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古代文学论文 >

生态批评视野下的刘海栖作品

发布时间:2021-01-13 18:25
  刘海栖是著名出版人和儿童文学作家,从事文学创作30年来创作出众多优秀儿童文学作品。特别是他的童话作品获得过国家级奖项。作品充满童趣、幽默,对自然、生物的热爱溢于言表,表现出他的生态关怀。本论文将侧重从生态批评的视角论析刘海栖作品的特质。论文部分共分四章,第一章介绍了刘海栖作品中人类对自然生态的各类破坏行为,展现刘海栖的生态启示录和生态乌托邦叙事策略下的自然。通过比较中国和西方文化中对人与自然关系的不同看法探讨对自然破坏的原因。第二章是刘海栖作品对城市环境中的生态危机和生态美的呈现,探讨了城市对人类的意义、城市与自然的关系,并指出生态批评中城市维度的重要性。呼吁全面、客观的认识城市与自然的关系。第三章介绍刘海栖作品中的人文环境出现的危机和原因,讨论他特别强调的失业、战争、人际关系冷漠等问题。第四章讲刘海栖的生态审美和其作品体现的生态美育。解决生态问题其实是解决人类价值观的问题,本章论述了刘海栖作品包含的生态审美与生态美育价值,阐释其主张的家庭、学校、社会层面的生态审美教育观念。刘海栖的作品含有丰富的生态思想因素,其中最难能可贵的部分是他关于城市对人类意义的挖掘,对城市认识的全面性。这不仅... 

【文章来源】:喀什大学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文章页数】:5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刘海栖儿童文学作品介绍
    本文研究的视角及研究价值
    国内生态批评研究现状简介
第一章 刘海栖作品中的自然环境
    第一节 自然环境的呈现
        一、启示录式生态想象
        二、刘海栖对生态启示录的保留
        三、生态乌托邦叙事
    第二节 对自然环境破坏现象的思考
        一、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人与自然的看法
        二、刘海栖作品中自然生态破坏的西方文化根源
第二章 刘海栖作品中的城市环境
    第一节 城市环境的呈现
    第二节 对城市环境的思考
        一、城市在人类文明中的意义
        二、城市在发展中和自然生态的关系
第三章 刘海栖作品中的人文环境
    第一节 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呈现
    第二节 生态环境的变化对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影响之思考
第四章 刘海栖的生态审美观
    第一节 刘海栖的生态审美观
        一、矛盾的生态整体审美观
        二、生态审美的自然性
    第二节 刘海栖作品的生态美育
        一、家庭中生态审美生活氛围的营造
        二、学校发挥生态美育核心阵地的作用
        三、社会媒介的生态审美宣传
结语
注释
参考文献
致谢
读硕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城市环境噪声污染与监测技术探讨[J]. 王颖.  科学技术创新. 2018(35)
[2]西方生态批评的新视野:城市生态批评研究述评[J]. 马特.  鄱阳湖学刊. 2018(06)
[3]《托诺-邦盖》中的城市生态批评[J]. 刘赛雄,胡强.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04)
[4]论美国“荒野”概念的嬗变与后现代建构[J]. 马特.  文史哲. 2018(03)
[5]“城市自然”的再发现:论斯奈德的后现代城市叙事[J]. 马特.  外国文学. 2018(02)
[6]论生态社会主义伦理学[J]. 迈克尔·洛威,马特.  鄱阳湖学刊. 2017(05)
[7]超越末日论:城市生态批评的复归与未来[J]. 马特.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5)
[8]从缺席到在场:生态批评的城市维度[J]. 马特.  外国文学研究. 2017(04)
[9]原乡情结与中国生态文学批评的发生[J]. 王杰泓.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4(02)
[10]从生态批评的两次浪潮看其哲学根源[J]. 李铭.  云南社会科学. 2014(01)

博士论文
[1]新时期儿童文学中的生态伦理意识研究[D]. 田媛.山东师范大学 2013
[2]道在途中—中国生态批评的理论生成[D]. 马治军.苏州大学 2012
[3]动物小说——人类的绿色凝思[D]. 孙悦.上海师范大学 2008

硕士论文
[1]沈石溪动物小说生态意识研究[D]. 韩春霞.东北师范大学 2018
[2]生态美育视角下的新时期新疆散文研究[D]. 朱亚丽.石河子大学 2017
[3]论生态批评视阈下的新世纪乡土小说[D]. 罗思琪.宁波大学 2017
[4]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生态文化建设问题研究[D]. 朱芳.江西师范大学 2014



本文编号:297535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297535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799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