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古代文学论文 >

元杂剧中的功能性角色研究

发布时间:2020-11-05 10:16
   本文主要从叙事学的角度入手,对剧作中的功能性角色进行研究,侧重探讨功能性角色在叙事方面所发挥的作用。第一章探讨功能性角色的概念及其分类。所谓功能性角色,指那些次要的、为了叙事而出现的人物。他们的个性特征并不是剧作者和观众所关注的重点,其形象也往往是模糊而刻板的,不能算是一个完整的人,只能算是剧本中的某种功能因素。因其身份和所发挥的功能作用不同,分为三类:功能性小人物、功能性神灵以及功能性官吏。第二章探讨功能性角色在叙事方面所共有的作用,主要是叙述关目和推动情节,由于每种角色的身份特点不同,因此其发挥的作用也略有差异。在叙述关目方面,功能性小人物主要起复述或者转述作用,使人物和事件在流转中得到不同方位的关注,也让观剧者获取多角度认知和情感体验;功能性神灵以全知全能视角对剧中人物事件展开叙述和评判展;功能性官吏是事件的相关者,可以补充事件和衬托主要人物形象。在推动情节方面,功能性小人物是在剧情发展过程中不断制造波澜,使得剧情跌宕起伏;功能性神灵则往往出现在剧情“山穷水尽”之时,让走到绝境的故事绝处逢生;功能性官吏一般出现在剧作的第四折,让剧情迅速走向大结局,具有一锤定音之效果。第三章到第五章分别探讨每种功能性人物独有的作用。先看第三章功能性小人物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结构情节:一方面它可以连缀故事主脚,将戏曲中原本不相干的人不动声色地联系在一起,引发人物之间的矛盾,这一点以《汉宫秋》中的毛延寿最为典型;另一方面,在一些双线甚至是多线发展的故事中,小人物往往充当这些线索的串联者,使叙事条理清晰、脉络分明,以《儿女团圆》为代表。(二)插科打诨:科浑在杂剧中十分常见,且往往是通过小人物来实现的。店小二是其中典型,要么通过自嘲或者自相矛盾的话语,要么通过与他人的对话来调笑戏谑。这些小人物多是又净或丑来扮演,这与它们源自参军戏有关。(三)衬托主角:《汉宫秋》中,毛延寿的奸贪狡诈衬托昭君的清冷孤傲,他的卖国求荣衬托昭君的深明大义,他的种种行为都是围绕着王昭君而展开,让昭君的形象在不同的场景和语境下逐渐丰满,成为一个有血有肉、有大义有小爱的立体的人。第四章论述功能性鬼神的作用,分两个部分。(一)教化百姓:剧作家们推陈出新,利用民众对鬼神的信仰,通过说教教化和惩恶扬善的行为模式,来宣传孝道、忠义、善恶有报等理念。(二)增加审美:剧作者们常常有意识地利用鬼神因素,来制造陌生感,以增强观众的惊奇感,提高观众的审美感受。一方面,从剧情上来讲,鬼神因素的引入,可以使剧情化平为奇,达到出奇制胜、出人意料之奇效,这一点在历史剧中表现最为明显。另一方面,戏曲作为舞台上的活艺术,作家在创作时还应该考虑到实际的演出效果和观众的审美效应。第五章论述功能性官吏的作用,分两点。(一)解决矛盾:功能性官吏在解决矛盾冲突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他们通过化解才子佳人与封建家长、商人恶霸以及当事人内部的矛盾,使剧情实现团圆之趣。(二)增加意蕴:一方面,功能性官吏对爱情的看法以及对士子中举前后态度的冷暖变化体现出他以做官中举为一切取舍标准的官本位思想;另一方面,功能性官吏反映出作者在新旧文化之间左冲右突的犹疑态度,体现了其不彻底的反礼教心态。
【学位单位】:广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I207.3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文献综述
    第二节 研究目的和意义
第一章 功能性角色的界定与分类
    第一节 功能性角色的界定
    第二节 功能性角色的分类
第二章 共性:功能性角色的作用
    第一节 叙述关目
    第二节 推动剧情
第三章 个性:功能性小人物的作用
    第一节 结构剧情
    第二节 插科打诨
    第三节 衬托主角
第四章 个性:功能性神灵的作用
    第一节 教化百姓
    第二节 增加审美
第五章 个性:功能性官吏的作用
    第一节 解决矛盾
    第二节 表现意蕴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元峰;;论元杂剧科诨的艺术技巧[J];长沙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4期

2 丁雅琴;;浅谈元杂剧中无赖的类型形象探讨[J];戏剧之家;2018年33期

3 马双博;;以《柳毅传书》为例简论元杂剧中的市民意识[J];中国民族博览;2017年08期

4 刘玉香;;元杂剧的强弩之末——试论元杂剧第四折存在的普遍特征[J];文教资料;2007年25期

5 李双芹;;试论明代民间的元杂剧演出[J];文教资料;2010年08期

6 郭英;浅谈元杂剧善恶观的性质[J];语文学刊;1988年03期

7 杜瑶瑶;;元杂剧主题研究综论[J];前沿;2016年12期

8 张蕾;;元杂剧中所蕴含的茶文化研究[J];福建茶叶;2017年09期

9 段金龙;;元杂剧“黄金时代”论说——从董每戡《说元剧的“黄金时代”》说开去[J];福建艺术;2017年02期

10 姚晓芳;;近十五年元杂剧体制研究述评[J];戏剧之家;2016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郝青云;元杂剧曲文与其明传奇改写本的跨文化比较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5年

2 朱崇志;中国古代戏曲选本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3 甄飒飒;元杂剧美学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4 彭栓红;元杂剧中的民俗文化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12年

5 徐雪辉;元杂剧文化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9年

6 樊婧;《史记》在元代的传播接受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白冰莹;元杂剧员外形象研究[D];信阳师范学院;2019年

2 吴思灵;元杂剧中的功能性角色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9年

3 赵宜飞;元杂剧魂、梦现象的原型阐释[D];喀什大学;2019年

4 唐文敏;元杂剧武戏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8年

5 于琦;元杂剧中的商人形象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8年

6 姜沙沙;且做樵夫隐去来[D];西藏大学;2018年

7 曹玉;元杂剧叹词研究[D];湖北师范大学;2017年

8 张展;元杂剧真定戏剧圈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17年

9 张卫;元杂剧“唐宋文人”形象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17年

10 柴照亮;试论宋元杂剧对日本能乐的影响[D];延边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87149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287149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d4c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