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几道“以诗为词”研究
发布时间:2020-12-26 03:56
“以诗为词”是词体独立后,接受诗体影响的创作。其实质是使词体如诗体一样成为士大夫抒情言志的工具,其表现为将诗之题材内容引入词之领域,以作诗的手法作词,促进词风典雅化。本文以北宋词人晏几道“以诗为词”的做法为切入点,重点探讨其“以诗为词”的文化内涵,以及他对词情的开拓与所采取的手段——“寓以诗人句法”。并在此基础上,与同时代的某些词人进行比较,从而较为精确定位晏几道在词史上的独特地位与影响。主要内容分为三个章节,第一章从花间词人的“由诗入词”之路,以及南唐词人的家国之思,追溯“以诗为词”的文学渊源,又以晏殊、欧阳修、张先、柳永等北宋前期词人对词体的雅化为线索,探究“以诗为词”之演变,这都深刻地影响了晏几道“以诗为词”。第二章以晏几道《小山词自序》入手,从其抒情言志的词学观念以及反映其个体生命历程的创作实践,探索其对词情开拓的贡献。第三章从晏几道援引事典,点化诗句以及诗化用语三方面,着重讨论其“寓以诗人句法”的创作技巧,这种方法既融合了黄庭坚诗法,又具有晏几道自家风貌。总之,晏几道“以诗为词”虽然没能够像苏轼、黄庭坚等在题材意境上进一步拓展,而更多局限于“本色”范围内的“以诗为词”,但其“...
【文章来源】:海南师范大学海南省
【文章页数】:12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 研究状况回顾
二 研究存在的不足以及本文研究内容
第一章 “以诗为词”渊源与演变
第一节 诗客曲子词
一 题材由诗入词
二 体式由近体诗演化
三 以诗歌技法作词
第二节 变伶工之词为士大夫之词
一 忧患意识的流露
二 亡国之恨的抒写
第三节 北宋前期词人雅化词体
一 题材的多样化
二 抒情的自我化
三 风格的典雅化
第二章 晏几道对词情的开拓
第一节 身世落差的嗟叹
一 家境落差:从“钟鸣鼎食”到“家徒四壁”
二 身份落差:从“富贵闲人”到“天涯倦客”
第二节 失落旧情的追寻
一 怀旧心理
二 因情悟道
第三节 独立人格的展现
一 风流才子的自述
二 耿介之士的胸怀
三 政场外人的思索
第三章 寓以诗人技法
第一节 援引典故
一 一典多用
二 多典连用
三 旧典翻新
第二节 点化诗句
一 直接化用原句
二 一词连用数句诗
三 偏好中晚唐丽句
第三节 诗化用语
一 锤炼字词
二 诗化句式
三 曲折章法
结论: 晏几道“以诗为词”的文学史意义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本文编号:2938992
【文章来源】:海南师范大学海南省
【文章页数】:12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 研究状况回顾
二 研究存在的不足以及本文研究内容
第一章 “以诗为词”渊源与演变
第一节 诗客曲子词
一 题材由诗入词
二 体式由近体诗演化
三 以诗歌技法作词
第二节 变伶工之词为士大夫之词
一 忧患意识的流露
二 亡国之恨的抒写
第三节 北宋前期词人雅化词体
一 题材的多样化
二 抒情的自我化
三 风格的典雅化
第二章 晏几道对词情的开拓
第一节 身世落差的嗟叹
一 家境落差:从“钟鸣鼎食”到“家徒四壁”
二 身份落差:从“富贵闲人”到“天涯倦客”
第二节 失落旧情的追寻
一 怀旧心理
二 因情悟道
第三节 独立人格的展现
一 风流才子的自述
二 耿介之士的胸怀
三 政场外人的思索
第三章 寓以诗人技法
第一节 援引典故
一 一典多用
二 多典连用
三 旧典翻新
第二节 点化诗句
一 直接化用原句
二 一词连用数句诗
三 偏好中晚唐丽句
第三节 诗化用语
一 锤炼字词
二 诗化句式
三 曲折章法
结论: 晏几道“以诗为词”的文学史意义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本文编号:293899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29389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