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古代文学论文 >

晚明文人狂者精神的文学价值

发布时间:2020-11-06 06:36
   本文依托于晚明时期(1573-1644)的社会大背景,以晚明文人狂者精神的文学价值为观照对象,首先探索晚明时期狂者精神达到巅峰的多方面深层次原因,然后选取该时期具有代表性的文人及流派进行逐一研究,挖掘其狂者精神的独特表现,力图把握其整体风貌,最后剖析狂者精神的实质,对其文学层面的影响和价值进行探究。晚明是一个较为宽泛的时代概念,学术界对其年限界定见仁见智,本论文采用的是学术界现阶段占据主流的一种观点,即以1573年到1644年间的时间跨度为主体,但由于人物及流派的年代归属较为复杂,很难进行精确的划分,因此这里提到的晚明时期向前可追溯及嘉靖甚至弘治年间,向后亦可延伸覆盖顺治年间。在这段充满矛盾的时间节点里,狂者精神达到了一次巅峰。狂者精神不仅仅是文人墨客与生俱来的一种独特的人格气质,更是其自觉打破禁锢的不断探索尝试,同时也表现在文人的创作思想和创作风格中,另外,文人在文本分析中对“狂”的推崇等关于狂者精神的内涵和外延也不容小觑,这些都是本文的研究对象。论文主体分为三个部分:一.狂者精神的历史演变与逻辑推进;二.晚明狂者精神的人格代表;三.狂者精神的文学影响。第一章从狂者精神的历史溯源谈起,梳理“狂”从语义学渗透到道德层面再延伸至审美领域的历史发展过程,探究晚明狂者精神走向话语中心的经济、政治及文化原因。“狂”最初是用来描述带有贬义色彩的一种状态,孔子最早赋予其正面意义,后又历经多个朝代的历史更替和文化变迁,在“狂”的基础上发展出来的“狂者精神”最终作为一种复杂的审美形态,进入审美领域,成为中国文化中具有丰富内涵的一种独特精神风貌。晚明政治环境的松懈强烈冲击传统严苛的礼教秩序,新兴经济类型的出现和商人阶层的崛起逐步瓦解了封建经济结构,阳明心学的传播和文人团体的自发推进等都为狂者精神大发异彩提供了适时的社会氛围。第二章选取晚明狂者精神的代表性文人及流派,分别展开阐述其各自独特的狂者精神。李贽作为“异端之尤”,引领了狂者精神风潮,他提出“童心说”的创作理念,作为狂者精神的文学本质论,“童心说”影响了一代又一代文人墨客的文学创作理念。李贽还提出男女平等的观念,颠覆传统的社会观念,为女性争取社会地位提供了理论支持。徐渭的病态之狂是一种超越了日常生活伦理的强烈意志表现,病理之狂奠定了徐渭狂者精神的生理基础,性情之狂彰显出徐渭狂者的本色,审美之狂则孕育了徐渭独特的文学风格。泰州学派中的王艮、颜钧、何心隐等人都用自己鲜活的生命力继承和发展了狂者精神。狂禅思潮作为一种与狂者精神密不可分的思潮,也在一定程度上为狂者精神扫除了前进道路上的障碍。第三章简论狂者精神的影响。先剖析狂者精神的实质:狂者精神是对命运悖论的不屈抗争,是对传统美学的自觉反叛,也是生命活力的极度彰显。这种独特的精神风貌折射在文学上,给文学创作及文学评论都注入了一股新鲜的血液。它与艺术创作要求的反理性特征高度契合,也符合恣狂情性经常采用的随性表达方式,在作品中推崇“真”的价值,也迎合了新兴市民阶层对“趣”的喜好,塑造出一大批具有典型性格的典型人物形象,推动晚明文学走向顶峰。
【学位单位】:辽宁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I206.2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0.1 狂者精神研究成果概述
    0.2 本论文选题的研究特色和创新之处:
        0.2.1 研究特色:整体风貌与个案研究结合
        0.2.2 创新之处:在矛盾冲突中寻找契合
1 狂者精神的历史演变与逻辑推进
    1.1 狂者精神的历史溯源
        1.1.1 “狂”从语义学到道德层面的历史溯源及意义衍变
        1.1.2 “狂”从道德领域到审美领域的演变
    1.2 晚明狂者精神出现的整体时代背景
        1.2.1 政治环境的松懈强烈冲击传统严苛的礼教秩序
        1.2.2 新型经济类型的出现瓦解封建社会结构
        1.2.3 阳明心学的反叛和文人团体的推进
2 晚明狂者精神的人格代表
    2.1 李贽的异端之狂
        2.1.1 “异端之尤”:引领狂者精神风潮
        2.1.2 童心说:狂者精神的文学本质论
        2.1.3 男女平等的提出颠覆传统观念
    2.2 徐渭的病态之狂
        2.2.1 病理之狂奠定生理基础
        2.2.2 性情之狂彰显狂者本色
        2.2.3 审美之狂孕育独特文学风格
    2.3 泰州学派
        2.3.1 王艮:“我命在天,造命由我”追求自我造就成圣
        2.3.2 颜钧:“制欲非体仁”独到的狂者内涵
        2.3.3 何心隐:育欲与寡欲孕育狂者精神胸怀
        2.3.4 泰州学派对儒学的冲击
    2.4 狂禅思潮
        2.4.1 狂禅思潮的经世思想
        2.4.2 狂禅思潮对程朱理学的反叛
        2.4.3 狂禅思潮的唯情论
3 狂者精神的影响
    3.1 晚明狂者精神的实质剖析
        3.1.1 狂者精神是对命运悖论的不屈抗争
        3.1.2 晚明狂者精神是对传统美学的反叛
        3.1.3 狂者精神是生命活力的彰显
    3.2 晚明狂者精神的文学影响
        3.2.1 契合了文艺创作中的反理性特性:恣狂情性的表达
        3.2.2 强调对“真”的追求
        3.2.3 出现了迎合新兴市民阶层需求的“趣”
        3.2.4 典型女性形象的塑造填充了文学史空白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参加科研情况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单磊;;晚明狂者精神复归与儒学平民化趋势加剧[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15年05期

2 岳五九;吴怀东;;唐代诗人狂者精神论[J];江淮论坛;2014年02期

3 柳旭;;晚明狂禅风潮与汤显祖的“情至”理念[J];文艺评论;2013年08期

4 姚文永;王明云;;浅析王阳明的狂者胸次[J];运城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5 谭勇;王宗燕;;明代士人“狂怪”之风与文学创作[J];阴山学刊;2009年06期

6 赵伟;刘黎红;;晚明狂禅思潮的治世思想和文学[J];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7 陈丽丽;;论“狂”作为美学范畴在中国古代作家论中的体现[J];理论月刊;2008年04期

8 周波;;论狂狷美[J];文学评论;2007年02期

9 陈丽丽;;浅探中国古代文学思想中的“狂”范畴[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10 陈丽丽;;审美的异端:“狂”范畴的价值意义[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本文编号:287278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287278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4f8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