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古代文学论文 >

英语世界的《莺莺传》与《李娃传》研究

发布时间:2020-11-20 17:31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大量译著在英语世界出版问世,唐传奇研究逐渐成为汉学研究的热点。其中关于《莺莺传》与《李娃传》等唐传奇代表作品的研究成果比较丰硕,研究视角和研究方法新颖多样,值得我们思考与研究。本文以英语世界对《莺莺传》与《李娃传》的研究成果为评述对象,梳理已有的研究成果,发现其中的创新性和不合理之处,分析其中为我们带来的启示,为国内研究提供新的研究思路和方法借鉴,为中西文化沟通提供更为有效的途径。本文正文共分六部分:绪论,笔者梳理了近几十年来汉语学界关于英语学界研究的研究。发现国内虽然部分研究已具有一定深度,但多数研究仍缺乏对英语世界研究的整体关注,专门的述评分析较少,系统性和专题性稍显不足。第一章,笔者系统梳理英语世界自二十世纪至今关于《莺莺传》与《李娃传》的研究成果,并以主题研究、人物形象研究和叙事学研究为标准进行分类。第二章,以英语学界关于《莺莺传》与《李娃传》的主题研究为主。以“自我”与“社会”、“社会道德”、“父权制度”的矛盾为讨论中心,研究两部传奇作品的爱情主题。另外,李玉华从男女主人公感情生发机制考虑,质疑两部传奇“爱情”主题的客观性,提出了“伪爱情”主题的观点。第三章,以英语学界关于《莺莺传》与《李娃传》的人物研究为主,对崔莺莺、张生、李娃和荥阳生等男女主人公的人物形象进行重新解读。笔者发现,不同于汉语学界研究方式,英语学界对崔莺莺的人物形象分析和关注的重点在于女性面对“抛弃”时的积极乐观心态,并从这一角度解读崔莺莺勇敢、自立的性格特点。男主人公的形象研究集中于真实身份的探佚。第四章,以英语学界关于《莺莺传》与《李娃传》的叙事学研究为主,以两部作品的叙事内容为中心,对两部传奇作品的文体、叙事结构、叙事方式等进行分析和再研究。第五章,反思总结,尽可能客观地分析英语学界现有的研究成果,总结汉学家研究方法的特点,合理借鉴其中新颖独特的理论概念和研究方法,同时对汉学家理解中的误读或遮蔽现象积极回应,使中西研究达到有效沟通,在平等对话中彼此交融,共同为长足进步协同努力。
【学位单位】:北京外国语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I207.41-03
【文章目录】:
致谢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背景
    二、选题意义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四、汉语学界对英语汉学界研究成果的关注
第一章 英语世界的《莺莺传》与《李娃传》研究历程及基本研究类型
    1.1 大致研究历程
        1.1.1 20世纪初期至80年代的研究
        1.1.2 20世纪80年代至20世纪末的研究
        1.1.3 21世纪至今的研究
    1.2 基本研究类型
第二章 英语世界关于《莺莺传》与《李娃传》的主题研究
    2.1 爱情主题中的对立与矛盾
        2.1.1 爱情主题中“自我”与“社会”的矛盾
        2.1.2 爱情主题中对“自我”与“社会道德”的选择
        2.1.3 爱情主题中“自我”与“父权制度”的博弈
    2.2 “伪爱情”主题研究
        2.2.1 《莺莺传》:由“性情不合”论起
        2.2.2 《李娃传》的“非真爱”主题研究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英语世界关于《莺莺传》与《李娃传》的人物研究
    3.1 女主人公人物形象的新解读
        3.1.1 崔莺莺人物形象的多种解读
        3.1.2 李娃形象的重生、复原与矛盾
    3.2 男主人公原型探佚
        3.2.1 元稹是张生原型的讨论
        3.2.2 荥阳生是荥阳郑氏的假设与讨论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英语世界关于《莺莺传》与《李娃传》的叙事学研究
    4.1 《莺莺传》的叙事学研究
        4.1.1 关于文备众体现象的研究
        4.1.2 叙事中的“真实性”
        4.1.3 多重叙事视角
    4.2 《李娃传》的叙事学研究
        4.2.1 “标注联想”之词引发的讨论
        4.2.2 从叙事结构到仪式意义的挖掘
        4.2.3 “一枝花”与《李娃传》的故事渊源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英语世界的《莺莺传》与《李娃传》研究启示与反思
    5.1 英语学界研究方法的类型与创新
    5.2 英语学界研究新意义的阐发与带来的借鉴
    5.3 英语学界研究中存在的误读或遮蔽
结语
参考文献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海燕;;近十年《李娃传》研究述评[J];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01期

2 朱梦静;;论《李娃传》的中国审美文化观[J];九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02期

3 舒大清;;《李娃传》汧国公原型考[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06期

4 董方奇;;由《李娃传》探究“牛李党争”之一斑[J];语文建设;2013年30期

5 朱明秋;;《李娃传》情节数理批评[J];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3年03期

6 许浩然;;英国汉学家杜德桥与《李娃传》研究[J];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04期

7 蒋晓泳;;“巧合”迭出的《李娃传》[J];太原大学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8 张隋全;;从创作主体心理角度再探《李娃传》思想价值意义[J];宜宾学院学报;2009年10期

9 梁新艳;浪荡公子薄情郎——《李娃传》郑生形象浅析[J];陕西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报;2003年S1期

10 程国赋;《李娃传》研究综述[J];江汉论坛;1993年04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魏颉;英语世界的《莺莺传》与《李娃传》研究[D];北京外国语大学;2019年

2 刘小莉;《李娃传》重写研究[D];西南大学;2013年

3 顾玉兰;唐婚恋小说嬗变研究[D];贵州大学;2009年

4 毛燕燕;《绣襦记》研究[D];同济大学;2008年

5 唐建强;唐传奇的叙事艺术[D];西南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89175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289175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a31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