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古代文学论文 >

鸿沟与弥合:论《红楼梦》中的袭人书写与品评策略

发布时间:2020-11-01 20:14
   由于《红楼梦》特定的表达意图,曹雪芹在袭人身上花费的笔墨并不少,但在作品传播过程中,评论家们对袭人呈现出褒贬明晰的二元对立性。如何看待《红楼梦》中袭人形象的书写,不仅关系着对袭人这个具体人物的看法,更关系到对《红楼梦》文本的阐释与研究,宏观把握这一研究对象,在品评中实现鸿沟的弥合方是策略。
【文章目录】:
一、对立:接受史视野中的袭人形象
二、痴、贤:《红楼梦》中袭人的写作与时代阐释
    (一)《红楼梦》中袭人的写作与脂评举隅
    (二)袭人身份、行为与曹雪芹的身份、习俗
三、差异:《红楼梦》传播中袭人形象的变异与原因
四、映照:从袭人的对照面晴雯说起
五、弥合:《红楼梦》中袭人赏析策略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叶朗;;“有情之天下”就在此岸——从美学眼光看《红楼梦》[J];曹雪芹研究;2019年02期

2 林培顺;;耐人寻味的《红楼梦》[J];就业与保障;2017年20期

3 胡德平;;文史交响共生的《红楼梦》[J];曹雪芹研究;2018年03期

4 ;《红楼梦学刊》2018年总目录[J];红楼梦学刊;2018年06期

5 桐隐;;“谭凤嬛·红楼梦主题画展”在维也纳成功开幕[J];红楼梦学刊;2017年01期

6 卜佳乐;;《红楼梦》的语言特色赏析[J];文学教育(下);2017年01期

7 邵建阳;;清末民初《红楼梦》作者问题探究[J];红楼梦学刊;2017年02期

8 吴婧;;隐喻视域下解读《红楼梦》[J];语文建设;2017年12期

9 涂武生;;小说美学的创新性解析——《〈红楼梦〉小说美学》点赞[J];美与时代(下);2017年03期

10 徐淑延;;小说《红楼梦》中的休闲活动研究[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7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陶小红;张爱玲小说与《红楼梦》[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0年

2 陈骁;清代《红楼梦》的图像世界[D];中国美术学院;2012年

3 沈杏轩;基于隐喻视角的《红楼梦》语言艺术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2年

4 王玲玲;《红楼梦》休闲思想研究[D];浙江大学;2013年

5 张夏;《红楼梦》词汇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6 吴松林;《红楼梦》的满族习俗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7 计文君;《红楼梦》小说艺术现当代继承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2年

8 高雁;《红楼梦》图文关系的审美嬗变[D];辽宁大学;2017年

9 饶道庆;《红楼梦》影视改编与传播[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9年

10 李丽;英语世界的《红楼梦》研究[D];北京外国语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爽;李辰冬与《红楼梦》[D];集美大学;2016年

2 陆阳艳;《红楼梦》启蒙思想研究[D];青海师范大学;2011年

3 樊恬静;《红楼梦》意象叙事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4 李娟;《红楼梦》的“情”“色”世界与“乱伦禁忌”[D];南昌大学;2009年

5 陈敏子;论《红楼梦》对才子佳人小说的借鉴与超越[D];中南民族大学;2009年

6 王丽姿;端木蕻良与《红楼梦》[D];西南大学;2011年

7 何炳燕;论《红楼梦》的死亡叙事[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8 王倩;论《红楼梦》的女性观[D];延边大学;2007年

9 贾峰;《红楼梦》服饰话语研究[D];南京大学;2014年

10 李荣华;茅盾与《红楼梦》[D];集美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86603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286603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21f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