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古代文学论文 >

关汉卿杂剧结构艺术论

发布时间:2020-12-03 00:53
  关汉卿现存杂剧15种。他取材现实生活,改造传统题材,自铸题旨,表现出对社会生活的深刻体验和思考;精心布局,创造了较为丰富的杂剧结构类型;充分调动一折二段、悬念、误会、发现、突转等多种编剧手法,极大提高了杂剧的艺术表现力;剧情配套选择妥帖,套外加赠曲是对元杂剧"一本四折"的突破;注重排场派脚,主唱者可改扮多人,这是对元杂剧"一人主唱"的调剂与改造,极大拓展了杂剧结构艺术张力;擅长旦本剧,塑造了生动传神的妇女群像,有效调动各种脚色,为旦末演员表演体制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关汉卿杂剧结构艺术特色鲜明,贡献巨大,影响深远,诚为元人第一。总体把握关汉卿杂剧结构艺术,可以为建构具有中国特色的戏曲结构理论提供一个经典性范本。 

【文章来源】:文艺理论研究. 2020年05期 第81-92页 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2 页

【文章目录】:
一、 注重现实的题材分类
二、 精巧丰富的结构类型
    1. 依势而行、孤枝独上型。
    2. 高潮后置、曲终奏雅型。
    3. 高潮前置、缘事抒情型。
三、 灵动多变的结构手法
    1. 一折二段法。
    2. 悬念法。
    3. 误会法。
    4. 延宕积蓄法。
    5. 发现与突转。
    6. 神启法。
    7. 综合法。
    8. 结尾法。
四、 规范创新的剧情配套
五、 妥帖简明的排场派脚
小 结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南戏《拜月亭》考论[J]. 俞为民.  文学遗产. 2003(03)



本文编号:289572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289572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44b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