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与学理:“小桐城”和“大桐城”之辨
【文章目录】:
一 迁徙:江西、徽郡与“大桐城”
二 “小桐城”:融汇学理与囿于地理
三 “派”的衍播:地理上的大、小“桐城”
四 “统”的扩容:学理上的大、小“桐城”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丁锐;;桐城人舒芜[J];书屋;2020年05期
2 黄春燕;;略论清代桐城文化世家的学术文化传承[J];九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年01期
3 陈啸;徐莹;;萧晓阳的眼界与《近代桐城文派研究》[J];博览群书;2018年02期
4 朱丽霞;谢安松;;近代文学研究新境域——评萧晓阳《近代桐城文派研究》[J];社会科学动态;2018年05期
5 卢坡;;理解的批判:鲁迅与桐城文章[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4年09期
6 许结;;区域与辐射:桐城古文小议[J];古典文学知识;2011年03期
7 沈志富;;明清时期桐城的乡邦文献[J];古典文学知识;2017年03期
8 黄莉;陈涛;;明清桐城文化对桐城学派形成的影响研究[J];广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17年03期
9 姜萍;姜趙治;;一部展現桐城地方特色的詩歌總集——《桐舊集》編後瑣談[J];古籍研究;2019年01期
10 吴微;;桐城文章的“别样风景”——以严复、林纾的翻译为中心[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9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吴微;桐城文章与新学的兴起[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2 邰红红;曾国藩与桐城中兴[D];上海大学;2008年
3 周成强;明清桐城望族诗歌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3年
4 陈晓红;方东树诗学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曹莹莹;桐城文派的一股清脉[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2 王杨;林纾与桐城派研究[D];兰州大学;2012年
3 冯丽君;桐城四祖与《史记》[D];浙江师范大学;2004年
4 赵栋栋;桐城文派的形成及其古文理论意义之阐释[D];陕西师范大学;2006年
5 陈冰;清末民初桐城派留日风潮探微[D];安徽大学;2013年
6 王雅勤;桐城古文与小说笔法[D];安徽师范大学;2016年
7 胡丹;守正与变通:吴汝纶文学活动中的一种现象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4年
8 何果;韩愈古文对桐城古文的影响研究[D];河南大学;2014年
9 龚亚玲;方孝标诗文研究[D];闽南师范大学;2014年
10 黄晨晨;桐城派的现代转型[D];安徽大学;2017年
本文编号:288278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28827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