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古代文学论文 >

“我是一个诗人”—张枣的诗歌世界

发布时间:2021-01-19 03:22
  “我是一个诗人。”是张枣生前经常说的话。作为当代诗坛独具特色的一位诗人,张枣的诗歌在深受西方现代诗歌影响的同时,又保持着浓郁的中国传统特色。论文以张枣诗歌为研究对象,具体从诗学资源、诗歌内容、诗歌艺术及语言等方面进行讨论,主要采用新批评的“文本细读法”、跨文化历史语境下的影响研究方法与基本的比较研究方法,对张枣诗歌完成整体性的透视和把握。张枣的创作表现出关注个体心灵的倾向,力求摆脱诗歌功利化的倾向,维护诗歌之神的独立与尊严。诗作中大量使用带有隐喻色彩的意象,对超现实的虚幻之物的热爱更是带来了表现形式和技巧的转变。张枣诗歌中客观对应物的选择、消极主体的构建以及对语言的极度迷恋都表现出对西方现代派诗歌的学习。与此同时,张枣又致力于对中国诗歌传统的现代表达。他一直努力在诗歌中用现代心智去修复古典诗意,在现代和传统之间进行融会贯通。重新发掘传统诗歌的精神气韵,为传统诗歌注入现代元素。张枣在国外生活了二十多年,他在许多诗歌中表达了海外生活的感受。多年的孤独生活给张枣的诗歌创作带来了极大的影响,正是有诗歌陪伴,张枣得以渡过那最难熬的“失语”时期。诗歌成为张枣反抗绝望、寻找自我的利器。诗歌是张枣孤独... 

【文章来源】:河南大学河南省

【文章页数】:7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研究现状
    研究意义
    研究方法
第一章 “我潜心做着语言的试验”:张枣的诗学资源
    第一节 “它将引我到更远”:西方诗艺的借鉴吸收
        一、向内转的个人化写作姿态
        二、表现形式和技巧的转变
    第二节 “我要衔接过去一个人的梦”:东方诗意的现代表达
        一、古典气质的现代重构
        二、传统观念的现代体认
第二章 “那使人忧伤的是什么?”:张枣诗歌的主题
    第一节 “我们是裂缝中的人”:对海外生存的理解
    第二节 “躲在光芒里的黑暗”:对自身处境的体验
    第三节 “我和夜莺还会再次相遇”:对诗意的寻找
第三章 “我们的心要这样向世界打开”:张枣诗歌的艺术探索
    第一节 “人是戏剧”:戏剧化手法
    第二节 “对话是一个神话”:对话式抒情
    第三节 “陌生的灯泡”:陌生化叙事
第四章 “语言使人忧郁”:张枣诗歌的语言
    第一节 回归语言自身的“元诗”观
    第二节 “轻”与“甜”的语言气质
        一、轻
        二、甜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静静的海流:海外中国诗人[J]. 赵毅衡.  华文文学评论. 2017(00)
[2]那逝去又复得的——张枣诗歌创作研究综述[J]. 王凡.  名作欣赏. 2017(24)
[3]语言自指的庆典及其限度:张枣诗歌的成就与困境[J]. 王琳.  中国现代文学论丛. 2016(01)
[4]谈张枣诗歌之肌质——以《杜鹃鸟》为例[J]. 邦吉梅朵.  星星. 2016(26)
[5]论张枣诗歌语言的异质性[J]. 周紫薇.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 2016(04)
[6]作为新诗之父的鲁迅——论张枣的《野草》阐释[J]. 彭英龙.  鲁迅研究月刊. 2016(07)
[7]张枣的“元诗”理论及其诗学实践[J]. 亚思明.  当代作家评论. 2015(05)
[8]历史、诗歌与救赎——论张枣《跟茨维塔伊娃的对话》[J]. 彭英龙.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5(04)
[9]死亡之甜——张枣诗歌的“死亡”意象[J]. 田欣.  牡丹. 2015(10)
[10]发现“空白”与“命名”词语——论张枣诗歌的语言试验[J]. 杭欣竹.  美与时代(下). 2014(12)

博士论文
[1]汉语新诗物写性的起源[D]. 张光昕.中央民族大学 2013
[2]现代汉语诗歌“陌生化”的语言实现[D]. 张媛媛.华中师范大学 2013
[3]象征的漂移[D]. 颜炼军.中央民族大学 2011
[4]跨语际实践中的新诗“戏剧化”研究[D]. 胡苏珍.浙江大学 2009

硕士论文
[1]论张枣诗歌中的消极主体[D]. 吴情.南京大学 2015
[2]论张枣诗歌的生命哲学[D]. 周升波.广西师范大学 2014
[3]立足边缘,召唤无限[D]. 彭英龙.首都师范大学 2013
[4]张枣诗歌中的“时间”[D]. 王媛.中央民族大学 2013
[5]轻与甜:论张枣诗歌的美学气质及其建构[D]. 傅博.浙江大学 2012
[6]语言的躯体[D]. 曹梦琰.中央民族大学 2011
[7]张枣诗歌中的“历史视野”[D]. 王茜.复旦大学 2010



本文编号:298623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298623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98a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