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禅宗大慧法脉写作研究
发布时间:2020-12-26 10:10
大慧宗杲(1089-1163)是宋代影响最大的禅师,是南岳下十四代圆悟克勤禅师法嗣。圆悟克勤是“文字禅”的代表人物,其以云门宗雪窦重显的《颂古百则》为基础编纂的《碧岩录》十卷在宋代文字禅中占有重要地位。至大慧宗杲时,临济宗“宗风大振,号临济再兴”,一跃而至极盛。而大慧烧掉师长的《碧岩录》而大倡“看话禅”,大有向禅宗“不立文字”的传统回归之意。大慧之下,法嗣日盛,人数众多,据《大慧普觉禅师年谱》记载,其中有度门弟子84人,嗣法弟子110多人,随他参禅的僧人和士大夫更是不计其数。大慧弟子及其法系形成临济宗大慧法脉,一直承袭到明清之后,遍布于南方广大地区传习禅法。大慧嗣法弟子中,著名的有橘洲宝昙、泉州教忠寺弥光、福建西禅寺鼎需、福州东禅寺思岳、饶州荐福寺悟本、温州能仁寺祖元、庐山东林寺道颜、福州西禅寺守净、明州育王寺遵璞、建宁府开善寺道谦、衡山伊山寺冲密、潭州沩山寺法宝、福州雪峰寺蕴闻、温州净居寺妙道、平江资寿寺妙总(尼僧,哲宗时丞相苏颂之孙女)等,宗杲法脉人数之多,在禅宗史上是十分罕见的。大慧弟子及后世法脉在文学创作上十分活跃。据许红霞《南宋诗僧丛考》一书考证,在有诗文集传世的12位南宋诗...
【文章来源】:陕西师范大学陕西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1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意义
二、研究现状
三、研究内容与方法
第一章 大慧弟子及其创作概述
第一节 大慧弟子群体身份的界定
第二节 大慧弟子著述概况
一、橘洲宝昙与《橘洲文集》
二、云卧晓莹与《云卧纪谭》《罗湖野录》
三、其他弟子与语录传记类著述
第三节 大慧法脉的三种创作倾向
一、大慧诗禅写作方向的开拓——以橘洲宝昙为例
二、大慧法脉的佛教文学写作
三、大慧禅林笔记写作的传承——以云卧晓莹为例
第二章 文学指归:橘洲宝昙的诗歌创作
第一节 宝昙的诗歌创作
一、宝昙诗歌范式
二、宝昙诗歌主题
第二节 师法苏黄的写作实践
一、“禁体物语”与“诗战”
二、散文诗笔法
第三节 宝昙对大慧思想的接受与变革
一、接受:对儒禅互通思想的体认
二、嬗变:由禅僧到文学僧
第三章 禅学坚守:大慧法脉的佛理诗写作
第一节 大慧法脉创作形式与内容
一、颂古对“看话禅”的运用
二、偈颂对“文字葛藤”的批判
三、人物赞
第二节 大慧法脉创作的特点
第三节 大慧法脉的禅法弘扬之路
第四章 禅史建构:晓莹禅林笔记的纪事传承与转变
第一节 纪事传承:典范塑造的手段继承
一、禅机勘验
二、人物塑造
第二节 意识转变:由禅门神迹到史料纪实
第三节 文本控制:“互见法”的史笔新变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禅籍疑难词语考四则[J]. 詹绪左,周正. 古汉语研究. 2017(02)
[2]失控的文本与失语的文学批评——以《史记》及其研究史为例[J]. 程苏东. 中国社会科学. 2017(01)
[3]写钞本时代异质性文本的发现与研究[J]. 程苏东.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02)
[4]论宋代禁体诗及诗人创作心态的变迁[J]. 张志杰. 中国韵文学刊. 2016(01)
[5]禅诗与禅思——论僧诗的范围、分类及审美取向[J]. 张昌红.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05)
[6]论诗、偈的异同及偈颂的诗化[J]. 张昌红.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06)
[7]白战体与禁体物语[J]. 周裕锴. 古典文学知识. 2010(03)
[8]董狐的“书法不隐”与南史的“据实直书”[J]. 刘波. 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9(S6)
博士论文
[1]北宋诗僧研究[D]. 高慎涛.陕西师范大学 2007
本文编号:2939496
【文章来源】:陕西师范大学陕西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1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意义
二、研究现状
三、研究内容与方法
第一章 大慧弟子及其创作概述
第一节 大慧弟子群体身份的界定
第二节 大慧弟子著述概况
一、橘洲宝昙与《橘洲文集》
二、云卧晓莹与《云卧纪谭》《罗湖野录》
三、其他弟子与语录传记类著述
第三节 大慧法脉的三种创作倾向
一、大慧诗禅写作方向的开拓——以橘洲宝昙为例
二、大慧法脉的佛教文学写作
三、大慧禅林笔记写作的传承——以云卧晓莹为例
第二章 文学指归:橘洲宝昙的诗歌创作
第一节 宝昙的诗歌创作
一、宝昙诗歌范式
二、宝昙诗歌主题
第二节 师法苏黄的写作实践
一、“禁体物语”与“诗战”
二、散文诗笔法
第三节 宝昙对大慧思想的接受与变革
一、接受:对儒禅互通思想的体认
二、嬗变:由禅僧到文学僧
第三章 禅学坚守:大慧法脉的佛理诗写作
第一节 大慧法脉创作形式与内容
一、颂古对“看话禅”的运用
二、偈颂对“文字葛藤”的批判
三、人物赞
第二节 大慧法脉创作的特点
第三节 大慧法脉的禅法弘扬之路
第四章 禅史建构:晓莹禅林笔记的纪事传承与转变
第一节 纪事传承:典范塑造的手段继承
一、禅机勘验
二、人物塑造
第二节 意识转变:由禅门神迹到史料纪实
第三节 文本控制:“互见法”的史笔新变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禅籍疑难词语考四则[J]. 詹绪左,周正. 古汉语研究. 2017(02)
[2]失控的文本与失语的文学批评——以《史记》及其研究史为例[J]. 程苏东. 中国社会科学. 2017(01)
[3]写钞本时代异质性文本的发现与研究[J]. 程苏东.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02)
[4]论宋代禁体诗及诗人创作心态的变迁[J]. 张志杰. 中国韵文学刊. 2016(01)
[5]禅诗与禅思——论僧诗的范围、分类及审美取向[J]. 张昌红.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05)
[6]论诗、偈的异同及偈颂的诗化[J]. 张昌红.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06)
[7]白战体与禁体物语[J]. 周裕锴. 古典文学知识. 2010(03)
[8]董狐的“书法不隐”与南史的“据实直书”[J]. 刘波. 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9(S6)
博士论文
[1]北宋诗僧研究[D]. 高慎涛.陕西师范大学 2007
本文编号:293949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29394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