况周颐笔记研究三题
发布时间:2020-11-21 11:39
本文通过对况周颐现存笔记《阮庵笔记五种》、《香东漫笔》、《眉庐丛话》、《餐樱庑随笔》的研读,在考察其成书时间、版本等问题的基础上,分三章对其笔记进行研究。首先整理笔记中所存文学史料,从文学史料和文学家史料两个方面,对其笔记的文学史料价值从作品辑佚、作品研究、补充词学观等多个角度进行论述。其次通过对笔记内容的分析,揭示况周颐笔记中所体现的思想心态,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传统儒士的心态,即自我写心和劝惩教化,另一个方面是社会发展带给他的思想触动和观念变革,包括对妇女名士化的颂扬的女性观和带有科学理性色彩的价值取向。况周颐的思想心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社会中层士人的普遍心态。最后对况周颐笔记中对士人群体生存处境的映照情况进行分析,在况周颐笔记中,士人所处的是外忧内患的封建社会末期,面临的是科举乱象、社会现实黑暗、官场恶劣的艰难生存处境。
【学位单位】:浙江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I207.41
【文章目录】: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一、选题背景
二、选题意义
第二节 选题的研究现状
一、笔记研究
二、生平考证
三、词学研究
第三节 选题的创新点
第一章 况周颐笔记概述
第一节 现存笔记
第二节 现存笔记的创作时间
第三节 现存笔记的版本
第二章 况周颐笔记中所存文学史料及其价值
第一节 文体分类史料及其价值
一、词学史料
二、其他文体史料
三、文学史料价值
(一) 收录作品可为辑佚之用
(二) 诗词轶闻可资作品研究
(三) 词学观的补充
第二节 文学家史料及其价值
一、个体文人
二、文人群体(文学交游、文学社团)
三、为研究文人风尚提供资料
第三节 文学观及其他
一、可见况周颐之文学观
二、文学考证可为后人注释之用
第三章 个人思想遭遇的书写
第一节 末世失意文人的自我写心
一、排遣忧郁,消度光阴
二、哀穷悼屈,感士不遇
三、嗜奇尚怪的审美思想
四、自我价值的标榜
第二节 保守的传统儒士心态
一、传统儒士的自我立场
二、劝惩教化
第三节 末世文人心态的嬗变
一、对待外来文明的接受
二、对妇女名士化的颂扬
三、带有科学理性色彩的价值取向
第四章 士人群体生存处境的映照
第一节 外患重重的封建社会末期
第二节 艰难的生存处境
一、科举乱象
二、官场黑暗
三、社会风气恶劣
结语
参考文献
专著类
学位论文
期刊论文
会议论文
作者简历
【参考文献】
本文编号:2892944
【学位单位】:浙江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I207.41
【文章目录】: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一、选题背景
二、选题意义
第二节 选题的研究现状
一、笔记研究
二、生平考证
三、词学研究
第三节 选题的创新点
第一章 况周颐笔记概述
第一节 现存笔记
第二节 现存笔记的创作时间
第三节 现存笔记的版本
第二章 况周颐笔记中所存文学史料及其价值
第一节 文体分类史料及其价值
一、词学史料
二、其他文体史料
三、文学史料价值
(一) 收录作品可为辑佚之用
(二) 诗词轶闻可资作品研究
(三) 词学观的补充
第二节 文学家史料及其价值
一、个体文人
二、文人群体(文学交游、文学社团)
三、为研究文人风尚提供资料
第三节 文学观及其他
一、可见况周颐之文学观
二、文学考证可为后人注释之用
第三章 个人思想遭遇的书写
第一节 末世失意文人的自我写心
一、排遣忧郁,消度光阴
二、哀穷悼屈,感士不遇
三、嗜奇尚怪的审美思想
四、自我价值的标榜
第二节 保守的传统儒士心态
一、传统儒士的自我立场
二、劝惩教化
第三节 末世文人心态的嬗变
一、对待外来文明的接受
二、对妇女名士化的颂扬
三、带有科学理性色彩的价值取向
第四章 士人群体生存处境的映照
第一节 外患重重的封建社会末期
第二节 艰难的生存处境
一、科举乱象
二、官场黑暗
三、社会风气恶劣
结语
参考文献
专著类
学位论文
期刊论文
会议论文
作者简历
【参考文献】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黎俊祥;近代史料笔记研究[D];安徽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玩思;《眉庐丛话》研究[D];西华师范大学;2016年
2 陈桉慧;论况周颐词学的“词骨”说[D];广西师范大学;2016年
3 徐俊颖;况周颐《薇省词钞》研究[D];广西大学;2015年
4 刘晓莉;论况周颐《蕙风词话》“词心”说[D];广西师范大学;2015年
5 郑秉咸;中国近代小说中的鸦片书写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3年
6 刘晶;况周颐《蕙风词话》研究[D];辽宁大学;2011年
7 覃傲霜;论况周颐《蕙风词话》美学思想[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8 古德玉;关于况周颐“真”字词学思想的探讨[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9 张宇;《阮庵笔记五种》校注[D];广西大学;2008年
10 彭培元;况周颐词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89294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28929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