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花宝鉴》回目和寄生诗歌的叙事性研究
发布时间:2020-12-10 09:49
《品花宝鉴》是狭邪小说的开山之作,凭借“男风主题”和“士优交往”的社会意义而备受关注。《品花宝鉴》成书于中国古典小说创作的成熟期,其叙事技艺是高超的,本文即从叙事性角度入手对《品花宝鉴》的回目和寄生诗歌展开研究。第1章《品花宝鉴》回目的叙事艺术。本章从回目与思想表达、人物塑造和叙事分寸三个方面的联系入手分析回目的叙事艺术。回目是小说正文的缩影,具有线索式、纲领式的叙事功能,回目蕴藏着作者的思想情感和创作思路,有助于小说人物的形象塑造。第2章《品花宝鉴》回目的叙事空间。本章围绕回目中的物理空间和虚拟空间展开研究。单独审视回目中的空间名词是无意义的,必须跟具体的小说内容结合起来才有价值。空间的塑造和转移与人物形象、命运、情感和交际紧密相联,回目蕴藏着作者对社会阶层和梦境空间的关注。第3章《品花宝鉴》寄生诗歌的叙事功能。本章针对小说中寄生诗歌的叙事性进行研究。寄生诗歌是区别于独立诗歌的概念,必须与小说叙事和谐共存才有存在的价值。寄生诗歌不仅能帮助小说塑造人物和抒发感情,还能总结人物命运甚至预叙情节发展。
【文章来源】:大连外国语大学辽宁省
【文章页数】:5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1章 《品花宝鉴》回目的叙事艺术
1.1 回目与思想表达
1.1.1 高频词背后的思想意蕴?
1.1.2 泾渭分明的二元对立表达
1.2 回目与人物塑造
1.3 回目与叙事分寸
第2章 《品花宝鉴》回目的叙事空间
2.1 真实空间与人物关系
2.1.1 空间转换与人物的命运和情感
2.1.2 人物交往的空间意蕴
2.2 虚拟空间的思想意蕴
2.2.1 阶层分明的社会空间
2.2.2 对梦境的探索
第3章 《品花宝鉴》寄生诗歌的叙事功能
3.1 寄生与共存
3.2 《品花宝鉴》寄生诗歌的主题取向
3.3 《品花宝鉴》寄生诗歌的叙事功能
3.3.1 写人与叙事
3.3.2 抒情与叙事
3.3.3 预叙情节发展
3.3.4 总结人物命运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品花宝鉴》梦境的文学阐释[J]. 杨帆.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04)
[2]秩序的乌托邦:晚清狎邪小说中的“名士园”[J]. 陆杰.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02)
[3]试论《红楼梦》回目中的“情”字[J]. 张胜利. 红楼梦学刊. 2013(05)
[4]论《红楼梦》结构的对称艺术[J]. 黎文丽.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04)
[5]论《红楼梦》回目中的空间叙事策略[J]. 白灵阶.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2(02)
[6]《红楼梦》回目生命叙事论[J]. 李祝喜. 咸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9(03)
[7]《水浒传》回目的四大瑕疵[J]. 阳建雄. 河北学刊. 2008(02)
[8]此爱绵绵——浅探《品花宝鉴》中的情感[J]. 吴艳峰. 中国校外教育(理论). 2007(11)
[9]论《品花宝鉴》中诗词的文人意绪[J]. 叶天山. 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05(03)
[10]《品花宝鉴》性别倒错现象成因分析[J]. 梁建欣. 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01)
硕士论文
[1]《品花宝鉴》士优关系研究[D]. 杨海英.哈尔滨师范大学 2012
[2]《品花宝鉴》研究[D]. 魏海成.陕西理工学院 2011
[3]《品花宝鉴》与品花[D]. 邹静.暨南大学 2010
[4]古代人情小说的尾声[D]. 苏亮.新疆师范大学 2009
[5]《品花宝鉴》之男风研究[D]. 王博.浙江大学 2009
[6]《品花宝鉴》中的士优交往状况初探[D]. 施文斐.首都师范大学 2008
[7]论狭邪小说的兴起和流变[D]. 耿艳艳.青岛大学 2007
[8]《品花宝鉴》与《红楼梦》之比较[D]. 张青青.中央民族大学 2007
本文编号:2908489
【文章来源】:大连外国语大学辽宁省
【文章页数】:5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1章 《品花宝鉴》回目的叙事艺术
1.1 回目与思想表达
1.1.1 高频词背后的思想意蕴?
1.1.2 泾渭分明的二元对立表达
1.2 回目与人物塑造
1.3 回目与叙事分寸
第2章 《品花宝鉴》回目的叙事空间
2.1 真实空间与人物关系
2.1.1 空间转换与人物的命运和情感
2.1.2 人物交往的空间意蕴
2.2 虚拟空间的思想意蕴
2.2.1 阶层分明的社会空间
2.2.2 对梦境的探索
第3章 《品花宝鉴》寄生诗歌的叙事功能
3.1 寄生与共存
3.2 《品花宝鉴》寄生诗歌的主题取向
3.3 《品花宝鉴》寄生诗歌的叙事功能
3.3.1 写人与叙事
3.3.2 抒情与叙事
3.3.3 预叙情节发展
3.3.4 总结人物命运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品花宝鉴》梦境的文学阐释[J]. 杨帆.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04)
[2]秩序的乌托邦:晚清狎邪小说中的“名士园”[J]. 陆杰.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02)
[3]试论《红楼梦》回目中的“情”字[J]. 张胜利. 红楼梦学刊. 2013(05)
[4]论《红楼梦》结构的对称艺术[J]. 黎文丽.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04)
[5]论《红楼梦》回目中的空间叙事策略[J]. 白灵阶.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2(02)
[6]《红楼梦》回目生命叙事论[J]. 李祝喜. 咸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9(03)
[7]《水浒传》回目的四大瑕疵[J]. 阳建雄. 河北学刊. 2008(02)
[8]此爱绵绵——浅探《品花宝鉴》中的情感[J]. 吴艳峰. 中国校外教育(理论). 2007(11)
[9]论《品花宝鉴》中诗词的文人意绪[J]. 叶天山. 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05(03)
[10]《品花宝鉴》性别倒错现象成因分析[J]. 梁建欣. 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01)
硕士论文
[1]《品花宝鉴》士优关系研究[D]. 杨海英.哈尔滨师范大学 2012
[2]《品花宝鉴》研究[D]. 魏海成.陕西理工学院 2011
[3]《品花宝鉴》与品花[D]. 邹静.暨南大学 2010
[4]古代人情小说的尾声[D]. 苏亮.新疆师范大学 2009
[5]《品花宝鉴》之男风研究[D]. 王博.浙江大学 2009
[6]《品花宝鉴》中的士优交往状况初探[D]. 施文斐.首都师范大学 2008
[7]论狭邪小说的兴起和流变[D]. 耿艳艳.青岛大学 2007
[8]《品花宝鉴》与《红楼梦》之比较[D]. 张青青.中央民族大学 2007
本文编号:290848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29084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