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古代文学论文 >

明代建安文学批评研究

发布时间:2020-11-02 03:28
   建安文学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历来受到较多文人学者的关注。有明一代,学者评家对建安文学的关注度明显提高,对其的批评进入繁荣期,并持续保持稳定。此时的批评内容极具时代特色,具有研究价值。此时的建安文学批评可分为四个时期:第一个时期为洪武至成化时期,此时为建安文学批评的“复兴期”,且文学批评受程朱理学的影响较大,故学者对建安文学的批评是在此种氛围下进行的,虽然批评史料不多,但很有特色。他们注重对建安文学所抒发的“止乎礼义”的性情的揭示,并推崇诗歌中蕴含的社会功用,倡导“经世致用”的诗歌创作观及功能观。第二个时期则是弘治至嘉靖中叶这一段时期,本人将此时的建安文学批评称之为“发展期”。“前七子”虽对明代前期的某些观点有所继承,如对诗歌功能的重视,但是也出现了新的变化。此时复古思潮大兴于文坛,“前七子”及同调将建安文学视为师古的亚典范,肯定其在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阐明建安文学的风雅渊源流变,并出现了较多品鉴高下的观点。第三个时期则是嘉靖中期到万历中期,此时的建安文学批评进入“兴盛期”。建安文学批评愈来愈细致,并且愈来愈趋于完善。学者评家对建安文学的批评则饱含品鉴意识和辨体意识。谢榛注重从声律、字法、句法的角度对建安文学进行批评。王世贞注重品第高下和探本溯流。胡应麟、屠隆则将建安文学置于文学史的洪流中进行考察,且不论是辨明体制、评骘个案方面,还是追溯源流、探讨影响方面,亦或是比较批评、品第高下方面,胡应麟都可谓是集大成者与总结者。第四个时期则是万历中叶至明末,该时期的建安文学批评处于“新变期”和“回归期”。“新变”表现在钟惺、谭元春深入诗作情境,揭露创作主体的情感;提出“建安之病”,并对建安文人中的曹丕、王粲给予肯定,相反,对曹植、刘桢则表示否定。“回归”之处表现在许学夷批评建安文学,体现出浓厚的诗史观、辨体观、品第观,将汉、魏诗歌进行比较,以突出建安文学的特点;冯复京则主要集中于对“三曹”、“建安七子”的批评上。
【学位单位】:湖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5
【中图分类】:I206.2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由
    (二)研究对象与意义
    (三)研究概况
        1 有关研究专著
        2 有关博士论文
        3 有关硕士论文
        4 有关单篇论文
一、洪武至成化时期:建安文学批评的复兴
    (一)将建安文学置于“风雅正变”的文学史中进行考察
    (二)“诗发乎情”与“止乎礼义”的辩证统一
    (三)探溯源流,突出承继关系
    (四)以辨体为主:吴讷《文章辨体》对建安文学的著录与批评
二、弘治至嘉靖中期:建安文学批评的发展
    (一)评介地位,论述风格
    (二)探源溯流,评品高下
    (三)论述建安诗歌的功能
    (四)阐发诗旨:徐献忠《乐府原》对建安诗歌的著录与批评
三、嘉靖中期至万历中期:建安文学批评的兴盛
    (一)对建安文学形式的批评
        1 对用韵、声律的批评
        2 对字法、句法的批评
    (二)以“史”的眼光考察建安文学的风格特征
    (三)追源溯流,探讨影响
        1 谢榛对建安文学影响的重视
        2 王世贞对建安文学创作渊源的探讨
        3 胡应麟探本溯源与探讨影响的并重
    (四)辨明体制,评骘个案
        1 对建安四言诗的批评
        2 对建安乐府诗的批评
    (五)比较批评,品第高下
    (六)追求诗歌“情”与“理”的谐合
    (七)选本对建安诗歌的著录与批评
        1 溯诗家之渊源流变:冯维讷《古诗纪》对建安诗歌的著录与批评
        2 理论与实践的分离:李攀龙《古今诗删》对建安文学的著录与批评
        3 以体类分:张之象《古诗类苑》对建安诗歌的著录与批评
        4 以“正音”为主:浦南金《诗学正宗》对建安诗歌的著录与批评
        5 辨体制,明正变:徐师曾《文体明辨》对建安诗歌的著录与批评
四、万历中期至明末:建安文学批评的新变与回归
    (一)《古诗归》对建安诗歌的著录与批评
        1 多选“三曹”诗作,偏重乐府:《古诗归》对建安诗歌的著录概况
        2 深入诗作情境,强调诗之“情”与“厚”
        3 对“三曹”文学的批评
        4 注重阅读体验,阐发事理
    (二)《古诗镜》对建安诗歌的著录与批评
        1 《古诗镜》对建安诗歌的著录概况
        2 “建安之病”的提出
        3 对曹植的褒贬参半
        4 对曹丕、王粲的激赏
        5 阐发诗歌的内蕴情感
    (三)许学夷对建安文学的批评
        1 探寻源流
        2 比较批评
        3 品第高下
        4 重视才情
    (四)冯复京对建安文学的批评
        1 对“三曹”文学的批评
        2 对“建安七子”文学的批评
    (五)其他人对建安文学的批评
    (六)选本对建安诗歌的著录与批评
        1 曹学佺《石仓历代诗选》对建安诗歌的著录情况
        2 臧懋循《诗所》对建安诗歌的著录情况
        3 唐汝谔《古诗解》对建安诗歌的著录与批评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邓新华;;论“摘句”的诗性阐释方式[J];江汉论坛;2007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孙文秀;曹学佺文学活动与文艺思想研究[D];北京大学;2011年

2 杨贵环;曹植文学的批评史略[D];扬州大学;2010年

3 解国旺;明代古诗选本研究[D];河南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孙佩;《古诗归》选诗与评点研究[D];河南大学;2014年

2 韩忠艳;《诗镜总论》研究[D];上海大学;2013年

3 高彪;陆时雍诗学理论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2年

4 吴文娟;明诗话中的汉魏晋诗歌批评[D];郑州大学;2011年

5 孙娟;曹植诗歌接受史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6 郭婷婷;陆时雍《诗镜总论》研究[D];山西大学;2009年

7 杨娟;从曹植接受史中考察历代对曹植赋的接受情况[D];中国海洋大学;2008年

8 孙青玥;谢榛诗学理论批评研究[D];南昌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86650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286650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0ba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