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玲中短篇小说女性美研究
发布时间:2021-01-26 11:16
张爱玲豪门家族的生活阅历、苍凉凄美的爱情故事,使其小说成为人们竞相研读的热门读物。张爱玲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独特地位,不仅在于她作品取材于世俗生活,创造性地将中国古典小说的叙事笔法和西方现代心理分析的要领熔于一炉,风格绮丽而且充满丰富的意象,形成了独特的“张爱玲”体;更在于她将自己对人生的切身体验和独到感悟渗入文字之中,以犀利目光、敏锐触角穿透特定时期都市生活的层层图景,独到的见解直指人性深处的黯淡与荒凉。学者从不同的层面对张爱玲的中短篇小说进行研究,作品数量繁多;因其中短篇小说中女性形象饱满且深刻,评论作品更是数量浩大。虽然对其研究作品的研究成果蔚为壮观,但是稍显遗憾的是,对于张爱玲中短篇小说中的女性美的研究不多且不够深入。事实上张爱玲有着独特的女性观,对于女性美有自己独特的看法。本论文着重研究张爱玲中短篇小说中的女性美。论文的第一章论述了张爱玲中短篇小说中女性美的产生背景及内涵表现。产生背景从社会原因和个人原因两方面进行论述;内涵表现则着重介绍了张爱玲在看待女人的本质、女人的特点和弱点以及男女关系尤其是婚姻关系上的女性观,并简单介绍张爱玲中短篇小说中女性美的表现。张爱玲中短篇小说中...
【文章来源】:郑州大学河南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5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张爱玲中短篇小说女性美的产生背景及内涵
第一节 张爱玲中短篇小说女性美的产生背景
一 社会原因
二 个人原因
第二节 张爱玲中短篇小说女性美的内涵表现
第二章 张爱玲中短篇小说女性美表现的矛盾性
第一节 张爱玲中短篇小说女性美内在精神特征的矛盾性
一 心灵的束缚与自由
二 灵魂的依附与独立
第二节 张爱玲中短篇小说女性美外在服饰表现的矛盾性
一 华丽与苍凉
二 庄重与洒脱
三 疯狂与压抑
第三章 张爱玲中短篇小说女性美的文化价值与局限
第一节 对人性的深度剖析
第二节 女性主体意识的发展
第三节 女性美的审美教化功能
第四节 张爱玲中短篇小说女性美的局限
结语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倾城之恋》中白流苏人物形象分析[J]. 王卉. 文学教育(上). 2019(03)
[2]张爱玲笔下女性的物化研究[J]. 王灵玉. 文学教育(上). 2019(03)
[3]张爱玲小说中的男性形象分析[J]. 李雪芳.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9(02)
[4]简析张爱玲《沉香屑·第一炉香》中的女性人物形象——以环境描写为中心[J]. 杨韵.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7)
[5]女性主义视角观照下张爱玲小说中的男性形象[J]. 熊学敏.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3)
[6]地母神话与张爱玲的女性文学创作[J]. 陈树宝. 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01)
[7]张爱玲和新感觉派小说[J]. 严家炎.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1989(03)
[8]遥寄张爱玲[J]. 柯灵.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1986(01)
[9]同一社会圈子里的两代人——与女作家李黎的通信[J]. 李子云. 读书. 1986(05)
硕士论文
[1]论张爱玲小说中空间意象的文化意蕴[D]. 于宁.山东师范大学 2017
[2]“玻璃罩”的内与外[D]. 刘林林.阜阳师范学院 2017
[3]张爱玲与杜拉斯小说中的女性形象比较研究[D]. 常璐芸.青岛大学 2017
[4]试论鲁迅与张爱玲反抗绝望之不同[D]. 沈帅.云南大学 2016
[5]张爱玲小说中的婚姻家庭伦理观研究[D]. 刘吉锐.南华大学 2016
[6]张爱玲创伤体验和小说创作研究[D]. 刘洁.新疆师范大学 2016
[7]张爱玲小说中的古典意象研究[D]. 汪婷.南京师范大学 2016
[8]张爱玲的家庭小说研究[D]. 刘雪宁.青岛大学 2015
[9]张爱玲独特女性观下创作美学的呈现[D]. 吴依涵.福建师范大学 2015
[10]张爱玲经典化研究[D]. 李新慧.陕西理工学院 2015
本文编号:3001014
【文章来源】:郑州大学河南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5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张爱玲中短篇小说女性美的产生背景及内涵
第一节 张爱玲中短篇小说女性美的产生背景
一 社会原因
二 个人原因
第二节 张爱玲中短篇小说女性美的内涵表现
第二章 张爱玲中短篇小说女性美表现的矛盾性
第一节 张爱玲中短篇小说女性美内在精神特征的矛盾性
一 心灵的束缚与自由
二 灵魂的依附与独立
第二节 张爱玲中短篇小说女性美外在服饰表现的矛盾性
一 华丽与苍凉
二 庄重与洒脱
三 疯狂与压抑
第三章 张爱玲中短篇小说女性美的文化价值与局限
第一节 对人性的深度剖析
第二节 女性主体意识的发展
第三节 女性美的审美教化功能
第四节 张爱玲中短篇小说女性美的局限
结语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倾城之恋》中白流苏人物形象分析[J]. 王卉. 文学教育(上). 2019(03)
[2]张爱玲笔下女性的物化研究[J]. 王灵玉. 文学教育(上). 2019(03)
[3]张爱玲小说中的男性形象分析[J]. 李雪芳.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9(02)
[4]简析张爱玲《沉香屑·第一炉香》中的女性人物形象——以环境描写为中心[J]. 杨韵.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7)
[5]女性主义视角观照下张爱玲小说中的男性形象[J]. 熊学敏.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3)
[6]地母神话与张爱玲的女性文学创作[J]. 陈树宝. 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01)
[7]张爱玲和新感觉派小说[J]. 严家炎.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1989(03)
[8]遥寄张爱玲[J]. 柯灵.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1986(01)
[9]同一社会圈子里的两代人——与女作家李黎的通信[J]. 李子云. 读书. 1986(05)
硕士论文
[1]论张爱玲小说中空间意象的文化意蕴[D]. 于宁.山东师范大学 2017
[2]“玻璃罩”的内与外[D]. 刘林林.阜阳师范学院 2017
[3]张爱玲与杜拉斯小说中的女性形象比较研究[D]. 常璐芸.青岛大学 2017
[4]试论鲁迅与张爱玲反抗绝望之不同[D]. 沈帅.云南大学 2016
[5]张爱玲小说中的婚姻家庭伦理观研究[D]. 刘吉锐.南华大学 2016
[6]张爱玲创伤体验和小说创作研究[D]. 刘洁.新疆师范大学 2016
[7]张爱玲小说中的古典意象研究[D]. 汪婷.南京师范大学 2016
[8]张爱玲的家庭小说研究[D]. 刘雪宁.青岛大学 2015
[9]张爱玲独特女性观下创作美学的呈现[D]. 吴依涵.福建师范大学 2015
[10]张爱玲经典化研究[D]. 李新慧.陕西理工学院 2015
本文编号:300101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3001014.html