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部新书》研究
发布时间:2021-01-20 18:42
《南部新书》为宋初翰林学士钱易所撰。书中杂录了唐及五代的职官置废、政制变迁、官场仪式等资料,是一部具有重要史料价值的笔记小说。本文拟从文学角度来探讨此书,以揭示其文学意义与价值。全文共有六章:第一章分别介绍作者钱易的生平,《南部新书》的版本流传和此书的主要内容及特点。钱易官至翰林学士,他对各类史料文献掌握程度较高,因此书中所记条目类型繁多,但主要以史料记载为主。由于此书成书后未能妥善保存,导致此书有多个版本流传。第二章主要介绍书中所载唐代的几个较突出的社会现象,即攀比富贵,崇信佛教,风行避讳。唐代的经济水平较战乱时有所发展,物质资源丰富,富家大族数量有所增加。同时,佛教在唐一代有了更进一步的发展,佛教的影响范围更加广泛。并且,唐代还延续了南北朝时期避讳之风,避讳的风行对唐代人们的社会生活产生了较大的影响。第三章主要讨论唐代科举制度对士子的影响与此制度和文学的关系。唐代科举考试以进士试为主,这导致了士子们尊崇进士的心理倾向。唐代诗歌发展蓬勃,考前准备与考试内容也逐渐以诗赋为主要体裁,科举与文学的联系逐渐紧密。第四章主要分析书中几类典型的人物形象。《南部新书》中涉及人物的条目有400余条。...
【文章来源】:浙江师范大学浙江省
【文章页数】:12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南部新书》概况
第一节 作者生平
第二节 作品版本
第三节 内容分类与特点
第二章 纷繁多姿的社会百态
第一节 攀比富贵
第二节 崇信佛教
第三节 风行避讳
第三章 科举制度的生动展示
第一节 唐代的科举
第二节 士子价值取向与科场风气
第三节 科举制度与文学
第四章 丰富多彩的人物形象
第一节 德艺双馨的女性
第二节 忠奸并存的官员
第三节 安外修内的帝王
第五章 文学史料和文学批评价值
第一节 文学史料
第二节 文学批评
第六章 叙事模式和语言特色
第一节 叙事模式
第二节 语言特色
结语
征引文献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南部新书》甲卷词汇考释[J]. 王虎,王中宇.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01)
[2]再论《四库全书》本《南部新书》的校勘价值[J]. 吴松. 兰台世界. 2014(11)
[3]唐琐事杂考三题[J]. 陈志坚,梁太济. 中国典籍与文化. 2013(04)
[4]《南部新书》研读札记六题[J]. 陈志坚,梁太济. 中国典籍与文化. 2012(02)
[5]论洪迈《容斋随笔》中的女性形象[J]. 王军.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04)
[6]论《南部新书》对于整理唐代小说文献的价值[J]. 罗宁.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2)
[7]试论唐五代笔记小说中的妇女形象[J]. 蔡静波,党大恩. 唐都学刊. 2007(02)
[8]古代志怪小说本体价值观的演变[J]. 葛永海.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 2004(05)
[9]《南部新书》小考[J]. 虞云国. 文献. 2001(04)
[10]假珠代睛者崔嘏也——《南部新书》失误之一[J]. 黄震云. 淮北煤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6(01)
硕士论文
[1]明代笔记小说中科举资料的文献价值[D]. 付婷.江西师范大学 2015
[2]唐五代笔记小说佛道内容研究[D]. 王鑫.兰州大学 2015
[3]《酉阳杂俎》研究[D]. 白霞.山西师范大学 2014
[4]李肇《唐国史补》的文学研究[D]. 姚丹.上海社会科学院 2013
[5]《类说》所收唐人笔记小说研究[D]. 薛琪薪.上海师范大学 2012
[6]《东坡志林》研究[D]. 王梁.广西师范大学 2011
[7]《南部新书》整理舆词语研究[D]. 吴松.南京师范大学 2011
[8]唐五代笔记小说中的佛教故事研究[D]. 项波.陕西师范大学 2009
[9]《独异志》研究[D]. 郭仕超.西南大学 2009
[10]《南部新书》人名称谓词汇研究[D]. 谭洁.四川师范大学 2008
本文编号:2989570
【文章来源】:浙江师范大学浙江省
【文章页数】:12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南部新书》概况
第一节 作者生平
第二节 作品版本
第三节 内容分类与特点
第二章 纷繁多姿的社会百态
第一节 攀比富贵
第二节 崇信佛教
第三节 风行避讳
第三章 科举制度的生动展示
第一节 唐代的科举
第二节 士子价值取向与科场风气
第三节 科举制度与文学
第四章 丰富多彩的人物形象
第一节 德艺双馨的女性
第二节 忠奸并存的官员
第三节 安外修内的帝王
第五章 文学史料和文学批评价值
第一节 文学史料
第二节 文学批评
第六章 叙事模式和语言特色
第一节 叙事模式
第二节 语言特色
结语
征引文献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南部新书》甲卷词汇考释[J]. 王虎,王中宇.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01)
[2]再论《四库全书》本《南部新书》的校勘价值[J]. 吴松. 兰台世界. 2014(11)
[3]唐琐事杂考三题[J]. 陈志坚,梁太济. 中国典籍与文化. 2013(04)
[4]《南部新书》研读札记六题[J]. 陈志坚,梁太济. 中国典籍与文化. 2012(02)
[5]论洪迈《容斋随笔》中的女性形象[J]. 王军.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04)
[6]论《南部新书》对于整理唐代小说文献的价值[J]. 罗宁.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2)
[7]试论唐五代笔记小说中的妇女形象[J]. 蔡静波,党大恩. 唐都学刊. 2007(02)
[8]古代志怪小说本体价值观的演变[J]. 葛永海.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 2004(05)
[9]《南部新书》小考[J]. 虞云国. 文献. 2001(04)
[10]假珠代睛者崔嘏也——《南部新书》失误之一[J]. 黄震云. 淮北煤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6(01)
硕士论文
[1]明代笔记小说中科举资料的文献价值[D]. 付婷.江西师范大学 2015
[2]唐五代笔记小说佛道内容研究[D]. 王鑫.兰州大学 2015
[3]《酉阳杂俎》研究[D]. 白霞.山西师范大学 2014
[4]李肇《唐国史补》的文学研究[D]. 姚丹.上海社会科学院 2013
[5]《类说》所收唐人笔记小说研究[D]. 薛琪薪.上海师范大学 2012
[6]《东坡志林》研究[D]. 王梁.广西师范大学 2011
[7]《南部新书》整理舆词语研究[D]. 吴松.南京师范大学 2011
[8]唐五代笔记小说中的佛教故事研究[D]. 项波.陕西师范大学 2009
[9]《独异志》研究[D]. 郭仕超.西南大学 2009
[10]《南部新书》人名称谓词汇研究[D]. 谭洁.四川师范大学 2008
本文编号:298957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29895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