采;以及开拓词风新境界的咫村词社结社来探求清末结社生发出的全新特点。论文的最后一部分将重点放在分析京师结社的影响,包括京师结社与其他区域结社之间的关系,京师结社在清代结社史上的地位与意义,以及结社对有清以代文学流派生成、文学思潮流行的影响。下编为《清代京师文人结社社考》,主要是对清代京师地区的文人结社进行全面综合的考订,以时间为顺序,从顺治元年(1644)年清军入关定鼎北京开始,一直到宣统三年(1912)年宣统帝下诏退位,期间共计268年的时间内,铺展罗列出清代京师可考证的文人结社一共七十七个左右。论文后皆为附录包括《清代京师文人结社诗词集叙录》和《清代京师文人结社年表》两部分。
【学位单位】:上海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I206.2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 选题意义
二 研究综述
(一)研究现状
(二)研究方法
三 相关问题说明
(一)时间段限
(二)录入标准
上编 清代京师文人结社述论
第一章 清代京师文人结社的背景
第一节 京师地理位置
一 特殊地理位置
二 满汉分城而居
三 城市地理格局
第二节 经济发展水平
一 稳定税收恢复生产
二 漕粮运输至京
三 商品经济繁荣
第三节 政治政策背景
一 高度中央集权
二 直隶行政体制
三 文字狱案频发
四 科举制度
第四节 文化思想水平
一 满语骑射
二 经筵讲学
第二章 清代京师文人结社的发展历程
第一节 顺治-雍正年间
第二节 乾隆-嘉庆年间
第三节 道光-宣统年间
第四节 小结
第三章 清代京师文人结社的分类
第一节 诗社
一 诗社用名
二 京师诗社渊源
三 活动特点
四 诗钟社
第二节 词社
一 词社的发展状况
二 词社的特点
三 词社的进步性
四 小结
第三节 文社
一 文社产生的基础
二 科举性质文社
三 家族性质文社
四 近代爱国性质文社
五 小结
第四节 曲社
一 曲折中发展
二 戏曲结社
三 子弟书社
四 小结
第四章 京师文人结社的特点
第一节 结社成员
一 来京应试人员
二 在京为官人员
三 救国知识分子
第二节 结社规模
一 结社时间
二 结社人数
第三节 结社目的
一 京官遣兴
二 提携后辈
三 抒发心志
第四节 少数民族结社
一 蒙古族文人结社
二 满族文人结社
三 壮族、回族文人结社
第五节 小结
第五章 清代京师文人结社个案研究
第一节 京师女性文人结社:秋红吟社
一 秋红吟社成员考
二 秋红吟社活动考
三 满汉文化交融与女性意识觉醒
第二节 京师最大的文人结社:宣南诗社
一 宣南诗社成立以及其社员
二 宣南诗社的活动内容
三 宣南诗社的本质
第三节 探索新词风的词社:咫村词社
一 词社的成立和成员
二 词社的社集活动及创作风格
三 词社的存在价值
四 小结
第六章 清代京师文人结社的影响
第一节 对清代政治生活的影响
一 广纳贤士为朝所用
二 致力于科考培养官职人员
三 促进了满汉民族的大融合
四 爱国救民之实举
第二节 对清代文学思潮的影响
一 崇儒尊孔
二 浙常之风
三 经世致用
四 国学思潮
第三节 在整个清代文人结社中的地位
一 京师结社与地方结社互动互助
二 带动清代其他区域文人结社
三 丰富清代文人结社的内容
下编 清代京师文人结社考略
一 顺治、康熙年间(1644-1722)
二 乾隆年间(1736-1795)
三 嘉庆年间(1796-1820)
四 道光年间(1820-1851)
五 咸丰、同治年间(1851-1875)
六 光绪年间(1875-1909)
七 宣统年间(1909-1912)
参考文献
附录
清代京师文人结社年表
清代京师文人结社诗集、词集叙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本文编号:2860396
【学位单位】:上海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I206.2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 选题意义
二 研究综述
(一)研究现状
(二)研究方法
三 相关问题说明
(一)时间段限
(二)录入标准
上编 清代京师文人结社述论
第一章 清代京师文人结社的背景
第一节 京师地理位置
一 特殊地理位置
二 满汉分城而居
三 城市地理格局
第二节 经济发展水平
一 稳定税收恢复生产
二 漕粮运输至京
三 商品经济繁荣
第三节 政治政策背景
一 高度中央集权
二 直隶行政体制
三 文字狱案频发
四 科举制度
第四节 文化思想水平
一 满语骑射
二 经筵讲学
第二章 清代京师文人结社的发展历程
第一节 顺治-雍正年间
第二节 乾隆-嘉庆年间
第三节 道光-宣统年间
第四节 小结
第三章 清代京师文人结社的分类
第一节 诗社
一 诗社用名
二 京师诗社渊源
三 活动特点
四 诗钟社
第二节 词社
一 词社的发展状况
二 词社的特点
三 词社的进步性
四 小结
第三节 文社
一 文社产生的基础
二 科举性质文社
三 家族性质文社
四 近代爱国性质文社
五 小结
第四节 曲社
一 曲折中发展
二 戏曲结社
三 子弟书社
四 小结
第四章 京师文人结社的特点
第一节 结社成员
一 来京应试人员
二 在京为官人员
三 救国知识分子
第二节 结社规模
一 结社时间
二 结社人数
第三节 结社目的
一 京官遣兴
二 提携后辈
三 抒发心志
第四节 少数民族结社
一 蒙古族文人结社
二 满族文人结社
三 壮族、回族文人结社
第五节 小结
第五章 清代京师文人结社个案研究
第一节 京师女性文人结社:秋红吟社
一 秋红吟社成员考
二 秋红吟社活动考
三 满汉文化交融与女性意识觉醒
第二节 京师最大的文人结社:宣南诗社
一 宣南诗社成立以及其社员
二 宣南诗社的活动内容
三 宣南诗社的本质
第三节 探索新词风的词社:咫村词社
一 词社的成立和成员
二 词社的社集活动及创作风格
三 词社的存在价值
四 小结
第六章 清代京师文人结社的影响
第一节 对清代政治生活的影响
一 广纳贤士为朝所用
二 致力于科考培养官职人员
三 促进了满汉民族的大融合
四 爱国救民之实举
第二节 对清代文学思潮的影响
一 崇儒尊孔
二 浙常之风
三 经世致用
四 国学思潮
第三节 在整个清代文人结社中的地位
一 京师结社与地方结社互动互助
二 带动清代其他区域文人结社
三 丰富清代文人结社的内容
下编 清代京师文人结社考略
一 顺治、康熙年间(1644-1722)
二 乾隆年间(1736-1795)
三 嘉庆年间(1796-1820)
四 道光年间(1820-1851)
五 咸丰、同治年间(1851-1875)
六 光绪年间(1875-1909)
七 宣统年间(1909-1912)
参考文献
附录
清代京师文人结社年表
清代京师文人结社诗集、词集叙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本文编号:286039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28603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