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现代”的另一种想象——论早期“改革文学”中的“现代”意识
【文章目录】:
一国家/社会立场上的“现代化”问题
二“拨乱反正”概念中的历史判断
三历史转折带来的伦理困境
结论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庄礼伟;;《新星》的《夜与昼》[J];南风窗;2007年07期
2 何新;;《新星》及《夜与昼》的政治社会学分析[J];读书;1986年07期
3 冯能保;;改革者形象的道德审美心理流向[J];文学评论;1985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杨庆祥;;《新星》与“体制内”改革叙事——兼及对“改革文学”的反思[J];南方文坛;2008年05期
2 张志忠;;从《追求现代性》到“20世纪中国文学”命题的提出——现代性理论与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转型之一[J];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3 胡邦炜;过渡性人物的命运悲剧——《京都》第二部《衰与荣》读后[J];当代文坛;1988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小平;;改革文学三十年风云[J];英才;2008年11期
2 姜静楠;“改革文学”的现状与出路[J];小说评论;1991年05期
3 萧雨生;关于“改革文学”的思考[J];渤海学刊;1985年03期
4 杨飏;关于“改革文学”的思考[J];中州学刊;1985年02期
5 梅疾愚;程戈;;表现时代与叩问灵魂——对“改革文学”昀回顾与反思[J];时代文学;1997年03期
6 张慎;;新世纪“改革文学”研究的理论反思[J];江西社会科学;2018年01期
7 徐明旭;;改革文学八年简述[J];语文学习;1988年04期
8 李姝;;两种错位:“十七年”及改革文学中资产阶级形象的身份确证[J];长城;2017年04期
9 李进超;;改革文学潮起潮落[J];理论与现代化;2009年03期
10 ;对“改革文学”的回顾与反思[J];当代作家评论;1997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郑纳新;新时期(1976-1989)的《人民文学》与“人民文学”[D];复旦大学;2009年
2 武兆雨;《当代》(1979-2014)的现实主义文学建构与生产机制[D];东北师范大学;201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高顺;论“改革文学”的盛衰及其文学史价值[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2 游云云;改革小说的政治文化阐释[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3 施路;论“改革文学”的发展及演变[D];西南大学;2007年
4 王芳;尴尬的“男子汉”[D];苏州大学;2007年
5 庄文卿;“改革文学”现象论[D];福建师范大学;2005年
6 邓银华;抒情作为一种“装置”[D];华东师范大学;2015年
7 范宇鑫;当代工业题材小说中的工人形象谱系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5年
8 张姗姗;知识分子的境遇与超越[D];安徽大学;2016年
9 信险峰;论新时期后文学中的虚无思想[D];吉林大学;2007年
10 束甜慧;论新时期寻根小说中的悲剧意识[D];华南理工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289176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28917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