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向未来”的写作 ——论朱天文小说中的焦虑意识
发布时间:2021-01-18 08:54
朱天文是台湾当代文学中颇具代表性的作家之一,其作品在叙事和人物塑造上充满显著的焦虑意识。这跟她的文化记忆、文化理想与所受到的文学影响的独特性密切相关。朱西宁的家学引领、张爱玲的文学传承、胡兰成的理论点拨这三条线索和时代背景的互动促成了朱天文其焦虑意识的发生。这种焦虑意识投射在其后期小说“世纪末”三部曲中依次演绎为“世纪末”前后的生命焦虑、身份焦虑与时间焦虑,投射在人物形象塑造上形成“老灵魂”、“荒人”与“巫”三种人物形象,反映出朱天文“反现代”的时间观念。为了对抗焦虑,在叙事策略上,朱天文以改变叙事时序和延缓叙事速度这两条路径完成对叙事时间的干预,同时在文本中展开对美学乌托邦的建构,由此缓解焦虑。朱天文对焦虑意识的发掘与书写对其创作和时代有深厚的现实和美学意义。一方面,朱天文小说对焦虑意识的发掘体现了其对社会、时代深厚的批判意识,折射出其对台湾现代化进程的关注与反思;另一方面,在台湾文学脉络中,朱天文小说对焦虑意识的书写融合了张爱玲与胡兰成的抒情美学,体现出一种以“背向未来,返身过去”为特征的抒情面向。
【文章来源】:暨南大学广东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17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缘起及问题意识
第二节 有关概念阐释
第三节 朱天文研究综述
第四节 研究对象、内容与方法
第一章 朱天文的文学世界与焦虑意识
第一节 家学渊源与家国想象
第二节 文学影响与时间体验
第三节 早期信仰与创作困境
第四节 焦虑意识与时间线索
第二章 迷恋现世:“老灵魂”的生命焦虑
第一节 世纪末的生命焦虑
第二节 未老先衰的“老灵魂”形象
第三节 生命焦虑与“失根”症候
第三章 寻求认同:“荒人”的身份焦虑
第一节 世纪末的身份焦虑
第二节 被放逐的“荒人”形象
第三节 认同困境与文明堕落
第四章 恐惧现代:“巫”的时间焦虑
第一节 新世纪的时间焦虑
第二节 抗拒现代的“巫”形象
第三节 朱天文的“反现代”观念
第五章 对抗焦虑与书写意义
第一节 凝滞当下:在“离题”中抵抗时间
第二节 返身过去:从废墟中建构美学乌托邦
第三节 书写意义:批判精神与抒情面向
结语焦虑:“背向未来”的文化乡愁与书写危机
参考文献
附录一:朱天文创作与台湾文学年表
附录二:朱天文与《三三集刊》年表
在学期间发表论文清单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福柯、本雅明与阿甘本:什么是当代?[J]. 汪民安.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2013(06)
[2]朱天文《巫言》的反完整性叙事特征[J]. 邹贤友.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04)
[3]如何“恋物”,怎样叙事?——《巫言》“拜物教”之形式探讨[J]. 崔秀霞. 理论与创作. 2011(03)
[4]神圣之书:多主题变奏下的建构与解构——评朱天文的小说《巫言》[J]. 陈建芳. 华文文学. 2011(02)
[5]论20世纪90年代台湾小说中“酷儿书写”的现代性[J]. 罗显勇.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01)
[6]物化都市的感觉主义书写——朱天文短篇小说的身体叙事与颓废意识[J]. 朱立立.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0(09)
[7]《荒人手记》与朱天文的警世寓言[J]. 郑国庆.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0(09)
[8]祛魅时代的文化图景[J]. 陶东风. 文学与文化. 2010(01)
[9]世纪末的华丽……与污秽[J]. 黄子平. 现代中文学刊. 2009(06)
[10]为谁惆怅为谁颦——读朱天文最新长篇《巫言》[J]. 王颖. 扬子江评论. 2009(02)
硕士论文
[1]论朱天文笔下的“时间”[D]. 李莹莹.华东师范大学 2011
本文编号:2984657
【文章来源】:暨南大学广东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17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缘起及问题意识
第二节 有关概念阐释
第三节 朱天文研究综述
第四节 研究对象、内容与方法
第一章 朱天文的文学世界与焦虑意识
第一节 家学渊源与家国想象
第二节 文学影响与时间体验
第三节 早期信仰与创作困境
第四节 焦虑意识与时间线索
第二章 迷恋现世:“老灵魂”的生命焦虑
第一节 世纪末的生命焦虑
第二节 未老先衰的“老灵魂”形象
第三节 生命焦虑与“失根”症候
第三章 寻求认同:“荒人”的身份焦虑
第一节 世纪末的身份焦虑
第二节 被放逐的“荒人”形象
第三节 认同困境与文明堕落
第四章 恐惧现代:“巫”的时间焦虑
第一节 新世纪的时间焦虑
第二节 抗拒现代的“巫”形象
第三节 朱天文的“反现代”观念
第五章 对抗焦虑与书写意义
第一节 凝滞当下:在“离题”中抵抗时间
第二节 返身过去:从废墟中建构美学乌托邦
第三节 书写意义:批判精神与抒情面向
结语焦虑:“背向未来”的文化乡愁与书写危机
参考文献
附录一:朱天文创作与台湾文学年表
附录二:朱天文与《三三集刊》年表
在学期间发表论文清单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福柯、本雅明与阿甘本:什么是当代?[J]. 汪民安.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2013(06)
[2]朱天文《巫言》的反完整性叙事特征[J]. 邹贤友.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04)
[3]如何“恋物”,怎样叙事?——《巫言》“拜物教”之形式探讨[J]. 崔秀霞. 理论与创作. 2011(03)
[4]神圣之书:多主题变奏下的建构与解构——评朱天文的小说《巫言》[J]. 陈建芳. 华文文学. 2011(02)
[5]论20世纪90年代台湾小说中“酷儿书写”的现代性[J]. 罗显勇.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01)
[6]物化都市的感觉主义书写——朱天文短篇小说的身体叙事与颓废意识[J]. 朱立立.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0(09)
[7]《荒人手记》与朱天文的警世寓言[J]. 郑国庆.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0(09)
[8]祛魅时代的文化图景[J]. 陶东风. 文学与文化. 2010(01)
[9]世纪末的华丽……与污秽[J]. 黄子平. 现代中文学刊. 2009(06)
[10]为谁惆怅为谁颦——读朱天文最新长篇《巫言》[J]. 王颖. 扬子江评论. 2009(02)
硕士论文
[1]论朱天文笔下的“时间”[D]. 李莹莹.华东师范大学 2011
本文编号:298465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29846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