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古代文学论文 >

论安史之乱后中唐雅乐的归复与实践

发布时间:2020-11-05 10:36
   雅乐作为华夏礼乐文化的重要载体,多方反映了社会观念和政治生活情况。唐初雅乐制定较为开通,既注重继承前代又着力修订、新制。玄宗时期胡乐雅乐同居庙堂之上,遭到中唐士人的诟病。在中唐士人诗赋作品反思安史之乱教训、重建盛世的探索中,能看出他们对雅乐有了更多的关注,他们有意越过玄宗时期雅乐,而从乐悬等华夏固有的音乐传统中进行复古继承,雅乐认识也由胡汉混杂的雅乐渐渐回归到传统雅乐的轨道上来。
【文章目录】:
一、唐人雅乐的演进、承变及式微
二、中唐士人对“胡盛雅衰”的批判与反思
三、中唐乐悬制度中乐器的选择与指认
四、结 语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闫盼盼;;唐代宫廷雅乐乐舞诗初探[J];语文学刊;2011年23期

2 张哲俊;;拟乐府的生成:从雅乐拟乐府到拟乐府[J];斯文;2018年02期

3 胡正刚;;我国古代雅乐的社会及养生价值浅识[J];中医药文化;2012年01期

4 徐利华;;宋代雅乐乐歌文体特征及其成因探析[J];中国韵文学刊;2016年01期

5 张锡坤;;西周雅乐的刚健风貌与刘勰的“风骨”——《文心雕龙·风骨》“刚健”之再溯源[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9年01期

6 李婷婷;;“杜夔传旧雅乐四曲”考[J];齐鲁学刊;2012年01期

7 王宁宁;雅乐舞发展探析[J];社会科学家;1993年01期

8 刘玉叶;;沈约《宋书·乐志》与梁代雅乐歌辞创制[J];殷都学刊;2018年03期

9 张石;;追踪雅乐[J];雪莲;2015年01期

10 李晓红;;南朝雅乐歌辞文体新变论析——以五帝歌为中心[J];文学遗产;2014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徐利华;宋代雅乐乐歌研究[D];南开大学;2012年

2 付林鹏;两周乐官的文化职能与文学活动[D];东北师范大学;2013年

3 孙光军;词曲宫调乐理探微[D];河北大学;2000年

4 杨名;唐代舞蹈诗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军艳;隋书雅乐歌辞析诂[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2 张丽涛;建安乐府文学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6年

3 刘飞;南北朝雅乐考证及其文学性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5年

4 宋佳陆;汉魏晋南北朝郊庙歌辞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3年

5 刘建锋;两汉“郑声”的阐释与接受[D];四川师范大学;2011年

6 商秀春;郑声新考[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7 范海浪;《燕歌行》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8 车颖;琴歌文体研究[D];河北大学;2008年

9 孙娜;唐代元日朝贺诗文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3年

10 郭小小;《文心雕龙·乐府》研究[D];西北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87151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287151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9bc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