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汉乐府体制承袭与职能演变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20-12-23 09:30
本文在梳理学者们研究乐府起源与职能问题的相关情况时,发现学术界对于秦代乐府体制与职能问题的讨论不够充分,对于秦汉乐府的承袭问题不够重视,而关于汉武帝立乐府这一事件也仅是就其采诗的职能泛泛而谈,没有给予汉武帝立乐府更积极的评价。出现这样的情况,主要原因是研究资料有限,学者们对于秦代乐府认识不足,无法把握乐府的发展脉络。考古材料的出现为乐府体制与职能问题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契机。本文根据目前已知的与乐府相关的考古材料,结合传世文献,从“战国秦与秦代乐府的设置”、“汉初及武帝时期乐府体制与职能的发展”、“西汉晚期乐府体制的改革”三个方面着手,分析秦汉乐府体制与职能的相关问题,把握秦汉乐府之间存在的承袭与发展的关系,最终从传播学的角度重新审视、评估汉武帝立乐府一事。第一章主要讨论的是战国秦与秦代乐府的设置。北宫乐府石罄的出现,或可说明战国晚期存在乐府。而乐府钟、秦封泥等考古材料的出现则说明乐府到了秦代,已经是一个具备了制造、贮存、调拨乐器等职能的成熟的官方机构。第二章对比了秦代与汉初乐府的体制、职能,发现汉初的乐府主要继承自秦代,仅在官名称呼上进行了小范围调整,到汉武帝时期,乐府才进行了大规模的...
【文章来源】:深圳大学广东省
【文章页数】:6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所示的河南酄县出土的朱雀、例相近,且除了栩栩如生的朱雀,还可以清衣,腰束带佩剑,双手执笏
(图 2:西汉晚期乐舞画像砖)晚期后的汉画像对于“人”的表现是全方位的。尤其体现在一组西汉晚期的乐舞画像石。画中吹笛、摇铃、舞蹈者,画像石的主要表现对象。创作者也巧妙地抓住了表演者最具特色的瞬间。画像石,可知西汉晚期乐舞百戏发展之蓬勃。乐舞百戏的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漢武帝“立樂府”新解[J]. 汪桂海. 文史. 2016(02)
[2]秦咸阳象天设都空间模式初探[J]. 郭璐. 古代文明. 2016(02)
[3]《岳麓书院藏秦简(肆)》的内容与价值[J]. 周海锋. 文物. 2015(09)
[4]汉画像乐舞百戏“受众”情况的考察与分析——兼论汉代庄园艺术的性质与功能[J]. 张玉新,李立.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2014(06)
[5]夏商周“乐府”考论[J]. 王辉斌. 学术论坛. 2013(08)
[6]“乐府”新证[J]. 万尧绪. 黄钟(中国.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2013(03)
[7]河北所出战国时期秦国有铭兵器整理与研究[J]. 杨博. 文物春秋. 2012(06)
[8]汉乐府机构的传播学研究[J]. 钟琛. 中华文化论坛. 2012(04)
[9]从文学的角度看汉乐府诗的传播[J]. 罗焕玉. 兰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1(03)
[10]乐府:始于战国[J]. 陈四海. 音乐研究. 2010(01)
本文编号:2933473
【文章来源】:深圳大学广东省
【文章页数】:6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所示的河南酄县出土的朱雀、例相近,且除了栩栩如生的朱雀,还可以清衣,腰束带佩剑,双手执笏
(图 2:西汉晚期乐舞画像砖)晚期后的汉画像对于“人”的表现是全方位的。尤其体现在一组西汉晚期的乐舞画像石。画中吹笛、摇铃、舞蹈者,画像石的主要表现对象。创作者也巧妙地抓住了表演者最具特色的瞬间。画像石,可知西汉晚期乐舞百戏发展之蓬勃。乐舞百戏的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漢武帝“立樂府”新解[J]. 汪桂海. 文史. 2016(02)
[2]秦咸阳象天设都空间模式初探[J]. 郭璐. 古代文明. 2016(02)
[3]《岳麓书院藏秦简(肆)》的内容与价值[J]. 周海锋. 文物. 2015(09)
[4]汉画像乐舞百戏“受众”情况的考察与分析——兼论汉代庄园艺术的性质与功能[J]. 张玉新,李立.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2014(06)
[5]夏商周“乐府”考论[J]. 王辉斌. 学术论坛. 2013(08)
[6]“乐府”新证[J]. 万尧绪. 黄钟(中国.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2013(03)
[7]河北所出战国时期秦国有铭兵器整理与研究[J]. 杨博. 文物春秋. 2012(06)
[8]汉乐府机构的传播学研究[J]. 钟琛. 中华文化论坛. 2012(04)
[9]从文学的角度看汉乐府诗的传播[J]. 罗焕玉. 兰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1(03)
[10]乐府:始于战国[J]. 陈四海. 音乐研究. 2010(01)
本文编号:293347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29334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