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古代文学论文 >

唐代五律艺术流变研究

发布时间:2021-01-02 00:20
  袁枚《随园诗话》云:“唐人最重五律。”五律在唐诗体裁系统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位置,它既是唐诗近体中率先完成定型的一体,也是联结古、近两大体裁系统的枢纽性诗体。同时,五律还是唐人创作数量最多的诗体,而唐代则可谓五律艺术发展史上最为辉煌的时期。再者,唐代科举试诗主要采用五言六韵的近体诗,而五律正是其必备的基础,这便决定了五律在唐人政治生活中的重要地位。故可以说,五律是唐代的第一诗体。本文通过对唐代五律历史演变过程的系统梳理,.初步还原了唐代五律艺术发展的真实状况,归结出了唐人五律的独特艺术追求。全文除绪论外,共分为六章。绪论部分提出“唐诗文体学”的概念,并分析了该研究的重要意义、现状及不平衡性,指出今人对于唐代五律的研究与其地位与成就严重不符的情况。绪论还介绍了唐代五律的数量、分期等基本情况,并深入分析了古今学者对于唐代五律的研究现状及其动向。正文部分,第一至五章从纵向的史的角度对唐代五律的历史演变轨迹进行系统梳理。与以往学者多从时限角度进行机械划分不同,本文以诗歌艺术性的总和一一“体”一一为视角,将唐代五律划分为齐梁体、初唐体、盛唐体、大历体、杜甫体及元白体、张籍体、贾岛体等若干发展阶段。... 

【文章来源】:上海师范大学上海市

【文章页数】:448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唐诗文体学”研究的意义与现状
        一、多元完备的唐诗体裁系统
        二、“唐诗文体学”研究的重要意义
        三、唐诗分体研究的不平衡性
    第二节 唐代五律的基本情况
        一、研究对象的确定——兼谈五律与唐代科举试诗之关系
        二、唐代五律的数量问题
        三、唐代五律的分期问题——以“体”为视角
    第三节 唐代五律研究述评
        一、古人关于唐代五律的讨论
        二、历代唐诗选本选评唐代五律的情况
        三、唐代五律的整体研究
        四、唐代五律的个案研究
        五、问题与展望
    第四节 研究方法与总体目标
第一章 从齐梁体到初唐体——唐体五律的初构
    第一节 形式变革的前夜: 齐梁体五言新体诗
        一、齐梁体的主要美学特征
        二、齐梁体五言新体诗在初唐前期的统治地位
        三、形式变革的推毂者: 宫廷诗人的五言新体诗
        四、齐梁馀习的澄汰者: 在野诗人的五言新体诗
        五、齐梁体在初唐以后的萎缩与蜕变
    第二节 形式变革: 五律的率先定型及其诗歌史意义
        一、形式变革的理论准备
        二、篇制的选定: 八句体诗的源流及其美学优势
        三、属对的规范: 诗歌律化的第一步
        四、声律的调制: 诗歌律化的第二步
        五、五律率先定型的重大诗歌史意义
    第三节 初唐体五律之正格: “以律行律派”
        一、初唐体五律的两大派别及其地位
        二、沈宋的五律及“沈宋体”成为律诗别称的原因
        三、杜审言等人对五律艺术发展的贡献
        四、“以律行律派”的艺术特征
    第四节 初唐体五律之别调: “以古行律派”
        一、先驱: 初移风会的“四杰”五言新体诗
        二、“五言律祖”陈子昂与“以古行律派”的创辟
        三、“以古行律派”的艺术特征——以陈子昂五律为中心
第二章 盛唐体——五律的正宗与典范
    第一节 初、盛之交诗人与五律的美学转向
        一、张说与“以律行律派”的式微
        二、张九龄与“以古行律派”的兴起
        三、苏颋等其他初、盛之交诗人的五律
    第二节 王孟诗派与五律正宗美学风范的确立
        一、王维:前杜甫时代五律的首位集大成者
        二、王维与孟浩然五律艺术风貌之差异及其成因
        三、近孟之清淡古雅: 储光羲、常建、刘眘虚等
        四、近王之清空流丽: 祖咏、綦毋潜、卢象等
        五、王孟诗派何以成为五律的正宗?
    第三节 盛唐体五律的多元协奏
        一、李白: 盛唐“以古行律派”的造极者
        二、高适与岑参五律的艺术分野
        三、王昌龄等其他盛唐诗人的五律
    第四节 盛唐诗人的审美选择对后世五律的深远影响
        一、“以律行律”与“以古行律”的选择
        二、典丽、清远与雄浑的选择
        三、山水田园与边疆塞漠的选择
        四、盛唐体五律的主要艺术特征
第三章 杜甫体——唐代五律的二次美学变革
    第一节 杜甫与五律“诗世界”的全面开启(上)
        一、描写与表现领域的极大扩展与深化
        二、风格的千汇万状及其沉郁本体
        三、“以律行律”与“以古行律”的高度统一
    第二节 杜甫与五律“诗世界”的全面开启(下)
        一、由炼字看写景造境艺术的别出心裁
        二、句式结构的脱弃陈规
        三、谋篇布局的开阖变化
        四、五律组诗的层次安顿
        五、格律声韵的戛戛独造
    第三节 从“唐调”到“杜调”: 五律的二次美学变革
        一、从兴会到着意
        二、从自然到精工
        三、从浑圆到严整
        四、从活泼到沉着
    第四节 登峰造极,轨范千古: 杜甫体五律的地位与意义
        一、数量与质量的双双造极
        二、“杜集大成,五言律尤可见者”
        三、五律一体真正的“立法者”
        四、非有唐一代所能限者
第四章 大历体——诗运转关之际五律的承与变
    第一节 大历体五律的美学动向
        一、大历诗人的择体意识与五律的首次独盛
        二、越盛唐接齐梁: 取法渊源的反省与回归
        三、移风骨于情致: 审美趣向的转移与内化
        四、窃占青山白云: 题材内容的萎缩与固化
        五、“以律行律派”的回归与五律的精致化
    第二节 韦应物等与“以古行律派”的相对式微
        一、“韦苏州律诗似古”
        二、清旷夷犹,可继王孟
        三、韦应物与王孟五律之比较
        四、李益等人的五律:古意犹存,不为律缚
    第三节 盛而逗中的典型:“钱刘”的五律
        一、刘长卿的五律: 诗运转关的标本
        二、钱起的五律: 初露中唐面目(附郎士元)
        三、“钱刘”五律之比较
    第四节 大历体五律的其他代表
        一、京洛士大夫诗人群体的五律
        二、江南士大夫诗人群体的五律
        三、方外诗人群体的五律
        四、皎然的五律: 清机逸响,机锋犹近
第五章 元白体、张籍体和贾岛体——唐体五律的分化
    第一节 贞元以后五律的阶段性特征
        一、复古风潮与中唐后期五律的再度转向
        二、三大美学楷范的确立与贾岛体的风靡
        三、科举试诗导向的强化与晚唐五律的繁荣
    第二节 贾岛的时代: 作为晚唐五律首要美学楷范的贾岛体
        一、贾岛: 唐代五律最后的创辟者
        二、贾岛之同道: 孟郊、无可等人的五律
        三、苦吟磨镌、清真奇僻: 贾岛体五律的美学特征
        四、贾岛体何以成为晚唐五律的首要美学楷范?
        五、晚唐前期贾岛体五律的主要追随者
        六、晚唐后期贾岛体五律的主要追随者
    第三节 元白体、张籍体与中晚唐五律
        一、元白体五律: 平易近俗,浅切流利
        二、元白体未能跻身五律经典风格之原因
        三、元白体与中晚唐五律浅俗的一派
        四、张籍体五律: 平易近雅,清淡闲远
        五、张籍体与中晚唐五律清雅的一派
        六、姚合五律: 出入三派,尤近张籍
    第四节 流风之外: 韩愈等人的五律
        一、韩愈的五律: 面目与其古体迥异
        二、刘禹锡的五律: 诗衢广博,格高调远
        三、温庭筠与李商隐五律之比较
        四、马戴等人的五律: 风调高华,力追盛唐
        五、贞元至大中时期其余派外诗人的五律
    第五节 唐音余响: 五代十国的五律
        一、李煜等五代十国诗人的五律
        二、独步丛林的齐己五律——兼及诗僧偏擅五律之原因
第六章 唐人五律的艺术追求
    第一节 唐体五律对齐梁体五言新体诗的美学变革
        一、针对齐梁声病之体的形式美学变革
        二、针对齐梁绮艳之格的内容与风格美学变革
        三、章法结构由一线贯下到转折顿挫
        四、结尾方法由就题收束到宕开一笔
    第二节 五律由初盛至中晚的美学嬗变
        一、由追求气象到下细工夫、作小结裹
        二、由追求整体的平衡到着意于中二联的营构
        三、意象化进程与情景关系的变迁
        四、中晚唐五律“三四句多作一串”
    第三节 “以古行律”与唐代五律高格的确立
        一、“以律行律派”和“以古行律派”的消长与演变
        二、唐人“以古行律”的主要方法
        三、“以古行律”的盛行及其成为唐代五律高格之原因
    第四节 唐人五律与七律的艺术分工
        一、五律与七律表现原理的差异
        二、七律的兴起对五律艺术发展的影响
        三、附论: 影响唐代五律发展的其他因素
结论
余论
    一、五言律诗美学特质探论——兼论“中和”审美理想与古典诗歌之关系
    二、论唐代的仄韵五律——兼论仄韵律诗的归属问题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杜甫五律的“独造”和“胜场”[J]. 葛晓音.  文学遗产. 2015(04)
[2]论中国古代咏物诗的演进逻辑[J]. 李定广.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04)
[3]从二句体、四句体到八句体——绝句与律诗之关系新探[J]. 王佺.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01)
[4]李白“以古行律”表微[J]. 张培阳.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01)
[5]孟浩然的归属与主体风格[J]. 魏耕原.  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03)
[6]中国古代诗学中“以古为律”思想的演进[J]. 刘占召.  文艺理论研究. 2013(06)
[7]罗隐历史定位发覆[J]. 李定广.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3(05)
[8]唐诗的体裁系统及其艺术优越性[J]. 李定广.  学术月刊. 2013(05)
[9]近体律句考——以唐五律为中心[J]. 张培阳.  文学遗产. 2013(03)
[10]论《诗经》四、八句体例之特点及影响[J]. 岳上铧.  社科纵横. 2012(08)

博士论文
[1]清代唐诗总集序跋研究[D]. 张敬雅.上海师范大学 2016
[2]近体诗律研究[D]. 张培阳.南开大学 2013
[3]中古五言诗形式美学研究[D]. 李鹏飞.浙江大学 2012
[4]中国诗歌形式研究[D]. 柯继红.北京师范大学 2011
[5]永明诗体研究[D]. 王俊英.陕西师范大学 2010
[6]初盛唐诗体研究[D]. 白朝晖.南京大学 2002

硕士论文
[1]从历代诗话看中国诗体篇幅长短之辩[D]. 尹尚胜男.北京大学 2013



本文编号:295227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295227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e89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