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文学伦理学批评研究
发布时间:2020-11-06 05:48
当代中国的文学伦理学批评是聂珍钊先生于2004年首先提出来的,至今已有十余年,这期间,文学伦理学批评取得了相当大的成就,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与不足。本论文便立足于文学伦理学批评的发展现状,对其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梳理和阐释,以便大家从整体上把握文学伦理学批评。全文由五部分构成,第一部分是绪论,就论文的选题目的、选题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思路以及论文的创新点进行了分析和阐释,从多个方面论证了本研究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第一章对论文所涉及的基本概念进行了界定与区分,如伦理与道德、伦理学、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批评以及文学伦理学批评等等,为下文的具体分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第二章是本研究的重点阐释环节,对中国文学伦理学批评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本章从中西比较视阈对文学伦理学批评进行了横向研究。第一节对中西文学中的伦理观念进行了梳理,展示了中西方不同的伦理传统和创作观念,有助于中西伦理批评的对比研究。第二节开始部分对中国文学伦理学批评的核心理论进行了介绍。文学伦理学批评认为,文学是伦理的产物,教诲功能是文学的基本功能,而审美是为教诲功能服务的,是实现教诲功能的方法和途径。此外,文学伦理学批评建构了自己的批评术语,如伦理环境、伦理两难、伦理禁忌、伦理选择等,这些批评术语不仅完善了文学伦理学批评的理论体系,而且有利于批评主体更好地把握这种批评方法。然后,本研究对文学伦理学批评在中国生发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其原因包括:第一,文学伦理学批评是对国内文学领域中“伦理缺失”现象的反思;第二,是中国学者争取国际话语权的需要;第三,中国悠久的道德文化传统,为文学伦理学批评奠定了深厚的思想基础;第四,文学伦理学批评是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响应。第三节对美国两种典型的伦理批评范式进行了介绍,它们分别是以韦恩·布斯和玛莎·努斯鲍姆为代表的人文主义伦理批评以及以希利斯·米勒和亚当·桑查瑞·纽顿为代表的解构主义伦理批评。第四节与第五节在中国文学伦理学批评与西方伦理批评的认知基础上,对二者的异同点进行了分析和归纳,其相同点主要从伦理批评的跨学科性、注重文本分析、区分伦理与道德以及“善”与“美”的论争方面进行了分析;其不同点主要从思想基础、理论体系和批评路径方面进行了尝试性探索。第六节对中国文学伦理学批评的独特性进行了总结,即文学伦理学批评深受中国文化传统和社会环境的影响,更加注重文学的道德教诲功能;建构了较为完备的理论体系和批评术语;运用相应的批评术语对文文学文本进行分析和阐释,重视文本的伦理价值和教诲意义。彰显了当下中国学者建构中国文论话语体系的一种自觉和努力,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第三章举例分析了文学伦理学批评在应用中所出现的问题。文学伦理学批评还处于发展之中,难免有不足之处,其在批评实践中存在批评对象西方化的问题、乱贴标签的问题以及混淆批评概念的问题。面对这些问题,笔者进行了相应的反思和总结。从理论本身和批评主体两个层面对存在问题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从理论建构者、文学批评者和读者三个层面提出了意见和建议。结语部分纵观全文,对文学伦理学批评的成就、贡献以及潜在的问题进行了总结,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笔者相信文学伦理学批评会越来越完善,越来越富有活力。
【学位单位】:西华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I206.7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的目的及意义
二、文学伦理学批评的研究现状
(一)国内研究现状
(二)国外研究概况
三、论文的主要研究方法及思路
四、论文的创新点
本章小结
第一章 基本概念的界定
一、伦理与道德
二、伦理学
三、文学伦理学
四、批评
五、文学批评
六、文学伦理学批评
本章小结
第二章 中西比较视野中的中国文学伦理学批评
第一节 中西文学中的伦理思想
一、中国文学中的伦理思想
二、西方文学中的伦理思想
第二节 中国文学伦理学批评概述
第三节 西方伦理批评概述
一、西方的“伦理回归”
二、西方伦理批评的代表人物
第四节 中西伦理批评的共同点
一、具有跨学科性
二、注重文本分析
三、区分伦理与道德
四、“善”与“美”的论争
第五节 中西伦理批评的不同点
一、思想基础不同
二、理论体系不同
三、实践路径不同
第六节 文学伦理学批评的本土话语建构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中国文学伦理学批评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及反思
第一节 文学伦理学批评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一、批评对象西方化
二、存在贴标签式的批评
三、文学伦理学批评与道德批评的混用
四、文学伦理学视阈与文学伦理学批评视阈的问题
第二节 问题的反思
一、理论建构者
二、文学批评者
三、读者
本章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 文学伦理学批评视阈中的《雷雨》
附录二 文学伦理学批评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立项情况
附录三 文学伦理学批评的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立项情况
附录四 历届文学伦理学批评国际学术研讨会情况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科研情况
在学期间主要获奖情况
【参考文献】
本文编号:2872735
【学位单位】:西华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I206.7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的目的及意义
二、文学伦理学批评的研究现状
(一)国内研究现状
(二)国外研究概况
三、论文的主要研究方法及思路
四、论文的创新点
本章小结
第一章 基本概念的界定
一、伦理与道德
二、伦理学
三、文学伦理学
四、批评
五、文学批评
六、文学伦理学批评
本章小结
第二章 中西比较视野中的中国文学伦理学批评
第一节 中西文学中的伦理思想
一、中国文学中的伦理思想
二、西方文学中的伦理思想
第二节 中国文学伦理学批评概述
第三节 西方伦理批评概述
一、西方的“伦理回归”
二、西方伦理批评的代表人物
第四节 中西伦理批评的共同点
一、具有跨学科性
二、注重文本分析
三、区分伦理与道德
四、“善”与“美”的论争
第五节 中西伦理批评的不同点
一、思想基础不同
二、理论体系不同
三、实践路径不同
第六节 文学伦理学批评的本土话语建构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中国文学伦理学批评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及反思
第一节 文学伦理学批评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一、批评对象西方化
二、存在贴标签式的批评
三、文学伦理学批评与道德批评的混用
四、文学伦理学视阈与文学伦理学批评视阈的问题
第二节 问题的反思
一、理论建构者
二、文学批评者
三、读者
本章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 文学伦理学批评视阈中的《雷雨》
附录二 文学伦理学批评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立项情况
附录三 文学伦理学批评的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立项情况
附录四 历届文学伦理学批评国际学术研讨会情况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科研情况
在学期间主要获奖情况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聂珍钊;;文学伦理学批评:人性概念的阐释与考辨[J];外国文学研究;2015年06期
2 王宁;;阐释的有效性和文学批评伦理学[J];求是学刊;2015年05期
3 杨和平;熊元义;;文学伦理学批评与当代文学的道德批判[J];外国文学研究;2015年02期
4 聂珍钊;;文学伦理学批评:论文学的基本功能与核心价值[J];外国文学研究;2014年04期
5 刘建军;;文学伦理学批评:中国特色的学术话语构建[J];外国文学研究;2014年04期
6 王立新;;作为一种文化诗学的文学伦理学批评[J];外国文学研究;2014年04期
7 赖大仁;;文学批评价值观念问题探析[J];求是学刊;2014年01期
8 伍茂国;;伦理转向语境中的叙事伦理[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1期
9 朱振武;朱晓亚;;中国文学伦理学批评的发生与垦拓[J];当代外国文学;2013年02期
10 邹建军;;文学伦理学批评与审美批评[J];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2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杨革新;美国伦理批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2 谢有顺;中国小说叙事伦理的现代转向[D];复旦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余双梅;论希利斯·米勒的解构主义阅读观[D];山东师范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87273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28727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