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诸子散文中韵文现象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1-01-21 17:30
先秦诸子韵文是指先秦诸子散文中有入韵情况的语段,它是先秦韵文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诸子散文的一大语言特色,对它的研究很有必要。从表层形态上来看,它有以下特点。在韵部上,诸子韵文韵脚字用韵比较宽松。在韵例上,句中韵脚的分布有句尾韵、句中句尾叶韵、句首句尾叶韵三种形式,用韵的转换情况包括一韵到底、换韵、交韵、抱韵四类,韵脚在韵段中则有句句韵、偶句韵、奇句韵、奇偶混合入韵、散布五种分布类型。在规模上,它的篇幅从单句、数句到成段再到成篇不等。在句式上,以字数和节奏的标准观之,它常见“诗经体”的四言句,也有歌谣体的杂言句,还有其它一些特殊的形态;而从结构与修辞的角度观之,它以散行为主,但对偶的现象比较突出,排比的情况亦不少见,其中很多排比句有“以数为纪”的特色,此外,顶真的手法也多有出现。诸子韵文本质上来说还是一种散文,它只是散文经过了韵化处理后的特殊形态,这种韵化现象体现着很多深层的规律。有韵化现象的内容一般都体现出以说理为主、兼结合说明或描述的特色,其具体的两种情况有“对道和其它高级对象的专门描述”“对要领和禁忌的直接说明”,此外,叙事的内容少有韵化的现象,抒情的内容和韵化现象联系却比较密切。...
【文章来源】:中国海洋大学山东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3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源起
1.2. 相关概念简述
1.2.1. “韵文”与“散文”
1.2.2. “语”和“文”
1.2.3. 关于“诸子”的界说
1.3. 研究史回顾
1.4. 研究思路
2. 韵文表层形态的介绍
2.1. 韵部
2.2. 韵例
2.2.1. 韵在句中的位置
2.2.2. 韵在韵段中的转换
2.2.3. 韵在韵段中的分布
2.3. 规模
2.3.1. 单句
2.3.2. 数句
2.3.3. 整段
2.3.4. 全章
2.4. 句式
2.4.1. 字数与节奏
2.4.2. 结构与修辞
3. 韵化现象的深层探索
3.1. 内容的特征
3.1.1. 对道或其它对象的专门描述
3.1.2. 对要领和禁忌的直接说明
3.1.3. 偶尔的抒情和极少的叙事
3.2. 转化的手段
3.2.1. 韵体化:单调的构思和韵脚
3.2.2. 诗意化:诗化的手法和形象
3.3. 分布的规律
3.3.1. 各家之间的比较
3.3.2. 各章之间的比较
3.3.3. 各句之间的比较
4. 产生条件的分析
4.1. 悠久的传统
4.1.1. 原始歌谣、卦爻辞;
4.1.2. 瞽史传统
4.1.3. 仪式与祝
4.1.4. 官学的教育
4.1.5. 《诗经》的形成
4.1.6. “重言”与“格言录”
4.2. 世俗的风尚
4.2.1. 娱乐时的韵语
4.2.2. 实用文用韵的现象
4.3. 诸子学术传播的需要
4.3.1. 韵文对传播的影响
4.3.2. 印度佛经的参照
4.4. 战国时期的文言变革
4.4.1. 新语体
4.4.2. 重文的意识
4.5. 诸子的双重身份
4.5.1. 诗文结合的现象
4.5.2. 诸子与诗人
5. 文学史层面的评价
5.1. 对各家韵文的评价
5.1.1. 老子
5.1.2. 庄子
5.1.3. 荀子
5.1.4. 韩非子
5.1.5. 其它
5.2. 与当时相关文体的比较研究
5.2.1. 与其它散文中的韵文对比
5.2.2. 与传统“诗经”的对比
5.2.3. 与新兴“楚辞”的对比
5.2.4. 与世俗“隐语”“优语”“成相体”等韵文的对比
5.3. 说理散文用韵现象在后世的发展情况
5.3.1. 子书中的韵文
5.3.2. 单篇散文中的韵文
5.3.3. 其它体裁中的韵文
5.3.4. 散文韵化在汉代之后的衰落和重兴
5.4. 与汉代相关韵体文学的比较
5.4.1. 与传统文体的对比
5.4.2. 与新兴文体的对比
5.4.3. 与主流文体的比较
5.5. 与汉后相关文体的比较研究
5.5.1. 与汉译佛经的对比
5.5.2. 和玄言诗的比较
5.5.3. 与古文运动之后的文体对比
5.5.4. 和现代散文诗的比较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发表的学术论文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先秦韵文与韵文文体发生探析[J]. 张立兵. 江苏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04)
[2]韩、柳古文创造的路径及其体性[J]. 罗书华.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01)
[3]春秋时代的“文言”变革与文学繁荣[J]. 傅道彬. 中国社会科学. 2007(06)
[4]《管子》韵语及成书年代初探[J]. 潘秋平. 语言研究. 2007(01)
[5]赋即散文诗辩——由欧美学者译赋为“poetical essay”等谈起[J]. 孙晶. 中国文学研究. 2006(04)
[6]《庄子》哲理韵文初论[J]. 阳清.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05)
[7]楚辞与周代乐语[J]. 黄震云,李海彬. 云梦学刊. 2006(03)
[8]从《七发》到《天子游猎赋》——脱离上古文学传统,确立汉赋表现世界[J]. 谷口洋.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05)
[9]中国诗歌押韵的起源[J]. 中国社会科学. 1998(04)
[10]先秦两汉散句韵语中的句首韵[J]. 朱承平. 江西社会科学. 1997(09)
博士论文
[1]庄子之道的诗化言说方式[D]. 魏园.华东师范大学 2013
硕士论文
[1]先秦兵书的韵语研究[D]. 丁中山.西北师范大学 2011
[2]论先秦两汉的颂、赞、箴、铭[D]. 张立兵.西北师范大学 2004
本文编号:2991595
【文章来源】:中国海洋大学山东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3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源起
1.2. 相关概念简述
1.2.1. “韵文”与“散文”
1.2.2. “语”和“文”
1.2.3. 关于“诸子”的界说
1.3. 研究史回顾
1.4. 研究思路
2. 韵文表层形态的介绍
2.1. 韵部
2.2. 韵例
2.2.1. 韵在句中的位置
2.2.2. 韵在韵段中的转换
2.2.3. 韵在韵段中的分布
2.3. 规模
2.3.1. 单句
2.3.2. 数句
2.3.3. 整段
2.3.4. 全章
2.4. 句式
2.4.1. 字数与节奏
2.4.2. 结构与修辞
3. 韵化现象的深层探索
3.1. 内容的特征
3.1.1. 对道或其它对象的专门描述
3.1.2. 对要领和禁忌的直接说明
3.1.3. 偶尔的抒情和极少的叙事
3.2. 转化的手段
3.2.1. 韵体化:单调的构思和韵脚
3.2.2. 诗意化:诗化的手法和形象
3.3. 分布的规律
3.3.1. 各家之间的比较
3.3.2. 各章之间的比较
3.3.3. 各句之间的比较
4. 产生条件的分析
4.1. 悠久的传统
4.1.1. 原始歌谣、卦爻辞;
4.1.2. 瞽史传统
4.1.3. 仪式与祝
4.1.4. 官学的教育
4.1.5. 《诗经》的形成
4.1.6. “重言”与“格言录”
4.2. 世俗的风尚
4.2.1. 娱乐时的韵语
4.2.2. 实用文用韵的现象
4.3. 诸子学术传播的需要
4.3.1. 韵文对传播的影响
4.3.2. 印度佛经的参照
4.4. 战国时期的文言变革
4.4.1. 新语体
4.4.2. 重文的意识
4.5. 诸子的双重身份
4.5.1. 诗文结合的现象
4.5.2. 诸子与诗人
5. 文学史层面的评价
5.1. 对各家韵文的评价
5.1.1. 老子
5.1.2. 庄子
5.1.3. 荀子
5.1.4. 韩非子
5.1.5. 其它
5.2. 与当时相关文体的比较研究
5.2.1. 与其它散文中的韵文对比
5.2.2. 与传统“诗经”的对比
5.2.3. 与新兴“楚辞”的对比
5.2.4. 与世俗“隐语”“优语”“成相体”等韵文的对比
5.3. 说理散文用韵现象在后世的发展情况
5.3.1. 子书中的韵文
5.3.2. 单篇散文中的韵文
5.3.3. 其它体裁中的韵文
5.3.4. 散文韵化在汉代之后的衰落和重兴
5.4. 与汉代相关韵体文学的比较
5.4.1. 与传统文体的对比
5.4.2. 与新兴文体的对比
5.4.3. 与主流文体的比较
5.5. 与汉后相关文体的比较研究
5.5.1. 与汉译佛经的对比
5.5.2. 和玄言诗的比较
5.5.3. 与古文运动之后的文体对比
5.5.4. 和现代散文诗的比较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发表的学术论文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先秦韵文与韵文文体发生探析[J]. 张立兵. 江苏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04)
[2]韩、柳古文创造的路径及其体性[J]. 罗书华.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01)
[3]春秋时代的“文言”变革与文学繁荣[J]. 傅道彬. 中国社会科学. 2007(06)
[4]《管子》韵语及成书年代初探[J]. 潘秋平. 语言研究. 2007(01)
[5]赋即散文诗辩——由欧美学者译赋为“poetical essay”等谈起[J]. 孙晶. 中国文学研究. 2006(04)
[6]《庄子》哲理韵文初论[J]. 阳清.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05)
[7]楚辞与周代乐语[J]. 黄震云,李海彬. 云梦学刊. 2006(03)
[8]从《七发》到《天子游猎赋》——脱离上古文学传统,确立汉赋表现世界[J]. 谷口洋.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05)
[9]中国诗歌押韵的起源[J]. 中国社会科学. 1998(04)
[10]先秦两汉散句韵语中的句首韵[J]. 朱承平. 江西社会科学. 1997(09)
博士论文
[1]庄子之道的诗化言说方式[D]. 魏园.华东师范大学 2013
硕士论文
[1]先秦兵书的韵语研究[D]. 丁中山.西北师范大学 2011
[2]论先秦两汉的颂、赞、箴、铭[D]. 张立兵.西北师范大学 2004
本文编号:299159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29915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