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古代文学论文 >

乡野的回望与中国审美现代性的建构——《歌谣与中国文学的审美革新》评介

发布时间:2020-10-28 18:39
   正文学作为特殊的审美意识形态形式,既是对于社会生活关系的微妙刻写与转换,同时也从基础的层面融入社会生活的转型与变迁。西方马克思主义美学视域中的一个隐而不显的事实是,审美和艺术能够成为未来生活的某种预演,甚至可以说,审美革命先于社会变革。从现象上看,这种革命往往由特定的艺术运动或事件引发,但它更基于隐匿其中的情感结构与审美经验。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利英;;“救亡”语境对审美现代性的湮没——老舍《断魂枪》的现代性思考[J];语文学刊;2015年19期

2 叶亚男;;超越传统与现代的“咏叹”——论《秦腔》的“碎片化”叙述[J];北方文学;2017年03期

3 顾怡;论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的审美现代性[J];当代文坛;2002年05期

4 徐乐;;张爱玲小说中的审美现代性[J];牡丹;2016年02期

5 张克;;“文化与民族的合一”——鲁迅的审美现代性问题[J];湖南第一师范学报;2008年01期

6 盛丹;;审美现代性与中国经验——《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专题讨论会综述[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7 赖博熙;;五四散文的审美现代性救赎[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8 崔勇;;中国现代文学语境下审美现代性的伦理学症候[J];思想战线;2008年05期

9 刘敏;;从阐扬幽韵到独抒性灵——明清散文的审美现代性[J];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10 张振强;王亚红;;浅析审美现代性与二十世纪中国文学[J];青年文学家;2014年30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董燕;林语堂文化追求的审美现代性倾向[D];山东大学;2005年

2 闫寒英;性别视域下的中国本土职场小说批评[D];武汉大学;2011年

3 宋宝珍;论中国话剧的审美现代性[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3年

4 李火秀;审美现代性视阈中的中国现代自由主义文学[D];浙江大学;2010年

5 谢雪花;困顿与寻找[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6 赖博熙;审美现代性视域下周作人文学思想研究[D];辽宁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童娟;梁实秋文学思想的现代性[D];扬州大学;2012年

2 刘旭;五四散文的现代性开拓[D];辽宁大学;2012年

3 许婷;贾平凹90年代以来小说创作的现代性诉求[D];扬州大学;2011年

4 陈华;“20世纪最后一个浪漫派”——论沈从文的审美现代性思想[D];温州大学;2010年

5 史盼盼;杂糅的现代性—孙瑜左翼电影作品论析(1932-1934)[D];浙江工业大学;2015年

6 钟红娟;审美与启蒙[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7 杜军;论王国维文艺思想的现代性[D];青岛大学;2004年

8 李阳;现代性视域下的当代农村书写—关仁山“中国农民命运三部曲”论[D];河北大学;2015年

9 冯晓燕;汪曾祺小说的诗学特征[D];兰州大学;2008年

10 张振强;试论先锋小说的审美现代性追求[D];南昌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86045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286045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2c1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