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古代文学论文 >

德语世界鲁迅形象建构中的“变”与“不变”

发布时间:2020-11-02 06:29
   正自20世纪二三十年代进入德语世界以来,经由译介、研究、改编、纪念会、展览会等学术和文化活动,鲁迅在德语地区的汉学界和知识界中均产生了较大影响。鲁迅是五四以来受到西方文化影响的中国知识分子,又是真正进入西方研究视野的现代作家典型,同时还是实际参与中西文化对话的译者、作者和活动家,复杂经历和多种角色让他获得了德语研究者的极大关注,又因其生平和作品多角度、多层次的阐释空间,德语汉学界和读书界逐渐生成了内涵丰富的鲁迅形象。鲁迅是如何进入到德语认知体系中的?鲁迅形象及其解读角度、建构方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卓光平;;价值体认与文化认同:回族学者的鲁迅阐释[J];名作欣赏;2019年35期

2 刘东方;;“文学家鲁迅”研究的三个维度[J];鲁迅研究月刊;2016年11期

3 李伯勇;;漫长的鲁迅时代——抵达“真实的鲁迅”之境[J];创作评谭;2017年02期

4 徐纪阳;;《鲁迅与俄国》:走近鲁迅的新门口[J];博览群书;2017年05期

5 续小强;;延安文艺空间中的鲁迅形象建构[J];齐鲁学刊;2017年04期

6 钱理群;;我为何、如何研究鲁迅——2017年5月29日在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鲁迅与当代中国"学术论坛上的讲话[J];文艺争鸣;2017年10期

7 贺桂梅;;作为原理的鲁迅[J];文艺争鸣;2017年10期

8 杨姿;;接近鲁迅的巴比伦塔——新时期以来鲁迅研究争论的反思[J];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04期

9 吴翔宇;;动态文化结构中“鲁迅形象”的建构与反思[J];鲁迅研究月刊;2015年09期

10 江枫;;2014年出版的鲁迅相关作品及研究专著编目[J];上海鲁迅研究;2015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蔡洞峰;契合与传承:胡风对“鲁迅传统”的阐释[D];苏州大学;2017年

2 孙海军;鲁迅早期思想的“主观主义”倾向与晚清学术思潮[D];苏州大学;2013年

3 李敏;鲁迅的语言思想及其实践[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4 刘少勤;盗火者的足迹与心迹——论鲁迅与翻译[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5 孙淑芳;鲁迅小说与戏剧[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6 代廷杰;探索“探索者”[D];山东大学;2011年

7 牟利锋;文化突围与文类重构[D];北京大学;2013年

8 朱其;鲁迅艺术思想中的灵魂意识及其现代性[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9年

9 金明姬;孤独者的世界[D];华东师范大学;2000年

10 龙永干;生命的筹划与怅惘[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任海峰;延安时期鲁迅现象研究[D];延安大学;2010年

2 崔峰;鲁迅翻译初探[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6年

3 李红玲;鲁迅形象的演变[D];青岛大学;2006年

4 王叔君;抗日战争时期国统区“鲁迅形象”塑造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5年

5 陈灵;鲁迅形象的重构[D];兰州大学;2013年

6 雅妮(YANI SINLAPAKHONG);泰国知识者对鲁迅形象的评价[D];中国海洋大学;2012年

7 咸泽峰;网络文化中鲁迅形象的重构[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8 陆飞杉;网络时代对鲁迅形象的重塑[D];广西民族大学;2012年

9 朱君青;周扬与中国“鲁迅传统”[D];苏州大学;2012年

10 田朋朋;1991-2001:“鲁迅传统”的嬗变[D];苏州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86669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286669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777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