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古代文学论文 >

文学地理学视域下的冯敏昌诗歌研究

发布时间:2021-01-14 21:47
  冯敏昌一生辗转广东、广西、湖南、湖北、江西、浙江、江苏、河南、河北、天津、北京、山东、山西、陕西等地,将南北不同的自然、人文景观尽收眼底。冯敏昌诗歌创作受自然与人文环境的影响,具有丰富的文学地理内容:从自然环境看,冯敏昌诗歌反映了南北地域在气候、地貌、物产上的差异,而诗歌的“荔枝”“桂蠹”意象,反映了他作为岭南人的自觉性,即不采用“荔枝”和“桂蠹”意象蕴含的讽刺含义,而是通过荔枝表现他对故乡的依恋,用桂蠹表现岭南文人高洁的品性。从政治环境看,冯敏昌对政治理想的追求受京都吸引力的影响;他仕途坎坷的疲惫情感,又与当时险恶的政治环境、科举取士制度对北方的倾斜有关。从区域与诗歌创作看,冯敏昌诗歌不乏本土与异乡区域的描写,突出了区域的地理位置、贸易经济情况和历史文化。区域的人际交往,使冯敏昌在结交大批文人志士的同时,磨砺了自己的诗风。从人文景观看,冯敏昌对岭南本土与异地人文景观的诗歌描写,在抒发他怀古之思的同时,表现了他作为岭南人独特的情感:既反映了岭南深厚的历史文化,又表现了冯敏昌对岭南后生的期盼,还表达了冯敏昌立志成材,以彰显岭南人才辈出的情感。此外,丰富的游历赋予了冯敏昌诗歌开阔的地理空间... 

【文章来源】:广西民族大学广西壮族自治区

【文章页数】:7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现状
        (一)冯敏昌文献整理
        (二)冯敏昌生平研究
        (三)冯敏昌诗文研究
        (四)冯敏昌历史地位研究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三、研究的方法
第一章 鱼山诗与自然环境
    第一节 鱼山诗与气候
        一、雨意象与多雨气候
        二、瘴意象与湿热气候
        三、雪意象与寒冷气候
    第二节 鱼山诗与地貌
        一、溶洞意象与喀斯特地貌
        二、高山意象与高山地貌
    第三节 鱼山诗与物产
        一、南方物产
            (一)荔枝意象
            (二)桂蠹意象
            (三)竹、扶桑意象
        二、北方物产
            (一)粱、黍和荞麦意象
            (二)牡丹意象
第二章 鱼山诗与人文环境
    第一节 政治地理环境和诗歌创作
        一、京都情结
            (一)大庾岭道
            (二)京都理想
        二、仕途坎坷
            (一)仕进道阻且长
            (二)仕途险象环生
            (三)局势进退维谷
    第二节 区域人际与诗歌创作
        一、诗歌中的区域
        二、区域人际交往
            (一)广东的人际交往
            (二)北京的人际交往
    第三节 人文景观与诗歌创作
        一、亭台楼阁
            (一)亭
            (二)台
            (三)楼阁
        二、寺庙墓祠
            (一)寺庙
            (二)墓祠
        三、逐臣遗迹
第三章 鱼山诗与文学地理空间
    第一节 开阔的文学地理空间
        一、游历的地理空间
        二、境界开阔的诗歌
    第二节 地理空间与情感
        一、故乡情结
        二、羁旅之愁
    第三节 鱼山对地理空间的影响
        一、鱼山与人文景观的内涵
        二、鱼山与岭南文学文化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黄鹤楼与道教关系之历史研究[J]. 梅莉.  宗教学研究. 2016(04)
[2]冯敏昌北部湾诗歌创作研究——北部湾海洋区域文学研究系列论文之五[J]. 宋坚.  钦州学院学报. 2016(08)
[3]冯敏昌与钦州乡贤文化[J]. 陆衡.  钦州学院学报. 2014(10)
[4]文学地理空间的维度[J]. 杜华平.  世界文学评论(高教版). 2014(01)
[5]冯敏昌诗文中的钦廉印记[J]. 陆衡.  钦州学院学报. 2013(09)
[6]广西北部湾沿海伏波信仰的成因及其文化特征——以钦州乌雷伏波庙为例[J]. 任才茂.  钦州学院学报. 2013(04)
[7]翁方纲督学广东与岭南诗风的演变[J]. 潘务正.  文学遗产. 2013(02)
[8]冯敏昌二诗浅析[J]. 吴龙章.  钦州学院学报. 2012(05)
[9]论冯敏昌及其岭南书院教育[J]. 杨年丰.  钦州学院学报. 2011(04)
[10]论岭南诗人冯敏昌的诗歌[J]. 杨年丰.  钦州学院学报. 2008(05)

博士论文
[1]文化名楼的历史还原[D]. 邵大为.武汉大学 2015

硕士论文
[1]宋湘及其诗歌研究[D]. 冯玉霞.西北师范大学 2015
[2]论唐诗中的牡丹意象[D]. 吴丹鹃.华侨大学 2008
[3]冯敏昌诗文研究[D]. 周为军.广西大学 2007
[4]小罗浮草堂诗钞校注[D]. 杨年丰.广西大学 2006
[5]清代珠江三角洲市镇管理研究[D]. 杨承舜.暨南大学 2006



本文编号:297761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297761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e76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