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古代文学论文 >

潘岳元稹伤悼诗文比较研究

发布时间:2020-11-16 01:03
   潘岳和元稹是伤悼文学创作的两座高峰,前者创作的《悼亡诗》奠定了悼亡诗的写作范式,推动了伤悼文学的初次发展,意义重大;后者创作的《三遣悲怀》将悼亡诗推上新的高峰,并且推动伤悼文学的再次发展。二人的这两篇代表作时常被学者拿来对比研究,但却往往仅限于此两组作品,忽略了其余伤悼作品。本文的研究,是基于对学界有关潘岳和元稹的研究现状的了解,在对潘岳元稹二人诗文仔细阅读的基础上,对二人的伤悼文学进行比较研究,力图展现二人的伤悼诗文的情感内容以及艺术特色。本文主要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即第一章,主要介绍伤悼文学的发展及论述伤悼诗与“悼亡诗”之关系,在此基础上介绍潘岳元稹二人的情感经历,接着对二人的伤悼作品进行梳理并分类。分类的依据有两个,一是按文体分类可分为伤悼诗和伤悼文,二是按创作动机分类,可分为抒情类伤悼作品和应制类伤悼作品。第二部分是主要部分,即对二人伤悼诗文的比较论述,共用三个章节,从伤悼诗到伤悼文、从情感内容特征到艺术表现手法进行研究论述。潘岳诗情感内容取向偏于主观,情感表达直接大胆。元稹情感内容取向偏于客观,情感表达含蓄委婉。艺术表现手法方面,二人在伤悼诗文意象、语言、写作技巧上各有特点。诗歌意象上,前者朦胧虚幻,后者平静写实;语言上,前者伤悼诗雕琢凄怆,伤悼文多变文婉,后者伤悼诗平实委婉、悲伤沉郁,伤悼文浅显朴素;写作技巧上,二人的篇章结构有显著不同,潘岳多用时间地点的转换作为发展的脉络,元稹则多用回忆往昔的方式构筑诗文。艺术手法上,二人都喜用典,善用比喻。第三部分即末章,主要对二人伤悼诗文给予整体比较,着眼于整体性特点的归纳与概括。文末附潘岳、元稹《悼亡诗意象统计表》。
【学位单位】:闽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I207.22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伤悼文学与潘岳、元稹之伤悼作品
    第一节 伤悼文学的发展与“悼亡诗”界定
        一、伤悼文学的发展
        二、伤悼诗与“悼亡诗”
    第二节 潘岳、元稹情感经历与伤悼诗文创作
        一、潘岳:乱世中的深情
        二、元稹:风流真挚
    第三节 潘岳、元稹伤悼作品
        一、潘岳伤悼作品辑述
        二、元稹伤悼作品辑述
第二章 潘岳、元稹伤悼诗之“情”
    第一节 “为情造文”的抒情伤悼诗
        一、情感内容取向
        二、情感表达方式
        三、情感成因探析
    第二节 “为文造情”的应制伤悼诗
第三章 潘岳、元稹伤悼诗之“采”
    第一节 伤悼诗意象异同
        一、潘岳:朦胧虚幻
        二、元稹:平静写实
    第二节 伤悼诗语言异同
        一、潘岳:精于雕琢,文多凄怆
        二、元稹:平实委婉,悲伤沉郁
    第三节 伤悼诗写作技巧异同
        一、篇章结构
        二、艺术手法
第四章 潘岳、元稹的伤悼文
    第一节 “为情造文”与“为文造情”
        一、抒情伤悼文
        二、应制伤悼文
    第二节 潘岳、元稹抒情伤悼文之“情采”
        一、情感内容与情感抒发的异同
        二、“采”——表现手法的异同
第五章 潘岳、元稹伤悼诗文整体风貌
    第一节 伤悼诗文之“情”:情感内容
    第二节 伤悼诗文之“采”:艺术手法
        一、意象构筑
        二、语言风格
        三、篇章结构与修辞手法
    第三节 风格特色
        一、潘岳:纵情淋漓,凄怆悲苦
        二、元稹:含蓄委婉,平实悲郁
结语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长正;;悼亡诗的叙事性分析[J];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年03期

2 张静;郭曼;;超越生死的爱恋——中西悼亡诗的解读与比较[J];文教资料;2016年22期

3 徐俊俊;;古典悼亡诗词审美特征的解读[J];文教资料;2017年09期

4 刘怡露;;中英悼亡诗歌之比较研究——以约翰·弥尔顿与纳兰性德为例[J];文教资料;2017年04期

5 綦丽洁;;论古代悼亡诗词中的两类悼亡意象[J];语文学刊;2010年04期

6 刘亚莉;;浅析中国古代悼亡诗的特点[J];语文学刊;2012年10期

7 张星星;;缱绻思情几人知——潘岳《悼亡诗》(其一)赏析[J];名作欣赏;2016年03期

8 梁凡;;追悼与反思的哀婉抒写——浅论中晚唐的悼亡诗[J];短篇小说(原创版);2018年17期

9 芦婷;;潘岳和托马斯·哈代悼亡诗的对比[J];世界文学评论(高教版);2017年01期

10 庞洁;;我们不说爱已很久了[J];美文(上半月);2017年07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盖翠杰;风俗视域下魏晋南北朝诗赋研究[D];山东大学;2017年

2 彭伟;明前韦应物接受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熊丽婉;潘岳诗歌研究[D];湖北师范大学;2019年

2 邓婷;潘岳元稹伤悼诗文比较研究[D];闽南师范大学;2019年

3 李莹;论中西悼亡诗中的美学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2年

4 王军;唐代悼亡诗研究[D];陕西理工学院;2010年

5 马碧心;何以悼亡方费词?[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6 杨倩;生命的挽歌—潘岳哀挽文学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7 张迎双;宋代哀悼诗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3年

8 刘包发;文化视域:中西悼亡诗的“爱”与“死”[D];中南大学;2009年

9 袁新成;柳亚子(1912-1936)诗歌研究[D];山东大学;2013年

10 于丽;悼亡诗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88543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288543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33a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