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诗词燕子意象研究
发布时间:2020-12-03 01:06
轻盈灵巧、翩然来去的燕子是古典文学中的常见意象,唐宋诗词中描绘燕子的佳作不胜枚举。它们与人类的生活、情感、文化紧密相连,有着其他鸟儿无法比拟的天然优势。本文主要论述燕子意象在唐宋诗词中的情感特质、文化内涵以及审美表现,共分为五章。第一章介绍燕子意象的起源与发展,概述燕子的形体特征和生活习性,明确古籍中出现的各种别称,探讨燕子与人类生活及文学创作之间的基本关系,并将先秦、两汉直至魏晋南北朝文学中的燕子意象进行简单地梳理。第二至四章分别对唐宋诗词燕子意象在民俗心理、情感特质以及人格象征方面的表现进行阐述。燕子在民俗心理中主要呈现出孕育生命的祥瑞和时光流逝的悲伤:它是商民族的始祖、春天到来的象征,也是带来幸运、恭贺喜事的吉祥鸟;燕子春来秋去,提醒着人们珍惜时光、珍爱生命。燕子意象具有丰富的情感特质:“双燕”象征美满的爱情和深厚的友谊,也反衬出恋人、好友之间离别思念的痛苦;“归燕”寓意着回家,寄托了游子思乡、依依惜别和闺中怀远之情;燕子年年重回旧巢,不经意间见证了人世兴衰,因而被赋予了苍茫的历史意味。燕子作为人格的象征有三层含义:仕途跌宕中的传统文人,娇美的女性风姿和温柔的母性情怀,以及平庸、...
【文章来源】:南京师范大学江苏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9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燕子意象的起源与发展
第一节 燕子原型概述
一、燕子的特征与习性
二、关于燕子的文献记载
三、燕子与人类生活
第二节 先秦燕子意象的生成
一、《诗经》中的燕子
二、《楚辞》中的燕子
三、《庄子》中的燕子
第三节 汉魏六朝燕子意象的发展
一、两汉时期的燕子意象
二、魏晋时期的燕子意象
三、南北朝时期的燕子意象
第二章 唐宋诗词燕子意象与民俗心理
第一节 唐宋诗词“燕”字小考
一、“燕”字及“(?)”字构形
二、“燕”与地名
三、“燕”与“宴”
第二节 吉祥意蕴的衍生发展
一、始祖之燕
二、宜春之燕
三、贺喜之燕
第三节 年年社燕的时间意义
一、“海燕”与“社燕”:迁徙规律的诗意呈现
二、“春燕”与“秋燕”:从季节象征到岁月之叹
第三章 唐宋诗词燕子意象的情感特质
第一节 “双燕”意象的正题和反题
一、正题:“双燕复双燕,双飞令人羡”
二、反题:“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三、“孤燕”及双燕意蕴的延伸
第二节 燕归人不归的乡愁与别情
一、羁旅行愁、倦客思家
二、燕归人去、依依惜别
三、相思怀远、飞燕传书
第三节 从旧地重游看人世兴衰
一、故巢在、人事改
二、乌衣巷、王谢堂
三、兴亡意、怀古情
第四章 唐宋诗词燕子意象的人格象征
第一节 多情燕子与文人意气
一、漂泊燕与寄居燕
二、高飞燕与谦退燕
三、安贫燕与闲适燕
第二节 翩翩燕舞与女性柔情
一、燕姿
二、燕钗
三、育雏
四、赵飞燕
第三节 燕子形象的负面意义
一、恼人的自然习性
二、消极的人格内涵
第五章 唐宋诗词燕子意象的审美表现
第一节 自然物色之美
一、外表之美
二、动态之美
三、意象组合之美
第二节 哲理情思之美
一、温馨的人燕情谊
二、清雅的哲学思辨
第三节 无限风光燕子楼
一、故事始末
二、燕子楼与燕子意象
余论 燕子意象永恒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析徐灿词中的“燕子”意象[J]. 张艳艳,刘鑫.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3(06)
[2]宋词中的“燕子楼”典故[J]. 邢猛.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版). 2013(03)
[3]论南朝民歌对南朝文人诗的影响[J]. 刘玲,原昊. 大庆师范学院学报. 2012(05)
[4]燕子意象与燕子楼故事的文化意蕴[J]. 李春燕. 天中学刊. 2012(03)
[5]试论杜甫诗歌中的燕子意象[J]. 赵金斌. 中国校外教育. 2009(S3)
[6]燕子楼故事的演变与思慕美人情结[J]. 李春燕. 厦门教育学院学报. 2009(02)
[7]乾元二年的杜甫及其诗美升华[J]. 余祖坤. 杜甫研究学刊. 2008(04)
[8]燕子意象:晏殊生存反思的感性载体[J]. 王欣星. 陕西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4)
[9]白燕与袁凯《白燕》诗[J]. 张稔穰. 厦门教育学院学报. 2008(02)
[10]试问燕子解我几多愁——论徐灿词“燕子”意象[J]. 朱雪萍. 文教资料. 2007(34)
博士论文
[1]中国古代文学杨柳题材与意象研究[D]. 石志鸟.南京师范大学 2007
硕士论文
[1]汉唐民歌中鸟意象研究[D]. 韩丽萍.湖南师范大学 2015
[2]先唐咏鸟诗研究[D]. 周佳佳.安徽师范大学 2014
[3]历代“玄鸟”综释[D]. 张美宏.山西大学 2013
[4]《诗经》鸟意象研究[D]. 曹志亮.山东师范大学 2012
[5]汉魏六朝咏鸟赋研究[D]. 梁保建.河南大学 2012
[6]诗意的飞翔[D]. 王博文.陕西师范大学 2012
[7]唐宋“燕”诗词研究[D]. 申明镜.南京师范大学 2012
[8]杜鹃意象研究[D]. 董晓强.南京师范大学 2012
[9]《诗经·邶风·燕燕》研究[D]. 张华.山西大学 2011
[10]史达祖词之研究[D]. 胡静.山东师范大学 2005
本文编号:2895739
【文章来源】:南京师范大学江苏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9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燕子意象的起源与发展
第一节 燕子原型概述
一、燕子的特征与习性
二、关于燕子的文献记载
三、燕子与人类生活
第二节 先秦燕子意象的生成
一、《诗经》中的燕子
二、《楚辞》中的燕子
三、《庄子》中的燕子
第三节 汉魏六朝燕子意象的发展
一、两汉时期的燕子意象
二、魏晋时期的燕子意象
三、南北朝时期的燕子意象
第二章 唐宋诗词燕子意象与民俗心理
第一节 唐宋诗词“燕”字小考
一、“燕”字及“(?)”字构形
二、“燕”与地名
三、“燕”与“宴”
第二节 吉祥意蕴的衍生发展
一、始祖之燕
二、宜春之燕
三、贺喜之燕
第三节 年年社燕的时间意义
一、“海燕”与“社燕”:迁徙规律的诗意呈现
二、“春燕”与“秋燕”:从季节象征到岁月之叹
第三章 唐宋诗词燕子意象的情感特质
第一节 “双燕”意象的正题和反题
一、正题:“双燕复双燕,双飞令人羡”
二、反题:“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三、“孤燕”及双燕意蕴的延伸
第二节 燕归人不归的乡愁与别情
一、羁旅行愁、倦客思家
二、燕归人去、依依惜别
三、相思怀远、飞燕传书
第三节 从旧地重游看人世兴衰
一、故巢在、人事改
二、乌衣巷、王谢堂
三、兴亡意、怀古情
第四章 唐宋诗词燕子意象的人格象征
第一节 多情燕子与文人意气
一、漂泊燕与寄居燕
二、高飞燕与谦退燕
三、安贫燕与闲适燕
第二节 翩翩燕舞与女性柔情
一、燕姿
二、燕钗
三、育雏
四、赵飞燕
第三节 燕子形象的负面意义
一、恼人的自然习性
二、消极的人格内涵
第五章 唐宋诗词燕子意象的审美表现
第一节 自然物色之美
一、外表之美
二、动态之美
三、意象组合之美
第二节 哲理情思之美
一、温馨的人燕情谊
二、清雅的哲学思辨
第三节 无限风光燕子楼
一、故事始末
二、燕子楼与燕子意象
余论 燕子意象永恒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析徐灿词中的“燕子”意象[J]. 张艳艳,刘鑫.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3(06)
[2]宋词中的“燕子楼”典故[J]. 邢猛.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版). 2013(03)
[3]论南朝民歌对南朝文人诗的影响[J]. 刘玲,原昊. 大庆师范学院学报. 2012(05)
[4]燕子意象与燕子楼故事的文化意蕴[J]. 李春燕. 天中学刊. 2012(03)
[5]试论杜甫诗歌中的燕子意象[J]. 赵金斌. 中国校外教育. 2009(S3)
[6]燕子楼故事的演变与思慕美人情结[J]. 李春燕. 厦门教育学院学报. 2009(02)
[7]乾元二年的杜甫及其诗美升华[J]. 余祖坤. 杜甫研究学刊. 2008(04)
[8]燕子意象:晏殊生存反思的感性载体[J]. 王欣星. 陕西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4)
[9]白燕与袁凯《白燕》诗[J]. 张稔穰. 厦门教育学院学报. 2008(02)
[10]试问燕子解我几多愁——论徐灿词“燕子”意象[J]. 朱雪萍. 文教资料. 2007(34)
博士论文
[1]中国古代文学杨柳题材与意象研究[D]. 石志鸟.南京师范大学 2007
硕士论文
[1]汉唐民歌中鸟意象研究[D]. 韩丽萍.湖南师范大学 2015
[2]先唐咏鸟诗研究[D]. 周佳佳.安徽师范大学 2014
[3]历代“玄鸟”综释[D]. 张美宏.山西大学 2013
[4]《诗经》鸟意象研究[D]. 曹志亮.山东师范大学 2012
[5]汉魏六朝咏鸟赋研究[D]. 梁保建.河南大学 2012
[6]诗意的飞翔[D]. 王博文.陕西师范大学 2012
[7]唐宋“燕”诗词研究[D]. 申明镜.南京师范大学 2012
[8]杜鹃意象研究[D]. 董晓强.南京师范大学 2012
[9]《诗经·邶风·燕燕》研究[D]. 张华.山西大学 2011
[10]史达祖词之研究[D]. 胡静.山东师范大学 2005
本文编号:289573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28957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