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诗歌中气候知识研究
发布时间:2020-11-05 18:08
当前,随着异常气候如厄尔尼诺现象和极端气候甚至气候灾害的频现,人们对全球气候变化日益关注。中国自古以农立国,而农业受气候变化的影响非常大,所以我国气候学家对此也非常重视。研究历史气候对于如今的气候变化亦有很好的借鉴作用,在这些研究中,人们对于采用历史文献的方法日臻完善,而诗歌作为一种特殊的历史文献,其利用价值也应更多地被发现。故本文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结合唐宋诗歌资料,通过综合运用历史学、气候学、地理学等多学科交叉研究方法,来研究唐宋诗歌中的气候知识。论文主要包括以下四章:第一章主要研究了唐宋诗歌中的梅雨及其气候知识内涵。梅雨作为自古就存在的典型的气候现象,唐宋时期的诗人亦对此创作了大量诗作。这让我们不仅可以从中窥探唐宋时期的梅雨现象,也对我们深入了解古人对于梅雨的认知分析,特别是其关系到农业生产方面的内容有所裨益。第二章主要研究了唐宋诗歌中的物候知识。首先论述了节气与物候的联系,二十四节气是战国时代根据当时黄河流域的物候现象确定下来的。节气中的“清明”、“惊蛰”、“小满”、“芒种”等都直接反映了这些物候现象,所以唐宋诗人对此多有所着墨。古人在农事活动时,还创作了一些有关物候的诗,值得我们加以注意,其中田园诗人范成大就有很多此方面的诗作留下。草木抽青作为一种初春常见的物候现象在唐宋诗歌中亦多次出现,对于如今的气候预测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第三章主要研究了唐宋诗歌中的气候变迁知识。首先介绍了一下唐宋时期气候变迁的整体情况,然后列举了一些诗文资料配以史料加以证明。整理了在诗中涉及较多的物候证据来证明唐宋时期的气候变迁,包括对温度变化敏感的竹子、梅树和柑橘等,并且在这其中要排除人为保护措施的影响。第四章主要研究了唐宋诗歌中的气候灾害知识。气候灾害作为常见且危害较大的自然灾害,理应受到我们的重视。而在唐宋诗歌中就含有大量直接或间接的气候灾害描写,它们可以佐证甚至补充其他史料上的灾害内容。亦可通过对唐代杜甫白居易和宋代梅尧臣灾害诗的个案分析,比较他们的灾害思想。
【学位单位】: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I207.22
【部分图文】:
图1研宄技术路线图??3、可行性分析??(1)文献积累??搜集《全唐诗》、《全宋诗》以及重要诗人的诗集等资料;到国图、北图、??图、南图以及各大高校图书馆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己购买了大量相关书籍;查??了相关的数据库。??(2)技术条件??学院资料室的配备和相关老师的指导支持。??(三)本研宄的特色与创新之处??(1)利用诗歌作为唐宋时期的历史气候信息的主要代用资料,扩展历史气??研宄的资料来源。??(2)对唐宋时期人们对历史气候的认识进行了系统归纳。??(3)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结合唐宋诗歌资料,通过综合运用历史学、气??学、地理学等多学科交叉研宄方法,来研究唐宋诗歌中的气候知识。??
第一节梅雨的现代气候学知识??梅雨,是指在中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台湾、日本中南部以及韩国南部等地(见??图2),每年6、7月份都会出现持续天阴有雨的气候现象。由于正是江南梅子??的成熟期,故称其为“梅雨”。梅雨季里空气湿度大、气温高,衣物等容易发霉,??所以也有人把梅雨称为“霉雨”。梅雨产生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边缘的锋区(可??称梅雨锋),是极地气团和副热带气团相互作用的产物。梅雨雨带的位置和稳定??性,与副热带高压的位置(脊线一般稳定在北纬20°?25°之间)和强度密切??相关,还与西风带有无利于冷空气南下到长江流域的环流形势有关。每年6月初,??当大气环流的形势产生比较大的调整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线跳到北纬??20°以北,就开始入梅。当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线进一步北跳,越过北纬25°??时,梅雨期结束,这时长江流域进入伏旱期。形成梅雨锋暴雨的大气环流条件一??般包括:??1、
【参考文献】
本文编号:2872000
【学位单位】: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I207.22
【部分图文】:
图1研宄技术路线图??3、可行性分析??(1)文献积累??搜集《全唐诗》、《全宋诗》以及重要诗人的诗集等资料;到国图、北图、??图、南图以及各大高校图书馆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己购买了大量相关书籍;查??了相关的数据库。??(2)技术条件??学院资料室的配备和相关老师的指导支持。??(三)本研宄的特色与创新之处??(1)利用诗歌作为唐宋时期的历史气候信息的主要代用资料,扩展历史气??研宄的资料来源。??(2)对唐宋时期人们对历史气候的认识进行了系统归纳。??(3)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结合唐宋诗歌资料,通过综合运用历史学、气??学、地理学等多学科交叉研宄方法,来研究唐宋诗歌中的气候知识。??
第一节梅雨的现代气候学知识??梅雨,是指在中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台湾、日本中南部以及韩国南部等地(见??图2),每年6、7月份都会出现持续天阴有雨的气候现象。由于正是江南梅子??的成熟期,故称其为“梅雨”。梅雨季里空气湿度大、气温高,衣物等容易发霉,??所以也有人把梅雨称为“霉雨”。梅雨产生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边缘的锋区(可??称梅雨锋),是极地气团和副热带气团相互作用的产物。梅雨雨带的位置和稳定??性,与副热带高压的位置(脊线一般稳定在北纬20°?25°之间)和强度密切??相关,还与西风带有无利于冷空气南下到长江流域的环流形势有关。每年6月初,??当大气环流的形势产生比较大的调整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线跳到北纬??20°以北,就开始入梅。当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线进一步北跳,越过北纬25°??时,梅雨期结束,这时长江流域进入伏旱期。形成梅雨锋暴雨的大气环流条件一??般包括:??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爽;高俊芳;;从唐诗看扬州经济繁荣的气候环境[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5年02期
2 马亚玲;崔玉娟;方修琦;贾丹;袁存;;杜诗记载的唐代荆湘地区寒冬及其古气候意义[J];古地理学报;2015年01期
3 訾威;杜正乾;;近四十年来《田家五行》研究综述[J];农业考古;2014年06期
4 刘岳超;;宋元的荔枝种植与气候变迁[J];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4期
5 刘亚辰;王焕炯;戴君虎;李同昇;王红丽;陶泽兴;;物候学方法在历史气候变化重建中的应用[J];地理研究;2014年04期
6 王雪;;唐代农事诗研究综述[J];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14年02期
7 刘炳涛;满志敏;;中国历史气候研究述评[J];史学理论研究;2014年01期
8 许会娟;;唐代气候变迁的研究简述[J];兰台世界;2013年23期
9 曹瑞娟;;从宋诗看宋代生态环境[J];兰台世界;2013年09期
10 曾大兴;;气候(物候)的差异性与文学的地域性——以中国古典诗歌为例[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年03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阎嘉伊;《全唐诗》中的长安植物书写研究[D];西北大学;2015年
2 吴永红;论唐代气候的变化及其影响[D];福建师范大学;2012年
3 王宇飞;宋诗与宋代灾害探研[D];四川师范大学;2012年
4 付为强;宋人应对气候变化研究[D];河南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87200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28720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